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加快移动通信平台建设 推动吉林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加快移动通信平台建设 推动吉林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整理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加快移动通信平台建设推动吉林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综合国力、国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信息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农业生产、农业经济有着重要导向作用。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因此,吉林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本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如何提高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服务。对于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基于移动通信平台的吉林农业信息化发展为基本策略,加强农业信息硬件与软件建设,来解决制约吉林农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并对此策略加以深入
2、调查与分析,引入发展空间潜力系数的概念,从而得到切实可行的实施建议。关键词:吉林农业信息化;移动通信平台;最后一公里;发展空间潜力系数基金项目: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一般资助项目(20130420027FG);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资助项目(IIYJA88011)中图分类号:F302.4文献标识码:ADO1编号:10.14025/ki.j1ny.2016.01.001农业信息化作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一直对农业问题极为重视,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而要解决
3、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三者有着必然的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稳定。因此,农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基础策略。2015年2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重点提出了要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农业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潜力,在现代化农业上合理优化农业结构,在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迈出
4、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由此可见,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特别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发展。也是基于此大背景,本文以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现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概述、调查与数据分析、结论分析这三大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移动通信平台对解决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所起到的显著作用。1理论概述农业信息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实现普遍推广和应用的过程,技术涵盖面比较广,不仅需要信息技术支持,还需要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信息技术支持。意义在于把农业生产信息传递给广大农户,实现“村村通”、“户户通”、“人人通”,彻底打破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其关键在
5、于如何把具有时效性、可靠性、易采纳性的农业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由此,我们引入了信息传播学的概念,从信息传播学角度考虑,传播途径具有以下特点:速度快;范围广;信息准确;消耗资源低;传播形态多样。信息传播的四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而在美国著名学者拉斯维尔的“5W”模式中,更加明确了信息传播学的行为目的性和要义,拉斯维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5W”理论,即:Who(谁),SaysWhat(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1(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向谁说),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后人根据这五要素,总结出信息传播学的五个基本部分
6、:传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和传播效果。本研究是以信息传播学为基本理论基础,拉斯维尔理论为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调查分析。传播者是广大农业信息服务人员及各个社会组织成员等;信息是农业信息,其中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民民生等;媒介作为本研究重点,也是其研究重要创新点,以移动通信平台为媒介;接受者主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播效果则是本调查后期结论分析其是否达到预期设想一一基于移动通信平台的吉林农业信息化对吉林省农业发展有着比较重要的推动作用。移动通信平台是指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组成综合移动式网络通信平台,通过手机终端或掌上终端、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实现信息交互传递和移动的信息化、网络化、电
7、子化,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2理论假设随着经济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论在城市,还是在乡(镇)手机作为移动通信平台的典型代表得到了广泛普及。笔者认为,在促进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中,移动通信平台可以大大促进农业信息发展,作为传播媒介工具,可以有效打通“最后一公里”瓶颈,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新时代,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应用于农业领域。预期优点:一是以移动通信平台作为媒介,相比于固定网络,便携能力强;二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信平台,其成本低廉,多数低收入的农民易接受;三是手机作为新时代主要移动通信工具,从最初的只能接打电话,收发信息,已发展到现今高度智能化手机,相应手机软件也同步出
8、现,既丰富了农民通过移动平台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易接受操作简单的软件界面;四是近些年不仅仅在移动通信平台硬件上降低成本,移动网络带宽不断提高,网络流量费不断降低,这也减轻了农民在使用手机时所带来的后续负担。3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近年来,以手机作为移动通信终端的首要工具获取信息在全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尤其对于农村地区,使用增长率呈年年递增趋势。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农户移动电话每百户由上年的94.28部上升到107.71部,平均每户超过了一部。中国互联网中心在2013年发布的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使用率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达到10683万人,年增长
9、2230万人,年增长率26.5%。其中,农村手机上网人数为7289万人,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3000多万人,增长率79.6%。另外,农民以台式机作为上网终端的比例同比下降至65%,相比于台式机网络用户,农户使用手机的比例增长了近25个百分点,达到71.3%,这一数据甚至高于城镇居民使用率(61.5%)。由此可知,手机网络终端已经成为农民上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针对手机信息的阅读群体和消费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平均每天手机阅读信息时间为32.91分钟,高于城镇居民的32.20分钟,农村居民群体年均手机阅读消费36.55元,高于城镇居民32.19元。此外,通过从农民阅读手机信息内容统计,排在第一位
10、的是“手机阅读报”,占到55.3%,第二位是“手机阅读小说”43.1%,用手机浏览网页排第三位“23.1%”,阅读与学习相关的内容占10.5%o以上数据表明,从全国来看,农村居民使用手机数量呈逐年大幅度增长趋势,以手机作为上网终端已超过固定上网终端,成为主要上网工具。从农民获取信息及手机通讯消费角度看,农民对于从手机获取信息的类型呈多样化,手机获取信息的消费观在不断增强。由此可看出,农民获取信息的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吉林省作为产粮大省,为我国玉米主产区,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15%左右,其单产、人均占有量和调出量均排在全国前列。基于此,面对我省实际情况,聚焦民生、服务三农、传统的涉农网站信息量有限,
11、需要互联网支持;对于广大农民受众群体,从信息素养角度考虑,途径单一;且繁琐,接收农业信息有很大困难,很难打通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瓶颈。所以,以上条件为我省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2014年2月25日,吉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签署了吉林省重点信息化项目合作推进计划,基于3G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是3个重要项目之一,目的旨在加强吉林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也迎来了农民使用3G手机上网的热潮。同年5月15日,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农村吉林”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的实施通知,依托“农村中国”信息服务发布平台,强化3G手机浏览功能和信息发布功能,以长春市米沙子、松原等地
12、为先行试点,实现移动3G网络全覆盖化,农业信息发布平台试点运行,移动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宣传。为以后打破乡(镇)间”信息鸿沟”打下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4问卷调查根据以上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笔者及其研究团队对吉林省部分地区做了相关问卷调查,本调查于2014年5月进行,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458份,回收率为91.6%,符合调查分析回收率。调查对象为长春市周边乡(镇)居民。调查问卷主要以农民接收信息的集中常见工具(如电视、手机、电脑等)和农民主观对农业信息的接收途径及个人信息素养为总体调查维度,也是基于这两个维度对我省主要获取农业信息的途径做实地调查。从而推出理论调查结果。4.1 问卷
13、调查结果分析4.1.1 农村移动通信设备横向对比调查结果分析根据有效回收的458份调查结果显示,在吉林省长春市周边五个地区,有固定电话的只占29.1乐相比固定电话,移动通信设备使用率占92.12%,可以看出,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率相当高,相反,固定电话使用率在逐年减小。而有电视的占75.05%,有电视且安装有线、天线等占56.89%,由此可知,电视作为基本设备,不仅在城市,在农村也一直保持着较高普及率。相比于电视,有电脑且能联网的只占了24.51%,纵向角度对比,在固定信息设施中,电视在占有率上有绝对优势。在电脑之后的是有无线广播接收设备的和DVD播放器的分别占22.1%和32.82%(详见表1
14、)。由表1可知,在吉林省部分地区农民拥有基础信息设施比例较高的是移动通信设备,占92.12%,这一比例基本符合全国乡(镇)居民拥有移动通信设备发展的趋势。农民已充分认识到更方便快捷的信息设备是移动终端,相比于移动终端,电视、电脑、广播等的使用率同比都远低于手机。同时,也能看出,农村基础设施的普及还远远未达到预期,从硬件普及角度上导致了农民在接收农业信息时难度的增大,出现了所谓的“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但在现阶段,能利用的、最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利用移动通信平台来解决农村信息闭塞的问题。4.1.2 农民对农业信息获取途径调查结果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民利用移动通信设备获取农业信息的占
15、76.81%,广播电台占17.51%,电视占24.07%,互联网(固定上网终端)22.76%,通过邻居亲戚朋友获取农业信息占33.04%,村委会信息发布占9.85%o由此可以看出,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移动终端、电视和亲朋好友,其中比例最大的是通过手机这种移动通信终端,结合表1数据,表明农民在基础信息设施和信息获取途径上都是以移动终端为主,相比于前些年,移动终端在农民中间不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而且利用移动终端获取农业信息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4.1.3 农村移动通信平台信息素养在农村,移动终端的普及程度最高,有效利用移动终端获取农业信息的科技农民数量有多少,需要进一步调查(详见表2)。
16、由表2可知,农民在使用移动终端上网时,主要以新闻为主占74.4%,其次是休闲娱乐49.89%,相比于前两项,了解农业信息及技术的只占28.23%,这说明我省农民对于获取农业信息的主观能动性不是很高,农业信息素养不高,多数还停留在新闻娱乐角度来利用移动终端上网,没有充分意识到移动通信网络给农民能带来获取农业信息质的改变,对比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农民的手机用户保有量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加,如何利用好这种方便快捷的移动通信工具,来为农民在农业信息化角度更好的服务,是关键所在。4.2 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综上所述,根据调查结果总体分析,目前吉林省的移动通信终端(手机)的普及率远远高于其他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率,手机使用率同比其他信息工具居于首位,硬件条件符合调查预期。但是在以手机这种移动通信终端为载体,传播农业相关信息到农民接收这一过程还有一定困难,体现了农民对于利用手机获取农业信息的认知还没有完全达到成熟的程度。结合以上数据,我们引入了发展空间潜力系数这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