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设创新强国之路的镜鉴.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18492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建设创新强国之路的镜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美国建设创新强国之路的镜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美国建设创新强国之路的镜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美国建设创新强国之路的镜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美国建设创新强国之路的镜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国建设创新强国之路的镜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建设创新强国之路的镜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美国建设创新强国之路的镜鉴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我国已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础日益厚实,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凸显。美国作为典型的创新强国,其建设和发展之路可为我国提供镜鉴。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关成华认为:得益于宽松自由的创新文化、有机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资本和完善的人才育引留用体系等,美国逐步确立和巩固了创新强国的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全美范围内形成多个区域创新中心。在国际秩序深刻重塑的背景下

2、,美国创新强国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看,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逐渐成为全球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活动发生的新中心和新高地,以欧美国家为中心的全球创新版图面临动态变化;从内部看,两党交替执政降低政策制定和执行效率、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社会不平等、联邦政府难以有效协调统筹各州行动等,对美国保持创新强国领先地位形成制度掣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中长期态势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领先优势相对下降,世界创新版图正加速重构。当前,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

3、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向着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努力迈进。美国作为世界创新强国,其科技和产业实力雄厚,不仅形成了波士顿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等世界级创新高地,也引领着全球航天航空、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对美国创新强国建设历程进行梳理,总结其中蕴含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挑战,有助于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镜鉴。01、美国建设创新强国之路的历程回顾美国在建国至今的200余年里,由一个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公认的创新强国,其发展历程并非一蹴而就。自1776年独立宣言正式签署发布以来,美国政府先后在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和人才发展、大规模工

4、业化改革和社会经济治理等领域推进制度创新,使自由、民主、平等等创新文化萌芽并充分发展,为美国创新强国建设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随着二战和冷战的相继爆发,美国以军事和国防研究为核心驱动力,建立了多元主体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并将其制度化,于战后确立了创新强国的领先地位。冷战结束后,由于外部军事和国防压力减弱,美国政府将科技发展重心转向更广泛的社会经济领域,在诸多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巩固了其创新强国的领先地位。21世纪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和愈加复杂的国际形势,美国在深化创新发展策略的同时,也针对一些战略科技产业的出口实施限制,以保持其在科技领域的相对竞争优势。美国的创新强国建设之路,在应

5、对外部挑战和寻求内部变革中不断得到发展,既充分体现市场自发的特征,也了了可见政府引导的影子。第一阶段:强化制度保障,奠定创新强国基础(美国建国一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创新精神是美国持续繁荣的灵魂所在,美国的创新强国之路有赖于建立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国初期,美国通过颁布宪法(1787年)、专利法(1790年)及成立专利局(1802年)等方式,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私公权平衡的制度保障,激励社会大众进行发明创造。在专利制度保障下,随着西进运动的推进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创新成果的应用,美国工农业得以快速发展,但受限于创新人才的缺失,1860年时美国的发明专利累计仅3.6万件,整体创新活

6、力有待提高。在教育和人才发展方面,美国自19世纪50年代起推行免费的初等和中等教育,颁行莫里尔法案(1862年)等系列法案,以促进公立、应用型工农类院校和研究机构发展,并出台移民法案(1864年)吸引移民,通过创新育才引才制度吸引全球创新人才在美集聚。在大规模工业化改革方面,美国内战后,工业资本主义成为主导,电力、铁路、电报、石油、钢铁、化工等产业蓬勃发展,制造企业开始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的工业化生产,创新活动的开展主体由独立科学家向工业研究实验室转移,美国实现了工业、创新发明和经济实力的全方位、爆发式增长,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并在1890年实现了经济总量的世界领先。在社会经济治理方面,

7、随着经济垄断、贫富分化、政治腐败等问题在美国日益凸显,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美国通过实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1890年)、克莱顿反托拉斯法案(1914年)等系列改革措施,有效抑制经济垄断,刺激市场竞争,维持社会创新活力和消费者福利,在消除公共生活中的腐败、扩大民众对社会治理的参与、增加和扩大政府职能、缓解社会经济矛盾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治理环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虽然美国政府对于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的创新活动尚未形成合力,在基础研究领域对欧洲国家的依赖程度仍较高,但美国已形成以工业界、学界和政界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各

8、创新主体活跃并富有成效,创新强国之势渐成。第二阶段:完善创新体系,确立创新强国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一冷战结束)。20世纪前叶以来,战争激发了美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凭借积极的科技政策、雄厚的科研条件和高端的人才资源等优势,及其特有的国家创新体系,美国一举超过欧洲国家,确立了创新国的领先地位。二战期间,美国通过成立国防研究委员会(1940年)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1941年),建立起由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工业企业和军事部门等主体参与的全国性协同创新模式,集结、调动全国科技力量为战争服务,造就了曼哈顿计划的成功,原子能、火箭、雷达等重大科学发现也在那一时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二战结束后,为将

9、军事科研的成功经验应用于人民健康、社会福祉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Bush)应邀于1945年发布了科学:无尽的前沿报告,确立了以基础研究为核心,政府引导、多方协同参与的国家创新体系,为美国创新发展描摹了蓝图,美国创新强国建设之路开始加速腾飞。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延续其二战时的创新主导地位,将主要研发经费投向国防建设和军事研究,开展了国家空间发展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国家计划,其半导体、电子计算机、软件和因特网等技术因此实现突破性创新,并创造了大量科技成果。当时,美国政府虽然拥有这些科技成果的所有权,但对其商业转化并不敏感,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效率不高。冷战后

10、期,为应对来自日本、德国等国家在科技领域的迅速崛起,美国政府颁布了拜杜法案(1980年)和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1980年),赋予高校和联邦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权,同时实施企业研发税收抵免政策(1981年),极大地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最富有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以及公认的国际秩序领导者,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绝对领先优势,引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创新强国领先地位得到确立。第三阶段:突出重点领域,巩固创新强国领导地位(冷战结束一一21世纪初期)。随着冷战结束,来自

11、美国外部的军事和国防压力明显减弱,依据技术为美国经济增长服务增强经济实力的新方针(1993年)等报告,美国政府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心从军事国防领域转向民用和军民两用领域,开始实施更全面的创新发展策略,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期间,美国先后实施先进技术计划(1990年)和创新技术计划(2007年),强化政府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关系,致力于促进民用和军民两用领域的突破性技术发展。同时,美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需要重点突破的技术领域中,推动实施生物技术战略、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新一代因特网计划、国家纳米技术计划等科技创新战略和计划,使得美国在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水平长

12、期处于世界前列。此外,美国注重顶尖创新人才培养,其在1994年发布的国家政策文件科学与国家利益提出造就21世纪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和提升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和技术素养的基础上,推出美国竞争力计划(2006年),大力培养“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人才。在一系列组合策略下,美国创新强国领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全球创新指数(20082009年)(G1oba1InnovationIndexzGII)报告中位列世界第一。第四阶段:国际秩序重塑,创新强国之路发生形势转变(21世纪初期至今)。21世纪初期以来,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美国在更广泛的战略领域实施

13、创新发展策略的同时,也针对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产业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限制策略,以保持其在科技领域的相对竞争优势。金融危机后,美国长期处于经济停滞和高失业率的困境之中,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新冠肺炎疫情等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一方面,美国政府依据2009年、2011年、2015年连续出台的美国国家创新战略系列报告,在先进制造、精准医疗、大脑计划、先进汽车、智慧城市、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教育技术、太空探索和计算机新领域等九大战略领域进行资源配置,并于20172023年间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技术发展法案,进一步拓展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域的范畴。美国政府希望在更广泛的前沿、新兴领域开展科技创新,以解决日益增长

14、的社会矛盾,维持其创新强国领先地位(如表1所示)。另一方面,为应对全球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自身相对优势的下降,美国先后出台出口管制改革法案(2018年)、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2018年)、无尽前沿法案(2023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2023年)、美国竞争法案(2023年)、芯片和科学法案(2023年)等限制性竞争法案,构建排他性科技联盟,实施逆全球化的科技策略,限制特定新兴国家的科技发展进程。在后危机时代,美国依旧把创新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但逆全球化、排他的科技策略也显现出其领导力正在衰减的事实。02、美国建设创新强国之路的基本特征美国在创新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些

15、独具特色的成功要素,包括自由包容的创新文化、多点支撑的区域创新体系、有机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资本以及日益完善的人才育引留用体系等。这些特征和要素既根植于美国创新强国建设的历史,也体现于美国创新发展的当下,更将成为美国未来持续性创新的强大支撑。一是创新文化厚植创新土壤,催生颠覆性创新。美国拥有世界最具活力的创新文化,自北美大陆首批移民历经磨难开疆拓土以来,到独立战争摆脱殖民控制、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度,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自由独立的创新精神一直深深根植于美国的发展历史和轨迹中,指引一代又一代创新人开拓创新强国建设之路。在美国创新文化中,五月花号公约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被视为

16、开天辟地式的创新,其所体现的自由、平等和自治思想是美国精神诞生的原点。美国的创新文化在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展等方面影响深远。一方面,为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美国出台了莫里尔法案和第二次赠地法案,成立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委员会,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美国出台了拜杜法案和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等系列方案,营造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制度环境。在国家支持和完善制度环境的保障下,宽松自由的创新文化进一步激发了创造性的想法,高校和科研机构不断产生新研究成果,风险资本和企业将创新性想法和科研成果不断推向市场。在创新文化中,人才、资本、技术、信息和政策等创新要素深度融合,以飞机、计算机、互联网、登月、通信卫星等为代表的颠覆性创新在美国诞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