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科普气象站运行操作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科普气象站运行操作要求.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校园科普气象站运行操作要求1分类按照校园科普气象站科普教育的不同对象和功能定位,将校园科普气象站分为如下3种类型:a)幼儿科普气象站:地点设立在幼儿园内以幼儿作为主要教育对象,配备人工气象观测仪器,普及简单的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常识,培养学生的气象兴趣。b)小学科普气象站:地点设立在小学校园内以小学生作为主要教育对象,配备人工观测站,培养学生的气象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普及气象科技知识和防灾减灾常识。c)中学科普气象站:设立在初中和高中校园内以中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配备人工观测站和自动气象站,将气象结合物理、地理和科技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正确避险和自救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2、通用要求2.1 场所设施2.1.1 应建有校园气象观测站,其观测场的建设应符合QX/T578-2020附录A.1要求。气象仪器的布置应符合GB/T35221-2017中5.4的规定。2.1.2 气象观测仪器应取得气象装备使用许可证,人工气象观测仪器的技术性能应符合GB/T35221 2017中仪器的技术性能要求。自动气象站的测量性能应符合GB/T337032017中相应气象要素的测量性能要求。2.1.3 应建有面积不小于30 nl2的科普教学活动室,室内应配备气象科普图书、挂图、多媒体设备等。2.2 组织管理2.2.1 应有分管校(园)长负责气象科普工作,有专人负责场地和设备维护,配备专(兼)
3、职教师和校外辅导员各1名以上。2.2.2 应有完善的校园科普气象站管理规章制度。2.2.3 应制定校园气象科普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每年定期总结校园气象科普工作。2.3 名称标牌231各校的校园科普气象站对外名称格式为:学校名+校园科普气象站。2.3.1 校园气象观测站外的标牌为竖排,应设立在观测场大门右边,内容应包括:中英文名称、建站时间、经纬度、海拔高度的相关信息。标识牌的尺寸宜为lmX0.5m。2.3.2 科普教学活动室外的标牌为横排,应悬挂在科普教学活动室大门右边的墙上,内容:用中英文两种文字标示站名。2.4 日常维护2.4.1 经常检查百叶箱、风向杆、围栏是否牢固并保持洁白,大风和
4、降雨(雪)等天气之后应及时检查、清洁仪器。2.4.2 严格执行仪器的操作规程,保证仪器状态良好、运转正常,仪器发生故障应及时上报当地气象部门。2.4.3 保持观测场内及周围整洁,在围栏上不应爬蔓生植物和晾晒衣物等。3幼儿科普气象站3.1 观测方式和项目3.1.1 应开展人工观测,配备温度表、雨量筒等人工气象观测仪器,天气现象可目测。3.1.2 每月应开展人工观测1次以上,观测项目应包括2个或以上气象要素:宜包括气温、湿度、降水等。3.2 活动开展3.2.1 每月应开展不少于1次的气象科普教学,通过声音、图形、动画、视频及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对日常气象术语、气象自然知识及防灾减灾常识进行科普教育及
5、技能培训o3.2.2 每年应组织开展不少于2次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4小学科普气象站4.1 观测方式和观测项目4.1.1 应开展人工观测,配备温度表、雨量筒、手持风速仪等人工气象观测仪器,天气现象可目测。4.1.2 每周应开展不少于1次气象观测,必选项目: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天气现象。可选项目:气压、地温、蒸发、日照。4.2 活动开展4.2.1 每个年级应成立1个以上的气象科技兴趣小组,并制定相关活动方案和运行制度。4.2.2 每月应开展不少于1次的气象科普教学,制作相应的教案和课件。4.2.3 每年应结合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不少于2次
6、。4.2.4 每年宜组织学生参加气象部门举办的各类征文、知识竞赛等公益性活动不少于1次。5中学科普气象站5.1 观测方式和观测项目5.1.1 应开展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配备温度表、雨量筒、手持风速仪等人工气象观测仪器和自动气象站。5.1.2 每周应开展不少于1次气象观测,必选项目: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天气现象。可选项目:地温、蒸发、日照。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开展简单的数据分析与研究。5.2 活动开展5.2.1 每个年级应成立1个以上的气象科技兴趣小组,学校应成立1个以上的气象社团并制定相关活动方案和运行制度。5.2.2 每月应开展不少于2次的气象科普教学,制作相应的教案和课件。5.2.3 每年应组织和配合气象部门结合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不少于3次。5.2.4 每年宜组织学生参加气象部门举办的各类征文、知识竞赛、研学等公益性活动不少于2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