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新时代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安市新时代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广安市新时代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 29号)、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委厅(2019)5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时代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2080号)精神,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区域性最好的教育、打造川东北教育高地,现就推进我市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
2、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建成川东北教育高地。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以上,全域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国家认定,成为全省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明显优化,公办义务教育常住人口全覆盖,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优质均衡发展有效推进,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率先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 5%o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特色普通高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发挥,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升。育人水平全面提升,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全面发展,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更加科学
3、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依法治教、协同育人全面推进,学生获得感、教师荣誉感、家庭幸福感和社会参与度、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实施学校示范引领工程,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和管理办法,(三)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中小幼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协调的德育体系。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利用“四史”、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教育引导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强化学科德育,抓实课程思政、少先队活动课程,注重主题教育、仪式教育。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向学生免费或优
4、惠开放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各类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充分利用研学实践精品资源、线路、课程,每学年安排12次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传颂传唱好广安“四张名片”,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省情市情,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家国情怀。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树立身边榜样,每年在中小学生中评选表扬一批优秀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强化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一半计算,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量折算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按德育主任层级配备。深化德育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遴选一批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
5、文化广电旅游局、团市委。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提升智育水平。构建现代课堂,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增长知识见识。打造一批名师精品课程,培育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和案例,引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深化科普及科技创新教育,广泛开展阅读活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加强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加强学生作业监管,建立健全作业调研、调控制度,按要求严格控制各学科作业总量,创新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及针对性,提倡分层布置作业,禁止布置机械重复、大量抄写的作业,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市场监管局)重视身心
6、健康。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足体育课,坚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推动每所学校开设7种以上运动项目,每名学生至少掌握1项运动技能、每天运动不少于1小时。深化快乐健康跑、足球进校园活动,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引导公共运动场所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加强学校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运动场所与学校共管共用。构建市一县一校三级赛事体系,市级每年举办学生运动会暨青少年锦标赛和校园足球、篮球、排球总决赛,县级每年举办综合性学生体育运动会(体育节),学校每年举办校运会。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
7、,加强校医配备,建好学校卫生室(保健室),持续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员等级考核认定,按要求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好心理辅导室,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共建共育、联动互促的心理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深化“八大行动”,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开展视力测试、视力矫正和视力保护等活动,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近视。(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着力聚焦艺术浸润、文化传承、人文厚植。上好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使每名学生至少掌握1项艺术技能。深化书法进校园活动,支持学校组建特色
8、艺术社团、艺术兴趣小组、艺术俱乐部,以书法、戏曲、剪纸、篆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定期举办市、县、校学生艺术节及艺术展演,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遴选美育类示范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整合资源,开办艺术学校。支持艺术院校在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基地,培育艺术拔尖后备人才。(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团市委、市文联)加强劳动教育。研究制定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着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奋斗精神,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强化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和使用好志愿服务平台,建立评价体系,每
9、年在中小学生中评选表扬一批优秀志愿服务者。打造遴选一批劳动教育示范校,挖掘推广劳动教育优秀案例,创建劳动教育品牌,举办优秀成果展示,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到2025年,每所学校有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场舍打造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市级至少建设2个综合实践基地(营地)。各学校可结合实际开展耕读教育。(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团市委、市妇联)所,每个县(市、区)、区要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校开展课后服务的中小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聚焦核心素养,拓展体育、美育和劳育,把特长培训、兴趣培养、素质提升作为课后服务主要内容,“素质拓展类活动”不得少于每周课后服
10、务总课时的40%,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管理和服务水平,决不能把课后服务演变成收费补课行为,违背教育初心和人民群众期盼。(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四)坚持优质均衡,各类学校协调发展。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优化调整。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心场镇建设、人口流动变化,结合乡镇行政区划、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原则,科学编制“十四五”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推进“空心学校”、生源严重萎缩的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撤并整合,严格规范农村学校撤并程序,保留并办好
11、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清零“大班额”,化解“偏大班额”,化解“大校额”,有效解决“城挤乡弱村空”问题。建立学校优化布局与教育经费投入协调发展机制,新增教育资源主要向人口集中居住的城区及中心场镇投放,多措并举盘活学校撤并整合后闲置资源,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改革完善运行保障机制,适度增加寄宿制学校。2021年以县为单位完成布局专项规划和学校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2023年完成扩建项目和布局调整闲置校舍处置,2024年完成新建项目,2025年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全面优化。(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
12、房城乡建设局)推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保留的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独立成建制的公办幼儿进城区(含县城)、中心场镇公办幼儿园建设,确保城区(含县城)、中心场镇独立成建制的公办幼儿学位供给达到80%以上。鼓励优质公办园通过举办分园、集团化办园、合作办园等形式带动农村幼儿园、薄弱幼儿园发展。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制定完善广安划、土地出让、园舍设计建设、验收、移交、办园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小区配套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办成公办园。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建立以公办为主体、以优质普惠民办为补充的学前教育资源体系,将学前教
13、育纳入基层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完善幼儿园监管体系,清理整治无证园和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建设管理办法,做好配套幼儿园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市、区)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班额标准化。探索实施学区制管理,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推动形成“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城乡一体”的辐射式学区,实现学区内学
14、校协同发展和教师统筹调配使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到2023年实现学校办学管理全面达标。打造一批“乡村温馨校园”,全面强化农村学校育人功能。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应助尽助、应贷尽贷”。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资源教室建设,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残联)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实施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行动,逐步化解“大校额”,到2025年全面消除5000人以上“大校额”。建立完善管理办法,落实好动态管理,持续开展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创建
15、,引领推动育人方式改革。着力提高“县中”办学水平。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写作、科技创新等特色课程建设,鼓励举办特色普通高中或特长班,并在招生入学、师资建设、培养方式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特殊教育资源和办学规模,到2023年,全市至少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开设高中班。(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文联)(五)坚持深化改革,着力培养好全体学生。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管理。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引导普通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通过小班教学、选课走班、生涯指导等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以教学“六认真”为抓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整治教师不备课、用旧教案上课行为,积极开展集体备课、研课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