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文礼书院之缘起与构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财贵--文礼书院之缘起与构想.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王财贵】文礼书院之缘起与构想栏目:演讲访谈发布时间:2015-06-23 18:22:46标签:王财贵作者简介:王财贵,男,民国三十八年(西历一九四九年)生,台湾省台南县山上乡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师事掌牧民先生、王恺和先生、牟宗三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教授、华山十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著有读经二十年(中华书局2014年版)。文礼书院之缘起与构想日期:2012年9月5日采访者:钟芳被采访者:王财贵先生录文:段成诚包宇张东旭李晨宗玲泽峰修订:王财贵(2015/01/11)来源:新浪博客钟芳(问):听说老师在大陆推广读经已经
2、十八年了?教授(答):严格地说,应该是十六年。从1994年以前试验阶段不算,1994年在台湾正式推广,现在已满十八年,但是我慢了两年1996年才到大陆来,所以应该说十六年。准。所以一般说读经的人数,是把各种不同的程度都算进来,比如把读蒙书也算进来,从三字经、弟子规或是读一些唐诗的,或顺便讲解讲解的,也算数;而读的比较少量的,平均一天读半个小时的,也算数。因为那都是这一波读经推广造成的效应。像这样都算,那就多了。所以要怎么说读经的人数很难界定,如果真的是老实大量的,那大概就几万人吧,如果是所有接受文言文教育就是离开白话文,比如说三字经也算文言文,唐诗也算,所有文言文教育都算的话那大概超过一个亿了
3、吧。但是这不一定都是我的功劳,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当他回归到教育,当他明白教育的时候,他都会做的。(问):老师,您的读经理念先在台湾推广,后来到大陆来,台湾和国内的读经推广有什么区别吗?(答):读经教育的推广完全没有区别,因为它只是教育的原理,教育的原理只有一个。因为人性只有一个,教育是为了开发人性,所以教育的原理也只有一个。那按照教育的原理做教育,普天之下都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台湾、大陆或着海外华侨的区别,乃至将来外国人做读经教育也要这么做,所以这是一个很奇特的教育,它很奇特的地方就是它很平常,它本来就是这样。但是因为人生常常是不按道理的,所以他们对于按道理做的事,反而认为很奇特,所以
4、读经是最奇特又最平常的教育。(问):我还是想追问一个问题,台湾读经也好,大陆读经也好以至于外国读经也好,如当今有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国文化,那您主要想做哪一块?(答):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是属于国家的文化策略,我们是管不到的。但台湾、大陆是中华民族的母国,我们应该先在台湾和大陆尽量地推广,我是只要有机会就推广,无限制地推广,用各种方式在各个层面推广。比如说在家庭教育,在社区教育,在学校教育,乃至于私塾教育,只要有可能的地方,都去推广。目前是民间的一种自发性的文化的自觉,我们也期待将来政府能采纳参考。因为在当今的时代里,教育毕竟是国家的大政,所以如果由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来推广,那是更有效的。但是在
5、国家还没有做的时候,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子孙都要对中华文化负责,乃至于不只是为中华文化,而是为人类的教育,为人性而负责,我们只是凭着知识分子的良心来推动。近二十年来,有许多人也渐渐认识到这种教育的价值,积极地参与。或是在家里做,或是在社区做,或是在学校做,有的人用私人的力量去开私塾,教化一方。所以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这是整个国家民族的事,乃至于全人类的事。如果外国人了解到教育的道理,他们也要这样做,只是我们中国人先了解了,先做。而中国人读经,是先读中国的经典,然后扩及其他民族的经典,而外国人如果读经,也希望他们先教他们的经典,然后该扩及中国的经典。这样子全人类都以经典为教,以经
6、典为师,以经典为友,人类在智慧的天地里,可以相互了解和谐相处,天下太平就不远了。(问):我们知道老师是学教育学的,您的一生都是做教育工作,您来大陆专门推广读经教育,十多年了,听说成立了季谦读经教育推广中心,又办了“相约论语一百”等活动,为什么这样做?(答):我在刚开始出来推广读经的时候,也就是1994年,在台北就成立了一个“读经推广中心”。十几年间,我的主业是在教育大学做老师,放假的时候才到处去做读经的演讲,足迹遍及海内外,风气渐渐兴起。尤其是大陆,这么多人,更加需要推广,但我已经渐渐老了,所以很需要建立一个团队,来持续推广。就在三年前,我六十一岁的时候,从学校退休,在北京成立“北京季谦教育咨
7、询中心”,做为永续推广读经的机构。这中心要做什么呢?只要跟读经推广有关的事务都做,两三年来也做了不少事,比较突出的就是“论语一百”的推动一所谓论语一百,就是每人把论语读一百遍。论语是中国第一本书,中国圣人的书,中华民族子孙本来就应该好好读一读,但我们已经不读这本书一百年了。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重新注重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发起“论语一百”的呼吁,并举办培训教学。我们认为一个人亲自去面对经典、面对圣贤,最容易触动他的心灵,也最容易提升语文程度和文化教养。尤其是大学生,年青人,他们的感受力最强,他们也最应该提升身心的修养,以便负起继承文化兴复民族的责任,所以我们首先是利用大学生的寒暑假期,举办“论
8、语一百”的教育培训。一个月的营期,每天就读这本论语,三十天之内,把论语读一百遍以上。这种营队,以大学生为主,兼收各界的成年人,因为不只是大学生才需要读论语。论语是中华民族圣人所留下的经典,任何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应该读。而且都可以读,因为我们的读法很简单,凡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事都很简单。那怎么读呢?就是把书拿来,就读,这是最自然、最有效的语文教育方式。凡是参加过的人,都有很大的收益,他们称为“脱胎换骨,这当然大不同于我们现在体制学校内的语文授课模式,学校的老师教语文,就是要讲解,学生就要耍懂得意思。其实人类不是透过讲解习得语文的,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从一字一句去懂而教出来的。学语文,就是从原
9、文原汁原味地读,才能产生高度的效果。有人说如果学的是白话文,或许不需要讲解;但读古文,尤其读经典,那么难,不讲解怎么懂呢?尤其中国人读中国书,有什么难懂的呢?就是拿来就读,每个人读着读着,自然有各自的了解我甚至认为如果外国人想要学中文,进一步想要学习中国文化,他也用这种方式去读中国书,读论语,直接面对中华文化的最高端,面对中国的文化的经典,他学中文、学中国文化也都会事半功倍,乃至于事一功十。所以我们除了对中国人推广读经之外,也想对外国人推广读经,外国人读中国的书,也从“论语一百”开始。(问):好。老师,您在推广读经一路上,刚开始您提出的理念是013岁的孩子读经,有很多孩子读经,很多的家庭受益了
10、;接着您的中心又推广了大学生读经,更多的成年人,如大学生和家长们也都受益了。这些都是普及性的推广,那么,现在听说您有更上层楼的规划,要办书院,为什么有书院的设想?(答):我最先推动的是儿童读经教育,因为语文教育最恰当的黄金时代是儿童期,因此我主要推动儿童的读经教育。但是有许多已经过了儿童年龄而没有读过的怎么办呢?是可以补救的,我称为“死马当活马医”,乃至于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五六十、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也都可以读的。家父没有上过学,是识字不多的农民,他是九十二岁开始读经的,也有效,他开始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他会日本五十音,我用日文注音教他读,他每天早晚各读一遍,两年间居然整本都会背了,也认了很多字,
11、于是自己又去读地藏王菩萨本愿经。九十二岁的人都可以读经,何况其它人呢,所以读经是全民的。刚才说了儿童读经是恰当时期,过了十三岁再读,就是一种补救了,那时读经是费力较多而收功较少的,也就是即使再用功,也很难有大成就了。不过,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世界需要有高度的文化人才,一定要从头培养,并且要长期培养,才有希望。所以,我才提倡早期读经教育,最好是从胎儿开始,接着婴儿期,接着幼儿期,接着儿童期,都给予深度的读经教育。这些读经读得量大、读得深入的孩子长大了,我们应该给他第二阶段的培养,希望他成为一个高度文化人才,其实就是国际的文化人才。这第二个阶段的培养的地方,就是我所要开设的书院,我命名为“文礼书院,
12、(问):书院名字用“文礼”两个字,典出何处?有何涵义呢?(答):“文礼”这两个字,出现在论语有两次,一次是孔子说的,“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另外一个是出自于“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乎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博文”和“约礼”,是圣人和圣人之徒,同时讲过的话,我就取这两个辞,简称“文礼”博文”,就是广博地学习;“约礼”,就是把学问凝练为整个系统,它表示求学的阶段和学问的成就;或者说“博文”是对于道理的学习,“约礼”是对于道理的实践,这样也表示学问的追求和实现。总之,这里有很完全的意思,所以我取“文礼”两个字,也是学问的整全,或是人格的整全
13、。取这样的名字,作为书院的学生自我的期许,我们也期许所有的中国人,乃至于全世界的读书人都有这种对人类整体学问的向往,也都有整体人格的涵养,所以“文礼”这两个字的意义是相当深刻的。我之前也想了不下几十个名字,最后才定了这个名字。(问):是啊,老师做读经推广,是从孩子到成人,都在内的。但要把一些孩子引到书院去,一直是老师的期待,但以前我们听到的都是叫做“千年书院”啊,“千年书院”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答):百、千、万都应该是一个虚数,所以千年就代表很久的意思,不只是一千年。只要有人类在,这个书院就应该在。因为这个书院是发扬人性,而人性是永恒的,我们也希望这个书院永远地传承、永续地发展。所以以前还
14、没有取“文礼”这个名字的时候,就以我们的期望,叫它做千年书院,此外,我们对书院的各种规划,也是依照它可以绵延长远而设计,比如说书院座落的所在,就要找可以坐镇千年的地方,希望它有一种世外桃源的风光,可以让学子们非常安定地读书,而且这个地方一千年都不会被繁华所干扰。那么我们课程的设计,也是保障永恒流传的。课程设计非常简单,就是“以圣贤为师,与经典为友,而所谓圣贤,不只是中国的圣贤,乃是全人类的圣贤;所谓经典,不只是中国的经典,乃是各个民族的经典。那我们的教学方式呢,不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一有人在这里教授,这书院的学生就有成就,没人教授,学生就没不能学了。不是的,而是尽量的让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
15、自己学习。如果所有学生都能够自己学习,那么就不必完全靠老师了,所以有没有老师,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这样,也是让书院能够永续流传的设计。所以我们说千年,说永远,不是一场空话而已,它是可以落实的。当然,要成就这种千年大愿,须要诚心诚意,敬慎其事才行。我只是有这样为天下养才的愿望,但我德行学问都不够,恐怕不足以实现这样的大愿。现在,我只是发起,书院不是我的,假如天下有名师硕儒,我们会请他来主持,如果暂时让我代理来主持呢?我现在的年纪已经六十儿了,到底还能够看着这个书院多久呢?所以这个书院必须是一个可以自己运转的机构,或许我们书院第一期第二期的学生,一二十年之后,就有大才出现,他们就可以接手主持书院,那这样一代传一代,也是永久的设计。(问):您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你的生活工作都在台湾,但是您为了读经教育在大陆不停地来回奔波,家里的所有事您都得放下,您得一心放在读经上。那您为什么不在台湾做读经,非要跑到中国内地这边来做呢?国内做读经这么重要吗?(答):理由是这样的:在“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