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刘天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刘天华.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刘天华刘天华(1895-1932)中国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1895年2月4日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2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1909年在常州中学读书期间,曾参加学校军乐队的训练和演出活动,开始接融西洋铜管乐。1912年去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为乐队队员。19151922年在江阴、常州等地中、小学校任音乐教师。多方面学习民间音乐。如向民间艺人周少梅学习演奏二胡、琵琶;向琵琶家沈肇州学习全部(瀛州古调)的演奏;1919年暑假去河南求师学习古琴等。192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其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科(后改为女子师范大
2、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北京艺术特意学校音乐系教授琵琶、二胡。在此期间,仍不断地向民间学习“大擂拉戏、昆曲等。同时还学习小提琴、钢琴和作曲理论知识。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良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共10期)。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良国乐。“五四时期,在“平民教育“平民文学等民主思想影响下,他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他珍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但不赞成抱残守缺的“国粹主义,认为开展国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绩,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
3、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1918年他在贫病中完成了二胡曲(病中吟)初稿,抒发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生活无出路的愤懑心情。其后,他创作的(苦闷之讴)(1926)、(悲歌)(1927)(闲居吟)(1928)以及(独弦操)(又名(忧心曲),1932)等二胡曲,以委婉动人的旋律,或悲伤压抑,或悲愤激越,表现了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苦闷、傍徨,要求变革、挣扎、奋斗的心情。二胡曲(良宵)(又名(除夜小唱),1928)、(光明行)(1931)和琵琶曲(改良操)(192719181928)吸取民间单弦拉戏的模拟自然音响的手法,音乐生动生动。(烛影摇红)则是运用三拍子和变奏曲式的结构原则写成的一首优美抒情的二胡曲。刘天华
4、掌握了民族器乐的创作规律,又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使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的音调,又有新颖独特的表现特点,至今仍保持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刘天华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音乐家。他将过去被轻视的民间乐器二胡加以改革,纳入到专业音乐教学之中,使其成为音乐会上经常独奏的乐器。他改良二胡的制造规格和记谱法,明确固定音高的定弦,并汲取提琴某些演奏方法。他还创作了二胡练习曲47首,为二胡教学的系统化打下了坚实的根底。他改良了琵琶教学,创作了琵琶练习曲15首,他曾将四相十品的传统琵琶加以改革,制作了六相和加半音品位的琵琶。他用近代记谱法记录、整理的(梅兰芳歌曲谱),是最早依据实际演唱作记录的京剧曲谱。此外,他还记录了民间音乐(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未完成)等。刘天华的全部作品和生平资料,X收进其兄刘复编纂的(刘天华先生纪念册)(1933),今已辑成(刘天华创作曲集)(万叶书店,19541979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