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说课稿.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28430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课标解读内容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解读:课标中的行为动词“说明”属于理解的知识水平”课标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助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等了解大气的热量来源。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奠定根底,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根本原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属于自然地理的根本原理范畴,是学生学习和将来走上社会必备的地理根底知识。可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根底。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的能量

2、来源和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性质。2、运用图示、联系框图等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3、通过实验、绘图等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4、运用大气受热及热力环流的根本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5、通过了解大气运动的成因,感悟物质运动的规律和联系,并增强学生的大气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应用,热力环流形成原理教学难点:大气的保温作用,气温、气压、高度三者的关系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初步知识,在必修1第一章已掌握了太阳辐射有关知识,对本课题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根底。但学生仍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

3、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的建构。三、说教法教学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脑科学有关原理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实验法教学手段:板图、多媒体辅助教学四、说学法1、会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大气现象。2、会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风的形成及其影响。3、会运用联系框图的方法归纳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原理。4、会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地理问题。五、说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三张画好的静态模拟图,A松香烟垂直上升,B松香烟

4、偏向蜡烛方向,C松香烟偏离蜡烛方向,让学生思考答复可能出现的现象,然后播放教师事先做好且拍摄下来的录像进行验证。然后设问:为什么松香烟会这样运动呢?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大气的受热过程1、问题情境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太阳辐射强,而为什么气温低?世界最顶峰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顶峰,号称“赤道雪峰,其位于赤道地区,为什么山顶劫终年积雪呢?为什么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而不是正午呢?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知识根底,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根底。2、知识铺垫以太阳辐射的定义导出太阳辐射波长情况和大气的垂直分层,强调太阳辐射因为温度高其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

5、较短的可见光区,是属于短波辐射。讲解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并强调大气受热中的“大气是指对流层大气。设计意图:采用讲解的方法,为学生达标做好知识铺垫。3、读图探究利用动画或板图展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为什么箭头变细?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情况如何?为什么?地面经太阳晒热后,热量如何传递?大气为什么能吸收大局部的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后热量如何传递?设计意图;采用问题思维链,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4、图解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联系框图,总结归纳大气的削弱作用及大气的保温作用。设计意图:运用联系框图,符合脑科学原理,侧重能力培养和潜移默化的学法引导。培养学生

6、地理理性思维。5、活动探究:小明家的农田3个月后就被征用了,但他想再抢种一季胡萝卜(需3个多月才能收成),有同学给他建议一一盖上一层塑料薄膜,你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力环流1、实验探究:学生在课前做大气环流地理实验,并拍摄实验过程录像。课堂可播放大气环流实验录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附:热力环流的实验设计(1)实验用材:一个长约80厘米、高40厘米、宽40厘米的玻璃缸,一块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孔)或塑料薄膜,一小盆热水,一小盆冰块,一支弯曲的玻璃管,几支香,一个打火机,一块黑布,一块香皂。(2)

7、实验步骤:A、实验前先在玻璃缸内壁用香皂轻涂一次,目的是预防热水放进去后在内壁凝结成水珠,影响实验效果。B、用黑布遮住玻璃缸面向讲台的一侧,因为烟是白色的,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更明显看到烟的运动方向。C、把一小盆热水和一小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迅速在缸顶盖上胶合板,小孔对着装冰块的小盆。D、点燃几支香,让烟通过玻璃管慢慢流进玻璃缸内。E、观察烟的运动方向一一烟会在冰块一方下沉,然后流向热水一方,再上升,在上空再流回冰块一侧,形成热力环流。(3)实验结论:由于近地面的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在同一水平面形成气压差,空气由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设计意图:采用实验法,让学

8、生在亲身体验中进行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2、绘图深化: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绘出热力环流的简略示意图,并展示局部学生的作品。接着展示“热力环流动态图,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从图中说明气温、气压、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绘图深化,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对原理的深刻理解。3、图解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联系框图4、活动探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导出城市风这一新名词。接着展示海陆和山谷示意图,引导学生画图并得出“海陆风和“山谷风因受热不均而在不同时间风向不同。四、总结提高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还没有弄明白,需要老师同学的帮助。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做好知识的深化。设计意图:采用反思性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比拟系统的知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