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全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弱项,提高设施运行效率,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把全面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举措,以城镇污水处理、生
2、活垃圾分类、固废处置为重点,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推进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环境基础设施增量、提质,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统筹好当前与长远、一域与全局、传统与新型,结合我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有序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既能满足当前一段时间的需要,又能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重点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的建设力度,提升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动共建共享、协同处置,鼓励各类污染物协同治理,以城带乡提高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坚持目标导向,加强监管。
3、强化标准约束,严格监管考核,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强环境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和设施服务水平。坚持机制创新,多管齐下。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深化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落实价格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激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深化环境基础设施的供给方式改革。(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快补齐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2025年城镇环
4、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目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2025年底,全市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200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2万立方米/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渭河、洪河、漳河、关川河、牛谷河流域县城污水处理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县城稳步提升再生水利用效率;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处理。2025年底,城市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左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180吨/日左右,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能力达到1200吨/日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65%左右。固体废物处置。2025年底,固
5、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o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2025年底,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总体匹配;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规模化和专业化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市内规范利用处置率持续提高,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二、着力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四)健全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强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推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加快完善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建制镇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对年久失修、淤积漏损严重的污水管道实施维修改造,有计划地对老城区雨污合流管网进
6、行改造,推进管网混错接改造。结合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科学制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与布局,建制镇适当预留发展空间。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的基础上,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新建城区提前规划布局再生水管网,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推进渭河、洪河、漳河、关川河、牛谷河等重点流域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作。积极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市住建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科创城管委会具体落实。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科创城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五)逐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坚持源头减量,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7、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系统,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临洗光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要正常运营,陇西县要加快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2023年建成投产;安定区要加快亿利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发电项目前期推动工作,力争2023年有实质性进展。渭源县及时要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现有处理能力进行评估,确保满足分类需求;其他县区按照科学评估、适度超前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面,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完善分类运输网络,补齐分类运输车辆,逐步消除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有效衔接,加强可回收物回收、分拣、处置设施
8、建设,提高可回收物再生利用和资源化水平。至2023年末,城区建成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通渭、陇西、临跳、岷县、漳县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要有实质性进展。(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六)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完善园区固体废物处置体系,提升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加强建筑垃圾精细化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产品质量,扩大使用范围,规范建筑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行为。积极推进安定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建设,完善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有色
9、金属、报废机动车、退役光伏组件和风电机组叶片、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废旧轮胎、废旧木制品、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纸、废玻璃等废弃物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七)提升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开展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处置能力匹配情况评估及设施运行情况评估,加强准入管理,分区管控,全面科学布局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按照国家和省上统一部署,积极谋划我市特殊类别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焚烧处置、填埋处置基地建设项目。加快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县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大力推进现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扩能提质,不断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鼓励发展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
10、设施,为偏远基层提供就地处置服务。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三、着力构建一体化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八)推动环境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规划。突出规划先行,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循环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全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静脉产业园建设模式,探索建设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建筑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农林垃圾等各类废弃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综合处置基地,进一步建设完善静脉产业链。持续推进县域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稳步提升城镇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能力,为垃圾污水处理设
11、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创造条件。(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九)强化设施协同高效衔接。发挥环境基础设施协同处置功能。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厂对污水厂污泥与生活垃圾进行协同处置,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对于具备纳管排放条件的地区或设施,探索在渗滤液经预处理后达到环保和纳管标准的前提下,开展达标渗滤液纳管排放。推动焚烧炉渣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开展焚烧飞灰与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协同处置。促进水泥窑、冶炼炉窑和生活垃圾协同处置,推进厨余垃圾、园林废弃物、污水厂污泥等低值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置。推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掺烧市政污泥、沼渣、浓缩液等废弃物,实现焚烧
12、处理能力共用共享。(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推动智能绿色升级(十)推进数字化融合。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探索建立城镇固体废物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智能化处理体系,实现统一的管理、监控、调度、预警,做到全流程可追溯。将全市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医疗废物处置信息平台对接,实现医疗废物“闭环管理、定点定向、全程追溯”,医疗废物实时监管和定位,提高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环境设施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在线实时监测,加大设施设备功能定期排查力度,增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
13、建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提升绿色底色。新建环境基础设施,鼓励采用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工艺、技术和设备。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工艺技术落后的环境基础设施,通过优化工艺设备、强化运行管理等方式推动设施稳定运行,防止环境基础设施二次污染。加强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鼓励各县区根据污泥产生量和泥质,拓展土地利用、焚烧处置、建材利用等多种处置方式。对于达到设计库容的填埋场,按照相关规范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填埋设施封场治理,加强封场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规范渗滤液处理。加快提高焚烧飞灰、渗滤液、浓缩液、填埋气、沼渣、沼液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探索“互联网+再生
14、资源”发展新模式,积极争取市内企业列入国家和省上再生资源利用规范企业目录,持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提升建设运营市场化水平(十二)积极营造规范开放市场环境。着力打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和保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宽市场准入,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完善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运营市场化,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完善诚信体系,推进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健全企业守信激励机制。强化市场
15、监管,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联合监管、综合执法机制,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深入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为重点,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第三方治理市场,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落实按效付费、第三方治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治污机制。推动第三方治理企业开展专业化污染治理,提升设施运行水平和污染治理效果,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整体提升园区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生
16、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四)探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以小城镇或园区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委托具有专业能力的环境服务供应商实施污水、垃圾、危废、医废等多要素、多领域一体化治理服务。探索开展园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推行环保管家、环境顾问服务,为企业提供定向精准的环境治理服务。推进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对工业污染地块鼓励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健全保障体系(十五)加强科技支撑。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关键环境治理技术与装备自主创新,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推进重点技术与装备创新转化和应用示范,提高环保产业技术与装备水平。围绕马铃薯废水废渣等固体废物处置和小型垃圾焚烧等领域技术需求,通过培育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以及揭榜挂帅制、赛马制等科技项目组织方式,依托市内行业优势企业,联合省内外具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