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镀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对策.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电镀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对策(1)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含氟电镀工艺(电镀金、银、铜基合金及预镀铜打底工艺,暂缓淘汰)、含氟沉锌工艺列入淘汰类工艺。近期内由无氟电镀全面代替含氟电镀还存在不少困难,但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如无镀铜打底电镀工艺、含氧沉锌工艺、高浓度六价铭钝化工艺等)和设备应实行强制淘汰,电镀企业应积极采用低富、无氟、无铭、代铭、代银、微生物降解除油、耗能低等电镀新工艺、新技术。电镀厂房间距太近。有些电镀园区内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车间间距太近,不利于通风与人员疏散,许多原辅材料、镀件无法堆放,也不利于企业管理。电镀厂房之间应充分考虑电镀特点、适用性,留
2、有足够空间,对于老企业建议停用部分车间或拆除,对新建电镀园区应在设计上予以特别重视。厂房内空间狭小,设备设施布置不合理。大部分电镀厂房内设备布置拥挤,电镀挂具、镀件乱堆乱放。厂房的设计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如生产规模、设备规格、工艺情况等,应有30%40%的辅助面积,并应留有发展空间。设备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安全操作及设备维修,如自动机应并排或对头布置,自动机靠墙时,机屋距离应为L52nb机侧距墙应为1.01.2m,两台自动机距离不应小于1. 5m等。.(4)厂房建筑构造不合理,未采取有效防腐措施。部分小电镀企业使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作为电镀厂房,甚至有的采用油毡顶、搭建简易棚,存在着
3、厂房坍塌、火灾等隐患。电镀企业应采用合适的厂房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对厂房进行修缮、改造,拆除简易棚。由于电镀车间内湿度大,腐蚀性强,厂房内的房顶、屋架、墙裙、地坪、门窗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如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施工时加强振捣和养护;对厂房内的混凝土构件表面采取阻止水分渗透的措施;或是在混凝土内加入阻锈剂;采用大块花岗石铺地并以树脂胶泥勾缝;采用塑料门窗等。(5)厂房内管网系统不合理。由于电镀企业的管路类型较多,电镀厂房内需设有坑道敷设各种管线,为了便于管道的铺敷、检修、维护保养,生产厂房可设计为不低于2ra的下沉式结构。在设计坑道时,应加大坑道的宽度,以便能进入维修,并在承重板面加强防腐
4、措施。或是采用夹层式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地面渗祸,并便于各种管线的维修,利于清洁生产。(6)电镀车间内通风不畅,酸雾严重,空气质量差。电镀车间应根据当地常年风向合理布置,加强车间内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氟化物溶液需在通风条件下配制。氟化槽应设置局部排风装置,电镀槽可采用双边抽风或双侧抽风,并应达到环保、职业卫生有关要求。部分氟化物与酸性槽子的通风和排水系统未完全分开。电镀企业应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产生剧毒的氟化氢。每条生产线下面应做地沟,将槽子卧于地沟中,在地沟中心或旁边铺设排水明沟。(8)除油、酸洗与电镀等工序设在同一车间内,磨光机、抛光机间未单独设置。除油、酸洗工序温度高、腐蚀性更强,会影
5、响电气设备、镀槽等设备寿命,应尽可能与电镀工序分开设置。磨光机、抛光机应单独处于封闭房间内。电气设备、电线无保护措施,线路布置混乱。一些电镀车间整流器裸露,电线未穿管保护,采用老式拉闸开关,电气设备、线路较易腐蚀老化,易发生人员触电、电气火灾事故。整流器等电气设备应隔离保护,电机、配电箱应采用外壳保护罩,电线应穿管保护、布置尽量整洁,采用安全性高的空气开关。(10)剧毒品仓库不符合规范要求。部分剧毒品仓库存在潮湿、无通风设施、耐火等级低于二级、无双把锁、无温湿度计、未配备消防器材、未安装报警装置、无隔潮设施、堆垛不符合要求、无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周知卡等问题。剧毒品仓库储存条件应按照毒害性商品储
6、藏养护技术条件要求执行,并严格落实“五双”管理制度(双人验收、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把锁、双本账)。(11)部分危险品未设立仓库,禁忌物混存混放。部分企业硫酸、盐酸、硝酸、液碱等随地堆放,无专门储存仓库或禁忌物混存混放,易发生化学灼伤事故。硫酸、盐酸、硝酸等应设置专门仓库,并与液碱分开存放。(12)未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未配备急救药品、安全喷淋、洗眼器等卫生设施。企业应定期发放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急救药品(如亚硝酸异戊酯、5%硫代硫酸钠)、安全喷淋、洗眼器等。工人应正确穿戴耐酸工作服、耐酸碱胶靴、手套、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13)剧毒品包装物未经专门回收废弃处理。企业普遍存在氟化物包装桶随意处理现象,企业应制定剧毒品包装物的废弃处理程序,加强对剧毒品废弃物的管理,防止剧毒品包装物未经处理流失厂外。(14)安全管理不严,安全意识淡薄。企业安全措施未到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管理松弛、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漠。大多电镀企业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化学品危害性一无所知,存在电镀车间内吸烟、饮水、吃饭等现象。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相关人员应持证上岗,认真贯彻和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