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多声声乐作品的音韵特征与声部融合训练教法研究——以侗族大歌、阿卡贝拉为例 音乐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多声声乐作品的音韵特征与声部融合训练教法研究——以侗族大歌、阿卡贝拉为例 音乐学专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目前,在国内对于多声声乐作品教学的文章很多,但是很少会将音韵学的内容作为主要论述对象来研究。因此,笔者在知网上输入关键词“侗族大歌”得到1313条结果,输入“阿卡贝拉”得到125条结果,输入“侗族大歌语言特征”得到4条结果,输入“阿卡贝拉语言”得到6条结果,输入“音韵学概念”得至U61条结果,没有查到国外文献。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运用了三种方法来进行课题研究。第一,文献研究法。笔者在图书馆以及知网上大量搜索相关文献,并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总结,了解并学习有关合唱训练、音韵学语言学知识、侗族大歌以及阿卡贝拉相关内容,这对笔者后期进行论文写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第二,比较研究法。笔者通过查找侗族大歌和阿卡贝
2、拉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侗族大歌与阿卡贝拉在语言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其风格特征也有所差距。这对读者研究歌词语言在合唱声部融合训练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三,语言学及音韵学研究法。笔者通过查阅翻看语言学以及音韵学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关于语言学和音韵学的定义、侗族大歌的语言从属以及歌词语言对于歌曲风格特征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这对笔者研究歌词语言在合唱声部融合训练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一定的作用。声调包括四个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那么,音韵学中的“音韵”问题跟中西多声作品又是什么关系呢?下文将浅析笔者对中西多声声乐作品中的“音韵”研究侧重在哪些方面。(二)中西多声
3、声乐作品中的“音韵”研究侧重如今,扣人心弦的声乐作品越来越多,笔者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西方多声声乐作品无论在歌词、旋律、和声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差距。一个好的音乐作品能够通过它的歌词、歌曲和表演形式来打动观众的心。其中歌曲的演唱或者吟唱都是建立在发音的基础之上的。音乐和文学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学科,歌曲中语言的表达便是通过音乐的声调和旋律来传达文字中的故事和心情。汉语文字的博大精深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像日语是以平假名和片假名所组成的语言,其很多词语都属于外来词,只是发音与外来词相同而没有实际的意义。又例如英语,是由各个不同的字母所组成的词语,再由词组成的句子,这些词和句子之间,甚至是组成此的字
4、母之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但是汉语言就不同,每一个字都有它自身的特殊含义,每一个字组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词,以及不同的词所组成的句子都会形成其独特的含义,可以表达作者内心的世界和情感。而在汉语的发音中,句子语言的抑扬顿挫、押韵度、排比手法等等都能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和表达含义。所以,语言是“音韵”研究的重点方面。虽然说音乐不分国界,其感情的传达和声音的表达是共通的,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声乐作品和西方声乐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的。从音乐作品的调式结构上来看,我国声乐作品主要以民族歌曲为主,作品中充满着各个民族自己的特色,不论是语言特色、节奏特色还是发音方式等特色。而国外的声乐作品则大多采用统一的
5、调式结构,即大调结构或者小调结构。从音乐作品的表达方式来看,我国的音乐作品大多会以主旋律加上问答等具有冲突性的表演形式进行,而西方的声乐作品多以和声的方式进行。不同的旋律表现形式,构成了不同的旋律风格特征,所以,旋律也是“音韵”研究的重点之一。笔者认为导致中西方多声声乐作品风格不同的主要因素是“音韵”之间的差别,张中笑、杨方刚.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10月:9.即声乐作品中歌词的差别。接下来笔者将从“侗族大歌”、“阿卡贝拉”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多声声乐作品的音韵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二、“侗族大歌”、“阿卡贝拉”作品简介及音韵特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们
6、自己特的民族歌曲,这些歌曲作品大多是以多声部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但国内外的影响更为广泛还属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了,但是它真正得以通过完整的音乐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人们发现了以合唱形式歌唱的侗族大歌,这是我国大陆被发现的第一个多声部民歌品种。侗族大歌真真正正以正式的表演形式被呈现在国人的面前,是在一九五三年。而侗族大歌通过国家走向世界的大舞台,是在一九八六年。这一年是一场国际之间的音乐交流大会,每个国家都在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现他们独特的音乐,传达着他们的心声。而当我国的侗族大歌在舞台上亮相,从它的第一个音符响起,一直到歌曲结束,在场的每个人都被深深吸引,他们
7、不禁赞叹侗族大歌中蕴含的纯净的民族特色带给人心灵深处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无管是从旋律、多声状态以及流传的长久性和国内外知名程度都成为笔者选择侗族大歌的原因。阿卡贝拉是一种起源于教会的音乐形式,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阿卡贝拉也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在人们的热切关注下,阿卡贝拉形式的演唱方式也正式被搬上了银幕。阿卡贝拉与其他的音乐演唱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阿卡贝拉是一种完全依靠人声而不使用任何乐器的音乐表演形式,它通过组合成员发出各种不同的声乐来对音乐作品进行伴奏或者演唱,这种音乐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表演丰富性。当然,阿卡贝拉对团队成员的声乐要求很高,每个人分别负责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通过节奏的变换、乐
8、器的变换以及声调的变换来呈现出美妙的歌曲。从听觉来说,能给人与乐器演奏的作品更大的震撼。阿卡贝拉之所以能够从教会音乐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被大众所熟知,是因为它逐渐融合了流行乐,把流行乐感情强烈、被接受度广的特征充分发挥。因此,本文也选择了阿卡贝拉作为研究的方向久(-)“侗族大歌”作品简介及音韵特征1、侗族大歌作品简介,冀洲.侗歌在巴黎第1页,MJ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耿靖恒.浅谈阿卡贝拉的发展与演唱变革J艺术评监2019,(18):52-53.薛良是“侗族大歌”的命名人。侗族大歌这个名字第一次通过学术的方式被命名出现,是在薛良的学术成果侗家民间音乐的简单介绍里,至此之后侗族的民歌便
9、以侗族大歌的名称在外广泛流传。薛良在文中指出唱老一般叫做大歌,是一种多段长大的集体歌唱曲子。侗族大歌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包括自然意识的张扬、民族记忆的口述等繁多内容。其旋律优美,演唱风格整一性、话语方式诗意性、押韵形式交互性。2、侗族大歌音韵特征世界语言被划分为不同的语系,如印度和欧洲人所运用的印欧语系,和中国人所运用的汉藏语系。侗族先民在历史上虽饱含迁徙之苦,也曾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盘剥压榨,但通观侗族历史,由于其所处地理环境的独特优势,在侗族人民的生活历史中,政治环境相对平和、社会环境相对安稳、族群生活愈加和谐。首先,大歌之中的方言特色。从总体上看,侗族民间音乐的风格”表现为温文尔雅,抒
10、情细腻,内在含蓄”。从地域的分布来看,侗族大歌主要分布和聚集在湖湘云贵等地。从语言的使用上来看,侗族大歌所使用的多为南侗方言,而不是北侗方言。因此侗族大歌所具备的特点于其所处的地域也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大歌中由于语言的不同,音乐风格也有所不同,湖湘云贵等地处于我国的南方,我国南方和北方相比少了些粗狂豪放,多了些柔情温润。侗族大歌所使用的是南侗方言,所谓的方言是该地区的人民在普通北京话的发音和说法上变化而来的,其本质还是中华民族的语言,只是融入了更多自身的民族特色。因此,学会说一个民族的方言只需要把握他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包括语言的声调,词语的发音,句子的表述顺序等。特别是在发音上,我们可以
11、通过总结该民族语言的发音的一般规律,找到他和普通话发音的异同之处,便能将一般规律运用到日常的说话中来。同时也需要找出该民族语言发音中的特殊之处,结合普遍规律方能掌握该民族的语言。其次,侗族大歌的特点介绍。第一是侗族大歌的调性,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的五声音调是宫调、商调、角调、徵调和羽调,而侗族大歌便是羽调为主的歌曲,在广大的侗族大歌作品中,也都是以羽调为主的作品,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来看可能会觉得略显单调。因此,一些音乐家在创作的时候便做出了一些变化,他们采用了宫调式交薛良.侗家民间音乐的简单介绍J.人民音乐.1953(12):40-44.王俊.侗族民间音乐论要J.云梦学刊,2002(5):71.
12、陈演浅析侗族大歌发声方法几北方音乐,2019,39(09):29-30.刘晓南.音韵学读本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329.替的方法,让作品产生了改变。这种变化就是指在歌唱过程中常常通过移调模进、半音进行与调式音级改变等方法完成远关系转调。“侗族大歌的特征十分明显,就是他的节奏性强,声调的起伏错落有致,且低音与高音的间隔短,存在的落差大,从低音转向高音的同时节奏也随着发生由缓慢到紧张的改变,从结构上来说能够让听众产生一种心情紧张后的突然放松感。这样低音与高音的转换往往会给人造成侗族大歌音域高的错觉,实则不然,侗族大歌往往只有八个度的跨度。这种小幅度的跨度往往会给人一种和谐细腻的感觉
13、,歌词能够做到诗意性表达以及押韵形式完美交互,向世人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证明了它是世界民族民间音乐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然后,侗族大歌歌词具有独特的押韵形式。提到押韵形式,不得不提起“十三辙”。十三辙中的辙是我们常说的合辙押韵的意思,辙一般用在韵脚中。辙包括了十三个韵母,即a、ua.e、0、6、ie、tie、ii、er等,根据韵脚的不同辙也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与此同时,造成我国各民族各个区域的语言不同的又一个重大因素就是声调的不同,可能在不同的地区里,对于同一个字的表达所用的四声调有所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体系。笔者本文论述的是侗族大歌,为少数民族语言,而十三辙是主要针对汉语提出的理论,所
14、以笔者就不对十三辙展开长篇大论的论述了。有歌就有词,侗族人在撰写歌词的时候,也是按照了押韵的方式进行的。押韵的方法有很多,如唱和这种通过两个方面的人互相对答的方式进行押韵;如次韵这种下文韵脚与上文韵脚完全相同的形式;如用韵这种虽然使用上文种的韵,但不将其置于同一个位置的形式;又如依韵这种只运用上文的韵脚的声部,不完全使用韵脚的字的形式。而侗族大歌对于韵脚的要求并不宽松,不仅要求一韵到底还要要求句内韵。侗族大歌必须要押“冏”韵和腰韵。而民间歌师非常看重内韵的作用,所以格外注重“句内韵”的使用。在南部侗族方言区,侗族歌师们经过长期的寻求与实践提出了“二十四大韵”的理论并系统地总结出了侗族大歌韵律的
15、出现和使用规律。至此之后“二十四大韵”便逐渐变成了侗族人们所广泛运用的一种押韵方式,在二十四大韵的基础上,广大民族音乐家创作出了各式各样内容丰富,情感充沛,意义深刻的民歌作品。可见韵在侗族大歌里的地位指多么重要。押韵并不是只有固定的模式,而有着不同的韵点和押韵次数,同时有着强烈的节奏感,这两种特性相互结合产杨毅歌与生活D.武汉大学,2015.生的音乐效果让人流连忘返。侗族大歌产生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之中,更多的是日常的口语化,在此基础上融合了韵律,所呈现出来的音乐自然协和、流畅优美。(-)阿卡贝拉作品简介及音韵特征1、阿卡贝拉作品简介ACaPPeI1a的中文翻译则是阿卡贝拉,名字是直接通过音译
16、而来的。这种音乐的形式是从早年间欧洲的教会流传出来的。将阿卡贝拉推进大众的视野中,并进行创新运用的便是帕勒斯蒂娜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这位音乐家运用阿卡贝拉的形式创作出了许多作品,被后人所广泛传唱与学习。阿卡贝拉的音乐风格包括布鲁斯(BIUes)、爵士(Jazz)、乡村音乐(CountryMusic)、摇滚乐(ROCkandRo11)、索尔音乐(Sou1)等等。欧洲的各位学者和音乐家对阿卡贝拉所下的定义为:阿卡贝拉是一种完全依靠人声而不使用任何乐器的音乐表演形式,它通过组合成员发出各种不同的声乐来对音乐作品进行伴奏或者演唱,这种音乐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表演丰富性。和声作为阿卡贝拉的核心有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人的声部被划分为了四个部分,通过性别的划分又能分为高音和低音两个大部分。而这四个声部所代表的内容和分工也各有不同。首先是男高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