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 斋 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 斋 箴.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敬斋箴(宋)朱熹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潜心以居,对越上帝。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择地而蹈,折旋蚁封。出门如宾,承事如祭,战战兢兢,罔敢或易。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洞洞属属,罔敢或轻。不东以西,不南以北,当事而存,靡他其适。弗贰以二,弗参以三,惟心惟一,万变是监。从事于斯,是日持敬,动静弗违,表里交正。须臾有间,私欲万端,不火以熟,不冰以寒。毫厘有差,天壤易处,三纲既沦,九法亦鞅。于乎小子,念哉敬哉,墨卿司戒,敢告灵台。【译文】穿戴衣帽要端正,仰看平视要保持尊严,居住时要心中安静而专一,作人做事,无愧于遥遥相对的上天。行走的姿态一定要庄重踏实,举止仪表一定要恭敬,弹琴、唱歌、舞蹈时,要选择地方,在乘马
2、往返于像蚁穴那样曲折的小路中,也要能保持其奔驰之势。出门(工作)好像去接待贵宾一样,承担的事严肃认真,好像去参加大祭时的典礼,经常谨慎小心的作事,不敢有一点疏忽。像堵塞住瓶口一样地不要随便说话,像筑起城墙一样地严防邪念的随时侵入心中,恭敬虔诚地对待一切,不敢有一丝一毫的轻视。要表里如一,不能以西而向东,不能以北而向南,按事物的本来实际办事,而不要被外物的引诱以放失本心。要保持专一的心境,不能因没有二而说成二,没有三而说成三,惟有心境的专一,才能把握住事物的万变。像这个样子去学习和作事,就叫做“持敬无论动与静都不违背上述原则,就会表与里都相互一致而正确无误。假如你有短时间的背离,也会产生出千万种
3、私心杂念,那就如同没有接触火而感到熟,没有碰到冰而感到寒冷一样躁怒忧惧。一旦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也会造成天地那样远的差别,三种主要的道德纲常既然已经被淹没,那么九种主要的治国大法也就被败坏。对于我们这些人,要时刻记住这些,加以勤勉警戒,并以此常常来告诫自己的心灵。【赏析】箴,是一种用来表达规劝的文体。理学家经常撰写箴、铭等文字,用于做工夫的自我警戒。程颐就曾作四箴,将颜子“克己复礼”之目细节化。朱子对此类箴文非常重视,在四书集注中分别引用了程颐的四箴和范浚的心箴。而朱子也曾为自己的工夫实践撰写过一篇自警的文字,那就是敬斋箴。此箴一出,师友门人乃至后世朱子学者无不推崇,很快成为朱子学者乃至一般士人
4、学子的工夫指南。以往鲜有对敬斋箴的专门研究,而本文将从敬斋箴的写作、敬斋箴的注释与影响,以及敬斋箴思想的阐发与讨论三个方面对敬斋箴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究。一、敬斋箴的写作关于敬斋箴的写作时间,历史上有三种观点。一种是“淳熙三年”说。王懋弘朱子年谱考异记载清人洪嘉植所辑朱子年谱即持此观点。此观点应是沿袭自明人戴铳的朱子实纪。实纪之年谱中淳熙三年“归婺源省先墓”条下,有“日与乡人弟子讲学于汪氏之敬斋,随其资禀,循诱不倦”,此汪氏即汪清卿。其卷八有介绍B“汪清卿,字湛仲,婺源人。朱子尝寓其家,与乡人讲学,为作敬斋箴“,可见戴氏认为敬斋箴作于淳熙三年朱子归婺源期间。第二种是“淳熙七年以后”说。王懋弘考异持
5、此说。王懋弘认为洪嘉植之说有误:“按敬斋箴前题云:读张敬夫主一箴,掇其遗意,作敬斋箴,书斋壁以自警,南轩卒于庚子,当是庚子后作,此为附会无疑也,今删去”。第三种是“乾道八年”说。此说主要是束景南在朱熹年谱长编中提出。束氏详细反驳了洪、王的两种说法:“其归婺源,因嘉汪清卿名斋日敬斋,乃手书敬斋箴赠之,非谓敬斋箴作于淳熙三年“,“所谓遗意,非指张死后遗留之意,乃指主一箴所未道之意”,足可证戴、洪、王几家之误。束氏认为,敬斋箴应作于乾道八年壬辰十月间。束氏判断的主要理由是张械的两封信,一封是答胡季随,表明了主一箴的写作时间在乾道八年间。另一封答朱元晦中有张栈对敬斋箴的评价,认为“皆当书之坐右也”,束
6、氏认为此信作于乾道八年十一月间,所以敬斋箴应当写于此月之前。而束氏又考证朱子乾道七年母丧终后返回五夫里,为紫阳楼书室重新命名,方有“敬斋”“义斋”之名。而在此之后才可能有“书斋壁以自警”之说,此为时间之上限。而乾道九年癸丑答方伯谟中所谓“乾道癸巳二月甲子,新安朱熹作,建安吕口口书”则仅指书写条幅之日,并非写作之日。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束氏的考证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根据张桢答朱元晦我们只能确定敬斋箴写作时间的下限在乾道八年十月,而主一箴的写作时间和朱子为书室更名“敬斋”的具体时间都不能确定到月份,所以敬斋箴初稿写就的月份也不必在十月。而且直到乾道九年癸巳与方伯谟的信中,仍有今本所无的“大本乃立
7、”四字,可见敬斋箴的定稿也有一个过程,也不能说只作于乾道八年。因此,应该说敬斋箴动笔于乾道八年,最终定稿于乾道九年左右,才是比较合适的。敬斋箴前题日“读张敬夫主一箴,掇其遗意,作敬斋箴,书斋壁以自警云”,可见敬斋箴的写作是受到张桢主一箴的启发。张栈主一箴日:伊川先生日:“主一之谓敬。”又日:“无适之谓一。”嗟乎!求仁之方,孰要乎此!因为箴书于坐右,且以诒同志:人禀天性,其生也直。克顺厥彝,则靡有忒。事物之感,纷纶朝夕。动而无节,生道或息。惟学有要,持敬勿失。验厥操舍,乃知出入。曷为其敬,妙在主一曷为其一?惟以无适。居无越思,事靡它及。涵泳于中,匪忘匪亟。斯须造次,是保是积。既久而精,乃会于极。
8、勉哉勿倦,圣贤可则。张极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撰写主一箴?我们从“求仁之方,孰要乎此”一句可以看出端倪。乾道七年、八年间张植类聚孔孟论仁之语为洙泗言仁录,并寄与朱子等友人广泛讨论,导致朱子作仁说,触发了所谓壬辰癸巳之间的“仁说之辩”。仁说之辩发生在壬辰癸巳之间,也就是乾道八年、九年间,而主一箴的时间下限为乾道八壬辰年十月以前,可见,主一箴的写作或早于仁说之辩。根据张宣公年谱,乾道八年壬辰,张械与友人间有多封书信讨论主一、居敬之旨。所以我们可以说,或许张械在作洙泗言仁录后,对孔孟言仁之大旨已自觉有所体会,因而接下来就是要实地践履,操存体察,主一居敬,以求此仁。张植认为“求仁之方,孰要乎此”,也就是说
9、主一居敬是最重要的求仁方法Q张桢答胡广仲云:“主一箴之论甚荷,但某之意,正患近来学者只是想象,不肯著意下工,伊洛老先生所谓主一无适,真是学者指南,深切著明者也。故某欲其于操舍之间体察,而居毋越思、事靡它及,乃是实下手处。此正为有捉摸也。若于此用力,自然渐觉近里趋约,意味日别,见则为实见,得则为实得,不然徒自谈高拽妙元,只在胶胶扰扰域中,三二十年恐只是空过了0至善之则,乌能实了了乎?箴之作,亦以自警云尔。等等,可见张极归长沙后,开始自觉于主一处用力。当然,张秋对于“敬”并非从此时才开始重视。张栈对于敬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乾道三年丁亥秋冬,朱子张楂会讲于潭州,除了讨论太极动静、中和、已发未发等问题
10、,并共游南岳以外,还有一段与“敬”有关的事件。该年十月,于湖张孝祥筑敬简堂,张械为之作敬简堂记,朱子做敬简堂分韵得月字并为张孝祥书写敬简堂记。敬简堂记对“敬”的思想就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阐发,可见在乾道初年张植对敬就颇为重视。尽管朱子在从学延平时期就已经对于致知与敬的关系问题有所疑惑,开始思考,但显然是张楂先于朱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敬论。张桢所作敬斋记敬斋铭等文字,其中都包含有敬论思想的内容,而且与主一箴之间都有脉络相承的联系。虽然朱子因以通贯动静的“主敬”宗旨超越道南偏静和湖湘偏动的工夫而闻名,但朱子能有此悟,绝不只是源于朱子自身,而应该说与张桢对“敬”不遗余力地宣说与阐发也是密不可分的。在张横
11、影响下,朱子对于“敬”的思想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就是对在“容貌辞气”上做工夫的强调。张械在乾道三年所作的敬斋记中,虽然有“自容貌、颜色、辞气之间而察之,天理人欲丝毫之分耳”的说法,但张桢所强调的只是要在省察中分辨理欲,并没有指明持敬需要在此三者上加功。而且在乾道四年的敬斋铭中,容貌辞气的说法就消失了。而朱子则不同Q乾道五年,朱子与何镐展开了持敬之辩,尤其重视程颐”制于外所以养其中”的说法,认为学者应该在规矩绳墨上守定,则内外帖然。此一论辩延续到乾道六年,涉及的人物也颇为广泛。而后朱子开始关注程门弟子对论语中“君子所贵乎道者三”一段的诠释,在庚寅辛卯之间写成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说。虽然朱子也曾将此
12、说寄给张桢,但从主一箴来看,张桢并没有特别点出需要从“制于外所以养其中”的角度来表述持敬Q他的重点还只是“涵泳于中”,在于内心的专一而已。而朱子所作的敬斋箴则完全不同,所谓“掇其遗意”的“遗意”,大概就是指需要在容貌辞气上做工夫。“正其衣冠、尊其瞻视”“足容必重,手容必恭”等等都体现了在容貌辞气上做工夫的思想。朱子的这个思想虽然没有影响到张栈的主一箴,但在另一篇文字主一斋铭中,张栈却开始提及“正衣冠、摄威仪,澹以整,俨若思,主于一,复何之“,可见与主一箴中只强调内心的主一已经有所不同。因此又可见朱子在“敬”的思想上反过来对张极的影响。可以说,朱张二人在乾道年间对于敬的问题,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相
13、互助益的。二、敬斋箴的注释及对后世的影响最早为敬斋箴做注释的,应该是陈淳,北溪大全集卷二十有敬斋箴解。熊节作性理群书句解,其卷二对于敬斋箴也有完整的注释。王柏的入道因缘与敬特别相关,因此也很重视敬斋箴。鲁斋集卷三有元正两首,其二曰:“吟诗犹是少年情,要复当初赤子心。心出入时何以御?手持一卷敬斋箴。”其所作研几图中有敬斋箴图,后被朝鲜朱子学者退溪李滉收入圣学十图。应该说,此图是对于敬斋箴思想所做的最全面、最一目了然的诠释。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提到“程子四箴、朱子敬斋箴、西山夜气箴当熟玩体察”,可见在当时的教学方法中,敬斋箴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吴澄在吴文正集卷五十九有题朱文公敬斋箴后,虽然只有短
14、短不到一百字,但也为敬斋箴做了分章,并简短地概括了每章大意。其六十三岁作“国子司业”时作学基一书,广引诸说,并以敬斋箴殿后,以表彰其集敬说大成之意。在明代,沈度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创作楷书敬斋箴的书法作品,使“台阁体”遂流行起来。明儒学案中记载张东白元祯曾向明孝宗(弘治)建议,以为“治化之源,莫切于太极图说西铭定性书敬斋箴,宜将此书进讲“。此外,重视敬斋箴的要数胡居仁,居业录中有几条对敬斋箴给予了高度评价。明代亦有一些学者用同样的题目做箴文。刘基诚意伯文集卷八有敬斋箴,朱舜水集卷二十也有敬斋箴并序。清代朱子学者也颇重视此箴。李光地榕村集卷九也有对于敬斋箴的注释。经历乾嘉学派对于理学的反动
15、,道光咸丰年间理学再次活跃起来,因此敬斋箴在晚清又开始受到重视。晚清福建南安人戴凤仪松村诗文集亦有书朱子敬斋箴后一文,可见朱子此箴仍然对土人修身工夫起到作用。后来在他编纂的诗山书院志中,全录李光地之注解,且以此文为按语:敬之一字,乃圣贤传授心法。自小学至大学,皆不得斯须离敬。而此箴以动静表里,发明整齐严肃之意,尤觉一字一筑,令人无片刻可放松处,学者当奉为座右师也。仪弱冠后,曾每晨庄诵此箴,检束身心,然后读书,顿觉章句易熟,义理易明。日间应接事物,亦分外有力,真所谓庄敬日强矣。惜乎功多间断,迄无成就,望宫墙而莫入,愧赧殊深。愿诸同志服膺此箴,推求圣贤为己之学,则悼我躬之无成者,尤可望同志之有成业。勉旃!戴凤仪认为敬斋箴发明整齐严肃,也可以看出朱子继承了程子“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之意。同样在道咸同光年间成书的儿女英雄传中,也出现过敬斋箴。第二十九回何玉凤新婚后到张金凤屋中,“见了许多字画,不免鉴赏起来,一抬头,先见正南窗户上槛悬着一面大长的匾额,古宣托裱,界画朱丝,写着径寸来大的角四方的颜字。何小姐要看看是何人的笔墨,先看了看下款,却只得一行年月,并无名号,重复看那上款,写着老人书付骥儿诵之,才晓得是公公的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