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为更好地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贯彻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该实施细则。一、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1 .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2 .严格控制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3 .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根据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本单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患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4 .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
2、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一般应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应用。5,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对该患者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对妊娠期、哺乳期、新生儿、婴幼儿、老年等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状况,审慎选择抗菌药物的种类和药物用量。6 .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病人应观察72小时,重症病人观察48小时后,再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调整。7 .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小时内停用,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8,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病情允许时,抗菌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
3、转换为口服给药。9 .长期应用抗菌药时,为防止真菌二重感染可短期联合服用抗真菌药物,或用微生态药物防止二重感染。10 .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以期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应以二联为宜,一般采用广谱抗菌药物加用窄谱抗菌药物的联合方式。11 .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与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12 .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毒副作用,并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较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更应重视细菌动态变化和药敏试验结果,防止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3 .使用毒副作用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昔类、万古霉素等)时,有条件者
4、应进行体内药物浓度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14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5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时,必须采用间隔给药方案。(即不用大瓶持续静滴方法)。大环内酯类及多烯类抗菌药物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避免毒性反应。氨基糖甘类抗菌药物可采用每日12次的给药方案,不宜静脉推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6 .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9)38号)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
5、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1)选用抗菌药物。重点加强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I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1,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17 .严格控制氟唾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氟喳诺酮类药物在我院应用普遍,使用
6、量大,细菌耐药率高,应进一步加强氟瞳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喳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喳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嗤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18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当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医院药事管
7、理委员会重新审核“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试行稿)”,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于综合分析考虑,慎重选择使用抗菌药物。“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临床药学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19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
8、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院细菌耐药情况,结合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对部分超常使用的药品,药剂科有权对其进行限量采购,并对各个药房的使用进行相应调整;纪检监察室参与抗菌药物处方量前十名医生的排名工作,必要时对个别超常使用的医生进行调查分析。(I)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药剂科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院医务人员。(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慎重经验用药。(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
9、物,临床医生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20 .充分认识抗菌药物滥用造成细菌耐药的危害性,减少不良反应,避免多重耐药的发生,强调综合治疗,不过分依赖抗菌药物。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检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务部、药剂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和质量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具体职能分工如下:1.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不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并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指导全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讨论审议医院抗菌药物阶段用药状况报
10、告,界定医院抗菌药物分类争议,讨论并提出医师用药违规的处理建议,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事宜。21 医务部:根据抗菌药物管理有关规定,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组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不断提高医疗质量。22 药剂科:承担药事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医院抗菌药物目录的分类,日常用药管理和监督,定期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进行分析,定期发布抗菌药物有关信息,向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的培训。23 医院感染管理科:通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监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情况和医院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出临床合理用药建议,定期通报相关信息。24 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组织协调管理,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通报门诊医师抗菌药物应用排序,汇总各职能部门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控情况,协调组织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违规案例的分析和处理,定期向全院反馈通报。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医务部、药剂科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全院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抗菌药物应用知识讲座和应用情况的总结交流。抗菌药物应用应作为新员工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