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作品(1).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022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9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國古代文學作品(1).docx(4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作品选一一先秦本部分资料以百度和我上课笔记为主文学院1403徐竹青古代作品选先秦两汉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民歌及上古歌谣集中收录于古诗源中。先秦诗歌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其中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先秦诗歌以其丰富的内容,完备的韵律,精巧的构思,为中国诗歌开了一个水平极高的头。先秦诗歌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极富诗意。这与西方和少数民族冗长不堪的史诗大相庭径,具有鲜明特色。也正因如此,中国诗精巧而蕴意无穷,诗歌的内涵只有在中国形式诗歌里才得到了充分的展露。上古歌谣与神话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2、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上古歌谣零散保存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之中,后代集中辑本有: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今人逮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最为详尽。所谓的上古歌谣,指产生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的民间歌谣,是诗经以前人民的口头创作。由于年代久远,原始社会的口头创作流传到后世并被记录下来的寥寥无几。现在能见到的上古歌谣,多数是进入奴隶

3、社会以后的产物。见于周易的较多,在尚书、礼记等古代典籍中也偶有记载。上古时期,生产力落后,还没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因而还不可能出现后世所谓的纯文学。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另外,上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是最初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产生与上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直接相关。(主要特征)上古歌谣在思想内容上的最大特色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艺术形式上,作为古老的民间口头创作,一般都具有字句简短、语言质朴和节奏明快的特点。1,歌谣介绍,(具体见书P1)2,歌谣分:生产劳动、婚姻爱情、祭祀宗

4、教、战争歌谣。生产劳动歌谣:弹歌、爻辞一首婚姻爱情歌谣:候人歌(又名涂山氏之歌,南方歌谣的开端,中国最早的爱情诗歌。)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爻辞三首祭祀宗教歌谣:蜡辞、批判现实的歌谣:宋城者讴送别歌谣:易水歌二,神话1,神话介绍(具体见书P8)神话大致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神话分成三类:创世神话创世神话一讲述人类原始时期,记载事务、制度起源的神话。(女婿造人,盘古开天辟地)(最重要仝)神佛神话就是讲述神佛和英雄们的种种事迹。英雄神话(抗争自然,发明创造,战争类)2,英雄神话:夸父逐日(超现实夸张手法,与自然抗

5、争的悲剧神话。)解禹治水(抗争自然灾害,洪水神话)精卫填海(与自然抗争的悲剧神话,南方神话)女婿补天(北方神话,洪水神话,选自淮南子)后羿射日(旱灾神话,选自淮南子.本经)战争类神话:黄帝擒蚩尤歌谣文本赏析1 .弹歌(再现劳动过程的)断竹、续竹、飞土、逐灾?。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范蠡进善射者稀,勾践询以弓弹之理,陈音于应对中引古歌日:“断竹,续竹;飞土,逐穴J古诗源卷一有弹歌一首,日:“断竹,续竹,飞土,逐穴。”文心雕龙章句作“竹弹之谣: 弹歌选自吴越春秋。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这首弹歌。吴越春秋为东汉赵晔所著,成

6、书较晚。这是一首反映原始社会狩猎生活的二言诗,句短调促,节奏明快,读来很有情趣。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作品,反映渔猎时代的劳动过程。弓箭的发明是人类摆脱蒙昧时代的重要标志。这首短歌流露着原始人对制造灵巧工具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了他们获取更多猎物的渴望。全诗只有8个字,却写出了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此歌虽仅简短的八个字,却包容了从制作工具到获取猎物的全过程,容量很大,对狩猎的艺术表现也比较成功。当然这种简短是早期书面语言表达尚处于雏形的反映。然而审美具有历史性,以今人的艺术鉴赏眼光来看,可以发现作者不自觉地运用了省略、多用和巧用动词的表现手法。不仅每一句的主语我们都省略,

7、更主要的是场景之中以及场景之间的次要过程也省略了。每句以一个动词带出,使画面富于动感,且容易唤起人们对断、续、飞、逐动作前后过程的联想。此诗的语言两个字一顿,节奏明快,凝重有力。韵字竹、竹、穴,以入声-K收韵,更增加了诗句的凝重感,令人联想起先民们在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条件和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颇不轻松的劳动场面。2 .候人歌(思恋之歌)候人兮猗。候人歌是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首中国恋歌,为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的一篇歌辞,被后人称之为候人歌。整部作品只有四个字,其中的两个字还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和“呀”字。仅剩下的两个实词直白地道出了歌者心中的所思所想:等你。候人歌记载于吕氏春秋音初篇:“禹

8、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日:候人兮猗! ”二字为句,语气词拖长尾音,取得了独特的抒情效果。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情诗,开抒情诗传统之先河。最原始的歌唱中的歌词常常是同一呼声或同一言辞的重复”通过反复“延扩”内容,加强表现力是原始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外大量的有关论著中都可找到很多只有一句的原始诗歌。故候人歌作为一首完整的原始诗歌早已得到古今很多学者的承认:清杜文澜将它收入古谣谚,闻一多神话与诗、郭沫若屈原研究、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等对它屡有称引。他们都充分肯定它的完整的诗歌性质,这是很富有启发的。3 .蜡辞(征服自然愿望的)土反其宅,水归其

9、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是一首古老的农事祭歌,属于中国远古时期的歌谣。礼记郊特牲所载伊耆氏时代的蜡辞,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作品。伊耆氏,即神农氏,一说指帝尧。蜡,是古代一种祭礼的名称。周代在12月举行祭祀百神之礼,称为蜡礼,蜡礼上所用的祷辞,即称蜡辞。是一首具有明显咒语性质、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祝辞。它集中反映了原始先民面对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动物灾害、植物灾害等众多自然灾害侵袭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四句诗,句句既是祈求,也是命令;既是祝愿,也是诅咒。全诗既反映了原始先民饱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深重苦难,也反映了他们相信利用巫术咒语能够消除自然灾害的乐观心理。这首上古歌谣蜡辞选自礼记郊特牲,伊耆氏,

10、就是神农氏,是掌管祭祀的官这是一首古老的农事祭歌,属于中国远古时期的歌谣。礼记郊特牲所载伊耆氏时代的蜡辞,是一首具有明显咒语性质、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祝辞。爻辞一首(愉快的劳动生活)爻辞:易经中六十四卦每卦爻题下所系文辞。女承筐,无实;土到羊,无血。这里讲的是上古时期贵族的一个习俗,就是婚后女方要拿着筐去摘瓜果蔬菜,男方要去拿用刀取羊血,用这两样东西来祭祀。但结果双方都没有得到应得的物品,所以周易在这个爻后面加了一句“无攸利”!那么,自然也可以理解为是两个人在眉目传情,没有专心工作,所以没有得到。存疑解释:“牧场上男男女女们在剪羊毛、拾羊毛,男的剪羊毛,不见血;女的承筐装羊毛,不觉得有重量。轻快

11、、生动,有情有景J反证一:周易在这句话后面有一句“无攸利”,既然这么娴熟地剪羊毛,怎么能叫“无攸利”?反正二:“抑”这个字就是刺的意思,跟剪有什么关系?上古时期有没有剪刀还是一个问题呢!爻辞三首一.屯如,遭如;白马翰如;匪寇,(周易中屯六二)反映上古婚姻制度这是一首抢婚的诗,一群男子骑在马上,迂回绕道而来,原以为是敌寇,等到闯进门来把姑娘抢走,才知道是为了婚事。反映了古代确实存在过的抢婚制度。诗短,但写得曲折形象,音韵和谐。二.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周易中中孚六三与战争相关这是一首写战争的诗,描写战争结束胜利归来的情景。战争胜利以后,有的仍在擂鼓示勇,有的坐卧休息,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引

12、吭高歌。寥寥十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场面。三.乘马班如,泣血涟如骑着马团团打转,哭泣的血泪连连,这种情况是不会长久的。这是屯卦最后一爻,说明目前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要发生变化了。诗经关于十三经注疏(1)何为“十三经” ?(2)何为“阮刻本”?(3)何为毛诗正义?(4)最易阅读的十三经注疏版本?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号称善本。“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

13、、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三、诗经1,诗经介绍(具体见书P15)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靖经内容: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

14、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风篇: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邺b阴风十九篇、庸Kng风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