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健康行动实施意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健康行动实施意见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土壤健康行动实施意见方案为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三农工作369行动,促进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现就实施土壤健康行动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红线;紧盯土壤酸化、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对标国内领先、国际前沿,对照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新要求,以培育健康土壤、促进生态健康为目标,率先实施土壤健康行动,构建土壤健康管理新体系,发挥健康土壤对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安全
2、、生态安全、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耕地综合产能,促进绿色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期全国耕地质量建设贡献智慧。二、总体到2025年,通过实施土壤健康体检、障碍土壤治理、土壤生态修复、健康土壤培育四大行动,创新健康土壤培育和保护利用新格局。(-)建立土壤健康管理。构建健康土壤指标、培育、评价和保障新体系,建立健康土壤诊断、治理、培育和评价新机制,构建数字耕地应用场景,实施一地一策健康土壤管理新模式。(二)有效治理障碍土壤。土壤酸化、土壤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区酸化耕地pH值平均提高0.5个单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以上,土壤养分失衡得到改善。(三)提升土壤健康水平。土壤有机质
3、平均达到28g/kg以上,耕地质量等级平均达到3.6等以上,高等级耕地占比达到55%以上,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耕地综合产能稳中提升。(四)持续改善生态健康。化肥利用率达到43% ,单位面积化肥强度在现有基础上下降5%,土壤固碳减排能力持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肥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创建健康土壤基地(主体)500个。三、重点工作(-)实施土壤健康体检行动。1建立健康土壤监测体系。整合、提升、新(改)建一批国家(省)级耕地质量、农田环境、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自动化、智能化综合监测站,争取建设2-3个省级健康土壤评价中心、11个分中心和一批土壤质量标准化检测室,规范化开展
4、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工作。2 .创建健康土壤指标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健康土壤指标体系,结合我省土壤类型和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建立不同土壤类型、适宜作物高质高效、绿色生态种植为导向的健康土壤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健康土壤评价规范。3 .开展土壤健康体检行动。部署开展第三次国家土壤普查,全面查清我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情况,探索建立耕地pH值平均提高0.5个单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以上,土壤养分失衡得到改善。(三)提升土壤健康水平。土壤有机质平均达到28g/kg以上,耕地质量等级平均达到3.6等以上,高等级耕地占比达到55%以上,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耕地综合产能
5、稳中提升。(四)持续改善生态健康。化肥利用率达到43% ,单位面积化肥强度在现有基础上下降5%,土壤固碳减排能力持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肥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创建健康土壤基地(主体)500个。三、重点工作(-)实施土壤健康体检行动。1建立健康土壤监测体系。整合、提升、新(改)建一批国家(省)级耕地质量、农田环境、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自动化、智能化综合监测站,争取建设2-3个省级健康土壤评价中心、11个分中心和一批土壤质量标准化检测室,规范化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工作。2 .创建健康土壤指标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健康土壤指标体系,结合我省土壤类型和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建立
6、不同土壤类型、适宜作物高质高效、绿色生态种植为导向的健康土壤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健康土壤评价规范。3 .开展土壤健康体检行动。部署开展第三次国家土壤普查,全面查清我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情况,探索建立化肥利用率和施肥效率。建立土壤-作物-施肥相融相生的一户一业一方精准施肥技术,不断完善样施功能,做强样施品牌。2,重塑肥药减量实施体系。聚焦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经济带生态环境整治,促进肥药减量工作体系变革、制度重构、技术创新、机制重塑;持续推进免费测土配方服务行动,构建专业测土、按方配供、科学施肥、定额管控、奖惩激励机制,支持开展统测、统配、统施、统防等专业化施肥
7、、专业化病虫防治服务;依托农优品平台实现化肥、农药进-销-用-回数字化闭环管理,推进平衡肥退市,全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 (太湖流域93% )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5%和45%。3.区域推进土壤生态修复。开展肥药、土壤调理剂等农业投入品施用对土壤质量、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评估;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示范推广,创新秸秆机械化处置方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肥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推进以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为核心、生态化绿色种植的农田退水零直排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业源氮、磷排放监测,探索农业种植区域氮、磷循环利用、达标排放机制
8、。(四)实施健康土壤培育行动。L研发健康土壤培育技术。研发退化耕地障碍因子快速诊断技术、耕地质量实时监测技术;研究不同障碍因子土壤修复治理、非粮化整治地力快速修复技术、健康土壤耕层保育技术、土壤固碳减排技术;研发土壤微生物菌剂、高效生物有机肥、生物炭基肥、高效绿色生物农药等产品与产业化;基于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健康状况,构建一地一策健康土壤培育模式,提高健康土壤供肥、固碳、减排能力,促进农作物质量品质提升。2,推进全域耕地质量提升。持续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推进高标准农田、中低产田、新垦耕地地力提升和非粮化整治耕地地力修复。创新稳粮肥田、园地套种等种植技术,推广稻-油、稻-肥、稻-菜、园地间(
9、套)种等轮作模式,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肥料化利用,创建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加大有机肥推广,落实农作物有机肥最低用量制度,提高耕地综合产能,高等级田占比达到55%。组织保障(-)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土壤健康行动的领导。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积极支持土壤健康行动,推动土壤健康行动项目化、清单化管理。把土壤健康行动纳入粮食生产责任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考核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土壤健康管理、评价新机制。围绕数字乡村大脑建设,构建全系统、全域化、全链条数字耕地应用场景,提高健康土壤数字化管理能力。(二)先行先试。聚集主导产业,率先在26个山区县及
10、生态功能区域优势明显区域,开展健康土壤基地培育,建立健康土壤基地(主体)、健康生态区评价和认定办法。树立一批用地、养地典型案例,打造一批健康土壤、健康生态基地;积极探索健康土壤基地农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转换通道,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发挥健康土壤的社会、生态和经济价值,引领健康生活,促进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三)科技支撑。加强土壤健康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开展土壤健康指标体系、诊断技术、培育技术及关键技术产业化,土壤固碳减排技术、肥药等投入品减量化施用及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和评价技术研发;发挥省三农九方专家作用,组建土壤健康协作团队;加强院校土壤学科建设,筹建健康土壤评价中心,建立省级健康土壤专家智库。(四)创新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责任制落实,建立耕地质量用地养地责任制度,鼓励将土壤健康保护条款纳入土地流转承包合同,探索建立土壤健康奖惩机制。优化耕地地力补贴政策,探索开展土壤健康指数保险试点,将农业保险赔付与耕地土壤健康指数等级挂钩,形成正向激励制度,落实耕地质量保护利用的约束机制。(五)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土壤健康行动重要意义,形成培育健康土壤、发展健康农业、倡导健康生活的社会氛围,促进人们从吃得饱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