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教案-第十二章.土壤与林木营养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教案-第十二章.土壤与林木营养诊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土壤学课程教案课程编号:章节名称及内容:壤与林木营养诊断所在课程顺序号:第18个教案授课学时与时长:0.5学时授课教师:王聪课程类型:学类核心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诊断的原理和方法二、教学内容1、概述2、营养诊断的基本原理3、营养诊断的方法与技术三、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养分浓度和含量与养分供给的关系四、教学难点1、植物生长、养分浓度和含量与养分供给的关系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和板书相结合。六、教学过程开始课堂讲授前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或则提出与本次课程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提问并讲解上次课堂留下的问题和作业,然后开始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穿插问题提问,本次课程结束时布置作业或则留下几个问
2、题进行下次课堂的提问12.1概述土壤及林木的营养诊断是指对土壤养分和林木的营养状况做出评价,是林木合理施肥的前提和基础。诊断技术包括土壤分析法、植物形态症状诊断法、植物组织分析法、盆栽试验和大田(包括苗圃和林地)肥料试验等。评价标准常用相对比较法:相同树种、年龄、土壤质地、地形条件,采集生长良好的林分中的土壤和林木组织(叶样)进行分析作为指标。12.2营养诊断的基本原理(掌握)(1)养分组成的表示植物体内的养分浓度常用干重来表示,大量元素用(gkg),微量元素用(mgkg)来表示。某一成分的含量是由浓度与干重总量的乘积得出的。含量二浓度X干重总量浓度是强度指标,含量是容量指标(2)基本原理土壤
3、或植物中的某种养分含量不是越多产量就越高养分供应诊断说明-植物中的变化生长量养分浓度养分含量养分缺乏+奢侈消耗O+养分毒害-+-12.3营养诊断的方法与技术(掌握)12.3.1土壤养分分析法(1)概述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主要来自土壤土壤养分含量直接影响林木的营养状况土壤中某养分元素含量的高低可以提示我们其缺乏的可能性,便于指导施肥特别是对于长期生产力来说,土壤养分指标可提供很好的参考面向21世纪谭N枚材TextbookSeriwfor2ECertwy土壤农化分析第三败篦士旦主编JA.农红爆,费财不破收亚刑*O1农殳出Qt教(2) 壤养分测定指标根据评定土壤养分供应状况的要求,一般土壤测定的主要项
4、目是:土壤全氮、土壤水解性氮(即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其他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如PH值、阳离子交换量、代换性钙、镁、盐基饱和度和微量元素等,可根据具体条件或某些养分缺乏症,进行全面或部分的测定。(3)(4) 土壤养分丰缺程度的指标(临界值)根据多数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特性及不同测定方法,已建立了一些土壤养分丰缺程度的指标,对林木的土壤营养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数据多属初步的成果,受不同的地理区域、树种特性、栽培条件以及测定方法等限制,不能生搬硬套。土壤中钾的丰缺指标(mgkg1)(5)(6) 土壤分析中样品的采集大多数林木的吸收根集中在。20或040cm,因此可根据
5、树种确定采集深度。一般采集020,2040,40100cm三个土层的样品进行分析。采集数量与方式根据不同营养元素来定。一般每层采Ikg鲜土。测定土壤全量养分用风干土样,速效养分用新鲜土样。对林木而言,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比浸提的速效养分更加重要。12.3.2林木形态症状诊断法(1)概述:优点:简便、快速、直接和不需要实验室分析。缺点:通常只在植株仅缺一种营养元素情况下有效。没有数值概念;在某种和几种营养元素开始缺乏而未出现症状时不易确诊或产生误诊。(2)植物缺氮症状叶片黄化,植株生长过程迟缓;苗期生长受阻而植株矮小、瘦弱,叶片薄而小。下部叶片首先失绿黄化,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3)磷素缺乏生长延缓,
6、植株矮小,分枝和分麋减少。植物缺磷的症状常首先出现在老叶;许多一年生植物的茎呈现典型症状:紫红色(4)缺钾症状缺钾时,下部叶片首先出现症状:叶脉间失绿,沿叶缘开始黄化或有褐色的条纹或斑点,并逐渐向叶脉间蔓延,最后发展为坏死组织。(5)缺钙症状在缺钙时,植株生长受阻,节间较短,因而一般较正常生长的植株矮小,而且组织柔软。缺钙植株的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首先出现缺素症,易腐烂死亡;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变黄逐渐坏死。(6)缺镁症状由于镁在韧皮部中的移动性较强,缺镁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当植物缺镁时,其突出表现是叶绿素含量下降,并出现失绿症。(7)植物缺铁铁是植物体内不易移动的元素,因此,缺铁最明显
7、的症状是幼芽、幼叶缺绿发黄,心叶常白化,叶脉颜色深于叶肉,色界清晰;下部叶片仍为绿色(8)缺素症的简要索引1 .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的(1)缺氮:失绿从叶尖开始(2)缺钾:叶边缘失绿(3)缺镁:失绿主要发生在叶脉之间,叶脉仍是绿的(4)缺锌:褐色、灰色、白色斑点(例如禾谷类作物)(5)缺磷:在绿叶或茎上有红色2 .症状首先出现在新叶上的(1)缺硫:叶部有黄绿色斑点,叶脉呈淡黄色(2)缺铁:叶部有黄绿色斑点,叶脉呈绿色(3)缺锌:叶部有棕黑色斑点(例如豆科、马铃薯)(4)缺铜:幼嫩叶尖端是白色(5)缺硼:幼嫩叶呈褐色或枯干(例如甜菜)12. 3.3植物组织分析法概述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营养元素的
8、含量,从测定的数据判断各种营养元素的丰缺。植物组织分析包括组织汁液速测和全量分析。目前有关林木营养的指标,绝大部分属全量分析数据,且多数为叶片的养分浓度数据。土壤分析结果只表明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而不反应出植物的营养状况;叶样分析是公认较成熟的方法,但必须有营养丰缺指标,方可用于指导施肥和诊断;二者一起配合使用是营养诊断最基本的方法。(2)植物样品(叶样)的采集与处理采样时间阔叶树一般在夏末秋初(生长旺盛期末)、针叶树在秋末冬初进行采样;上午810时采集。相互对比的样品必须同一时间采集。采样部位阔叶树在顶部或树冠1/3部位,针叶树在顶端附近。采集当年生成熟的向阳叶、无病虫害。一般采集1020株,
9、每枝条13片叶。样品处理常规分析(全量):擦净尘土,在4060C恒温箱中烘干,磨碎过2rn筛装入广口瓶/封口袋备用。速测:在野外包好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分析。12.3.4施肥试验(1)概述:是最古老也是最可靠的一种营养诊断方法。土壤或植物养分含量测宣微画科学施肥提高产1改善品质林轻污染节约肥料增加收入七、思政内容:土壤中的营养对于很多植物非常重要,同样来说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对于人来说也非常重要,而且精神营养对于新时代的年轻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同学要加强精神文明方面的学习,做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新时代新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习发奋学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习近平
10、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尊重人格。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涵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11、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彬彬有礼是自尊自重,也是尊重他人。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人,自己有尊严,别人也有尊严;“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今天,形成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倡导互相尊重人格仍然非常必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这就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养分,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塑造人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己主要是克己,严格要
12、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由个人、家庭而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特别是对党员、干部来说,“讲政治、
13、有信念”“讲道德、有品行”是应立之“大德”。在明大德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守公德、严私德,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修养作为做合格党员的必修课。天人合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天地
14、,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林”“罔罟、毒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就是可持续发展。这启示党员、干部,要将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与生态环保的可持续自然观统一起来,一方面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勇担千秋生态大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八、课程作业、讨论题、思考题、推荐阅读材料等:课后作业1、营养诊断的主要方法2、营养诊断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答案1、营养诊断的主要方
15、法(p.272)2、营养诊断的基本原理(P.271)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选用教材1 .孙向阳等编著土壤学,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二)推荐阅读材料2 .黄昌勇等编著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3 .Ny1eC.Brady等编著TheNatureandPropertiesofSoi1s,Pearson出版社,2008年1月第14版。九、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参考书(一)选用教材1 .孙向阳等编著土壤学,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二)推荐参考书2 .黄昌勇等编著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3 .Ny1eC.Brady等编著TheNatureandPropertiesofSoi1s,Pea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