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三 专题8.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16905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块三 专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板块三 专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板块三 专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板块三 专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板块三 专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板块三 专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块三 专题8.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阶段椅征一、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一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一统世界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一战后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根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开展。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开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乱、大调整。阶段特征20世纪上半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是这一阶段

2、的典型特征表现政治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两种社会制度开始并存、对立,资本主义也不断完善其政治体制,经历了由相对稳定到危机动乱的社会交替经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失误与成就并存,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展的新模式文艺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兴旺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科学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1945年至今是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开展的阶段。政治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冷战共处,社会主义经历了迅速开展和重大挫折,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经济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双重趋势。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思想文化上,现代主义色彩浓厚。从新中国建立到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根本上建立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时期,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环境的稳定,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阶段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1945年至今)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949年至今)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开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着世界的整体开展。社会主义的曲折开展1978年至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1956年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56197

5、6年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表现政治(1)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开展。第二次世界大(1)三大政治制度确立,初步形(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继续开(1)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恢复、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日本、中国的开展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3)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2)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展完善,”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关系,外交翻开了新局面。开展和完善,“一国两制”理论的提

6、出和实践,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实行基层民主选举。(2)积极调整外交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开展,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体系化和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开展的大趋势。一方面,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等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表现;另一方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方向开展,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更深的层面开展,同时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实施“一五”方案和三

7、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方案经济体制。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开展,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实行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开展,人类“双百”方针提出,文学、艺术、国防科技和农业科技取得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指南的丰富和开展;科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继续开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多元。教育事业得

8、到蓬勃开展。出成就;“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和教育事业受到重大冲击。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开放、时尚和竞争等意识成为人们精神面貌的主流。考点一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经济建设1 .俄国十月革命(D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2)历史进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梦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3)历史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国内

9、战争爆发,为集中全国力量,战胜敌人。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但超越了生产力开展水平,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局部恢复和开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向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开展经济。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稳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开展。(3)“斯大林模式”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

10、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根底: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开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方案经济体制。(4)评价: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根底;片面开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3.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开展重工业(军事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成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对社会主义改

11、革的认识(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开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开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1. 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给(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应当()A.继续实

12、行新经济政策B.优先开展建筑原料产业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遵循工业化建设的规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可知,布哈林主张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要遵循经济开展规律,不能盲目求快,故D项正确。2. 1929年末,斯大林实现了“强制集体化,”到了1938年,私有土地完全消失。国家制定价格、控制分配、选定农作物,来到达确保稳定的食物供给和解放农业劳动力”。苏联的上述做法旨在()A.全面建立方案经济新模式B.满足重工业开展的需要C.加快取消新经济政策步伐D.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答案B解析苏联全面方案经济新模式,优先开展重工业,斯大林实行“强制集体化,“制定价格、控制分

13、配、选定农作物,来到达确保稳定的食物供绐和解放农业劳动力”是为了满足重工业开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3.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方案,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方案()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方案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解析A对:根据材料中苏共二十一大的决议,可知仍将重点放在工业开展方面,尤其注重重工业的开展,且仍是通过行政命令开展经济,说明七年方案并未摆脱斯大林模式。考点二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D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

14、的根本矛盾依然存在。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激化了供给和需求的矛盾。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过度,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3)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世界局势动乱不安。2 .罗斯福新政(1)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藏委员会的权力等。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方案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签署?全国劳工

15、关系法?等。(2)影响经济: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政治:缓和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世界: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开展的新模式。3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开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福利国家的建立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开展产生了质的变化。1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金融稳定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就业保障“以工代赈”,启动市场,扩大就业;实施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政府职能切实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市场和政府干预相结合国际合作积极谋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2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自由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