《人教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6 画 课时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6 画 课时练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识字6画第一课时buqu1拼一拼,写一写。shuizhng1iquI-H-II-T-II-H-II-T-II-T-II-I2.白云飘到哪里去?(连字成词)3.数笔画填空。(1)“水”共有笔,第1笔是,第3笔笔画名称是O(2) “还”部首是,结构(3) “色”共画。第二课时一、选字填空。远近有无1我家()一只可爱的小花狗。2 .太阳离我们很()03 .我家离学校很(),只需五分钟就走到了。4.()听水()声。二、给音节加声母。()ig()un()e()in()eng()i()1ng惊春色近声还听三、按课文内容填空。1 .图上画的有(),有()、(),还有()o2 .远处画的是(),近处画的是()
2、o3 .为什么“人来鸟不惊”?因为这是一幅()。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水中来去不去2.3.(1)4竖钩撇(2) 1半包围(3) 6第二课时一、12.3.4.二、jChSjShht三、1山水花鸟2.山水3.画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因为是一年级的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年龄较小,活泼好动,自律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习惯尚在养成阶段。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根本不知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只是出自一时的爱好,课堂上专心听讲难以坚持。但天性使然,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可塑性很强,内心很渴望教师真诚的赞扬,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
3、中不断提醒、纠正、督促,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二、教材分析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新修订教材新增了日月水火天地人等课文,保留了四季、日月明、口耳目等,从篇目来看,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不少是儿童诗,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在学拼音。“老语文教材,一年级的目录顺序是:我上学了、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而新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一年级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字,能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学习中,这样更关注孩子的需求了第一册识字量由400减少到300,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统编版一年级语文
4、上册新增“快乐阅读吧”和“和大人一起读二两个栏目主要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语文园地新增”书写提示:写字是有规律的,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写法,笔顺都有自己的规则。新教材要求学生写字的时候,就要了解一些字的写法。部分课文被替换,新增儿童诗,例如作家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选入,这些名家名篇都很经典,而且文字少但意境不少,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口语交际不光是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传话游戏二三、教学目标(-)汉语拼音1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
5、和音节。2 .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识字与写字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 .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3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4 .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三)阅读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 .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四)口语交际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5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6 .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7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
6、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四、教学措施1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参与班级中的管理工作中来。针对学生的热情度高却容易冷却、“中等生、待进生机会少”“独生子女劳动意识差”等特点,实行值日小组担任班干部,使值日生盼望值日,使待进生很快尝到成功的甜头。2 .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教学多媒体,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在发现中学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拼音教学中,尽量做到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3 .优化课堂行为,备好每一堂课,使学生上完课后都能有所得,都有充实感。4 .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尽可能满足他们。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努力使课堂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从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5 .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家校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6 .围绕目标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7 .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