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教案-第十六章.土壤分类与分布.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35712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学教案-第十六章.土壤分类与分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土壤学教案-第十六章.土壤分类与分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土壤学教案-第十六章.土壤分类与分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土壤学教案-第十六章.土壤分类与分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土壤学教案-第十六章.土壤分类与分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壤学教案-第十六章.土壤分类与分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教案-第十六章.土壤分类与分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土壤学课程教案课程编号:章节名称及内容:土壤分类与分布所在课程顺序号:第23个教案授课学时与时长:2学时授课教师:王聪课程类型:学类核心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现行土壤的五级分类制,深刻理解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二、教学内容1、土壤分类2、土壤分布3、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三、教学重点1、我国的土壤分类制及各级定义,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四、教学难点1、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和板书相结合。六、教学过程开始课堂讲授前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或则提出与本次课程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提问并讲解上次课堂留下的问题和作业,然后开始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穿插问题提问,本次课

2、程结束时布置作业或则留下几个问题进行下次课堂的提问主要内容1. .1土壤分类16. 2土壤分布17. 3中国主要土壤类型17.1 土壤分类16.11土壤分类的概念与依据1、土壤分类的概念(掌握)土壤分类(Soi1C1assification)是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的分门别类。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土壤划分或组合为不同的类型。意义(掌握):反映它们的肥力和利用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壤、改造土壤和提高肥力提供依据。2、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掌握)土壤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切土壤性状的获得、各种不同土壤性状的差别,都与土壤的形成演化有关,因此土壤分类应以土壤发生学理论为基础。但土壤分类必须根据土壤特

3、性进行,不能根据成土条件的差别和推断的成土过程来分类。3、土壤分类的依据(掌握)土壤分类的依据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和作用;研究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研究土壤属性的差别,土壤属性是土壤分类的最终依据。17.1.1 世界主要的土壤分类制1、存在多种分类制的原因土壤分类的基本理论-分类的原则,尚未或难以取得共识;对土壤本身认识了解得很不够的,还没有建立起大家公认的分类制度;土壤不象动物、植物那样,可以分成单个体;从山顶至山麓的土壤,是连续的,变化是逐渐的;土壤学家分类的立脚点不同。2、前苏联的土壤分类制(掌握)也称为土壤发生分类,是一种定性的分类。进行土壤分类的着眼点是气

4、候和植被,提出土壤地带性概念。具体内容是:以土类作为土壤分类的基本单位,从上往下逐渐演译,按土壤发生上的质量变化,逐级细分(亚类、土属、土种、变种)。发生分类学观点,在土壤科学的发展中,是有一定影响的,甚至至今还占统治地位3、美国土壤分类系统(掌握)属于土壤诊断分类体系。也遵循了土壤发生学思想,但其最大的特点是将过去惯用的发生学土层和土壤特性给予了定量化,建立了一系列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以诊断层和诊断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各级分类的基础是野外可以定量和查核的土壤性状,以土系作为分类的基础,从下往上归纳而成。目前该分类在世界上流传较广。4、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制属于土壤诊断分类体系。FAO和UNES

5、Co开展进行世界土壤普查,编制世界土壤图,采用美国新土壤分类制和其他分类制中的诊断指标划分土壤单元。1613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制我国是世界上从事土壤分类最早的国家。禹贡土分5色,6种;管子地员篇分18类,每类5种;齐民要素介绍了12种土壤的农耕方法。20世纪3050年代,受美国土壤分类的影响。20世纪509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的土壤分类,编制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20世纪末叶,借鉴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拟定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54年开始学习前苏联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以成土条件为依据,以土类为基本单元,包括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的五级分类制。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提出了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

6、案。19791994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得到广泛采用。1992年,经过反复讨论,确立了一个包括了12个土纲、28个亚纲、61个土类、233个亚类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7.1.4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一分类原则采用土壤发生学原则,把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的理化性状结合起来;将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统一到同一土纲中。17.1.5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一分类级别(掌握)1、采用七级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土纲、亚纲、土类为高级分类单元,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单元。以土类和土种最为重要。2、五级分类制:土类一亚类一土属一土种一变种17.1.6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一土纲(掌

7、握)土纲是分类的最高级单元,由若干成土特征相似的土类归纳而成。土纲是土壤重大属性差异的归纳和概括,反映了土壤不同发育阶段中,土壤物质移动累积所引起的重大属性差异。如:铁铝土是在湿热条件下,在脱硅富铝化过程中产生的粘粒矿物以高岭石和三二氧化物为主的一类土壤。16.1. 7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一亚纲(掌握)亚纲是在同一土纲内,根据土壤形成的水热条件和岩性及盐碱的重大差异划分。如:铁铝土纲分成湿热铁铝土亚纲和湿暖铁铝土亚纲。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热量条件。16.1.8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一亚类亚类是土类的续分,在主导成土过程以外,具有一定的地方性生物气候特征或因地形引起的水热条件的变化。代表土类典型特征的亚类

8、是该土类的典型亚类。代表一个土类向另一个土类过渡的亚类,根据附加的成土过程划分。如:红壤亚类是红壤土类的典型亚类,红黄壤则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亚类。16.1.9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一土属土属是根据成土母质的成因、岩性及区域水分条件等地方性因素的差异进行划分的。它是基层分类单元与高级分类单元之间的重要“接口”。如:盐土可以根据盐分类型划分为硫酸盐盐土、硫酸盐-氯化物盐土、氯化物盐土等。16.1.10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一土种土种是分类的基层单元,反映土壤的发育程度,土种间只有量上的差异,而无质上的区别。划分的依据常按表层的发育程度或熟化程度(耕地土壤),每一种具有相同的肥力水平。如:山地土壤可以根据土

9、层厚度、粘粒含量划分土种;盐土可以根据盐分含量划分土种。16.1.11 林业生产对土种的划分依据1、腐殖质层厚度(A+12B)厚腐(20Cm);中腐(1020cm);薄腐(V1OCm)2、土层厚度(A+B+1/2BC)厚(80Cm);中(4080cm);薄(V40Cm)3、石砾(砾径310mm)含量轻砾V30%;中砾3050%;重砾5070%;石质70%(7075%);4、侵蚀程度轻度侵蚀:A层部分被侵蚀中度侵蚀:A层大部分被侵蚀重度侵蚀:A层全部分被侵蚀(无A)16.1.12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一变种变种是土种的辅助分类单元,是根据土种范围内由于耕层或表层性状的差异进行划分。如:可以根据表层耕

10、性、质地、有机质含量和耕层厚度进行划分。变种经过一定时间耕作可以改变。16.1.13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一命名方法采用连续命名和分段命名相结合的命名方法。士纲和亚纲为一段,以土纲名称为基本词根,加形容词或副词前缀构成亚纲名称,即亚纲为连续命名。如:铁铝土纲中的湿热铁铝土亚纲。土类与亚类又成一段,以土类名称为基本词根,加形容词或副词前缀构成亚类名称。如:山原红壤、黄色赤红壤等。土属名称多与土类、亚类连用。如:砂岩黄色赤红壤。土种变种也常与土类、亚类、土属名称连用。如:壤质厚层砂岩黄色赤红壤。通常采用三级命名法:土类一土属一土种。(掌握)如:厚层砂岩赤红壤。16.1.14 114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一命

11、名方法士属名称多与土类、亚类连用。如:砂岩黄色赤红壤。种变种也常与土类、亚类、土属名称连用。如:壤质厚层砂岩黄色赤红壤。通常采用三级命名法:土类一土属一土种。(掌握)如:厚层砂岩赤红壤。16.1.1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土壤分类发展历程: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影响下,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从1984年开始进行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1995年提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2001年推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三版)。土壤系统分类是发展方向,但由于该分类目前尚不是官方接受的分类系统,所以在应用上仍不是十分广泛。2、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12、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提出了人为土纲等。3、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依据以诊断层、诊断特性作为划分土壤类别的依据。共分出33个诊断层(11个诊断表层、20个诊断表下层、2个其它诊断层)和25个诊断特性。4、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级别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共分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前四级为高级分类级别,后二级为基层分类级别。全国共分为14个土纲、39个亚纲、141类和595亚类。16.2土壤分布16.2.1土壤分布的地带性(掌握)1、概述土壤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由于生物因素、气候因素存在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因此,作为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产物的土壤,它的分布也必然呈现一

13、定的规律性。土壤的地带性分布又分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2、土壤的纬度地带性(掌握)由于太阳辐射和热量在地表随纬度由南到北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导致气候、生物等成土因素以及土壤的性质、土壤类型也按纬度方向由南到北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热量差异引起)在我国东部,形成湿润海洋土壤地带谱:气候带植被类型土填类型热带季雨林或雨林砖红壤南亚热带亚热带季雨林赤红擅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填,黄康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填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填、褐土温带针阔混交林暗捺填寒温带针叶林棕色针叶林土3、土壤的经度地带性(掌握)由于距离海洋的远近及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形成海洋性气候、季风气候以及

14、大陆干旱气候等不同的湿度带,这种湿度带基本平行于经度,而土壤亦随之发生规律的分布,称之为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湿度差异引起)例如在我国温带内陆地区,由东向西土壤呈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布,依次为黑钙土一栗钙土一棕钙土一灰钙土一灰漠土一棕漠土。4、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山区的土壤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更替。一是海拔:0.6/100m二是植被分布随之变化耕5、山地土壤的特点(掌握)特点:粗骨性: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石砾。土壤发生层次较薄;层次过渡不明显;呈逐渐过渡状态。土体湿润;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颜色暗。影响山地土壤分布的因素:山地的位置山地的高度山地的坡向山地的形状6、土壤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的关系土壤垂直带谱中,位于山地基部、与当地的地带性土壤相一致的土壤带,称为基带(掌握)。16. 2.2壤分布的地域性(掌握)1、概述:指土壤在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在中小地形上,土壤因为受要局部地形、母质、水文、地质、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土壤类型的分布在局部范围内产生差异,称土壤的地域性分布或土壤隐域性分布。如:石灰土、紫色土、沼泽土、盐碱土、潮土、风沙土、水稻土等。16.3中国主要土壤类型1、地带性土壤借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褐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棕漠土灰棕漠土棕色针叶林土灰钙土2、地域性土壤黄绵土冲积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