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块田改革经验交流发言材料.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006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村一块田改革经验交流发言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村一块田改革经验交流发言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村一块田改革经验交流发言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村一块田改革经验交流发言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村一块田改革经验交流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村一块田改革经验交流发言材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村一块田”改革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4月24日)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一村一块田”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家数块田,大型机械作业难;斜尖子地度多,种植管理费用高”针对“细碎化”小田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难题,我市*县在*镇*村试点推行“一村一块田”改革,将6524块平均面积不足2亩的“巴掌田”整合成1块万亩高标准农田,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2021年,庙前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6.5万元,较2020年增长17.4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11个、25个百分点。一、党建引领,变“要

2、我并”为“我要并”。一是组建“一支械化耕作更为便利,亩均耕种成本可减少60-80元,户均每年节约资金400元左右;在算精力账上,改革后如村民自种耕地,预计可减少地块分散、“南征北战”劳动时间3-4天,通过预期收益对比,有效激发了群众并田的积极性。三是明确“三个原则”,让村民放心并。坚持“三个不变”原则(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原承包人口基数和土地承包面积不变),保证做到“添人不添地、去人不去地”,从根本上保障村民利益不受损失,彻底打消了村民的并田顾虑。二、分步实施,变“一户多块田”为“一村一块田”。一是丈量摸底。各村民组选出村民代表,对耕地进行重新丈量并公示,摸清地块数

3、目、实有面积以及道路、沟渠、机井等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后期并田提供基础准备。二是清物除障。针对坟墓、养殖场等地面附属物迁移难的问题,结合殡葬改革,采取“群众选墓地、政府出资建”的方式建成引领。在完成“小田并大田”的基础上,庙前村经过多方考察,聘请中科大数字农业研究中心专家,编制*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农业现代化样板区、数字化高标准农田核心区、绿色生产方式先行区。二是坚持高标实施。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作用,采取“六统一”模式(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合同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上图入库),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通过

4、秸秆还田、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提高耕地质量。整治后,庙前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100%,耕作层增厚10厘米以上,土壤有机含量平均每公斤增加5克以上,耕地质量提高0.5个等级。三是加强运营管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探索建立农田建设工程运营管护机制,落实“县负总责、镇监管、村为主体”三级管护办法,使1万余亩耕地长期保持“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持久发挥高标准农田的综合效益。四、市场运作,变“家庭承包”为“企业经营”。一是整体打包,让企业来种田。*村合作社与村民签订每年每亩1000元的承包协议后,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全村土地整体

5、打包推向市场,原价转租给国内现代农业领军企业*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由公司运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耕种。二是“两强”并施,让土地多产粮。实施科技强农,加大“智慧农业”建设力度,采用先进的BIM技术、农业数字化、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建设农业数字化云平台,实现土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实施机械强农,全程使用大型机械进行耕地、播种、施肥、灌溉、喷洒农药等,实现亩均增产逾50公斤、同比增长10%o三是现代农业,让多方都受益。从村民收益看,仅地租一项,每年亩均增收400元以上,全村每年增收达475万元。从村集体收益看,并田后新增有效耕地747亩、地租收益74.7万元/年,另增托管服务费20万元/年,2022年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120万元。从企业收益看,公司通过集约化、科学化经营,综合运用缓释、生态种植、耦合螯合等技术,肥料和农药使用效率分别提高20%、30%,亩均节本增效300余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