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史-借古谈今-宋辽金元.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474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明中国古代史-借古谈今-宋辽金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借古谈今-宋辽金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借古谈今-宋辽金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借古谈今-宋辽金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借古谈今-宋辽金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明中国古代史-借古谈今-宋辽金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明中国古代史-借古谈今-宋辽金元.docx(9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七章宋辽金元第一节北宋辽西夏第七章宋辽金元(9601368 )宋辽金元时期包括北宋与辽及西夏(公元9601127年)、南宋与金(公元11271279年)、元(公元1271-1368年)三个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各民族之间有矛盾,有斗争,后来逐步融合。第一节北宋辽西夏(9601127 )一、北宋的中央集权1 .北宋的统一赵匡胤代周称帝以后,原后周昭义节度使(治今山西长治)李筠联合北汉割据泽州(今晋城),淮南节度使(治今杨州)李重进也起兵反对赵匡胤。赵匡胤于建隆元年(960年)六至十一月亲征泽州和扬州,先后灭二李,巩固了他的统治。此后,赵匡胤即着手准备实现国家的统一。其战

2、略方针的主要特点是先易后难,先南后北。自乾德元年(963年)至开宝A年(975年),北宋先后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势力。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死,其弟光义(太宗)即位,继续进行统一战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和吴越王钱俶先后献地投降。北宋基本上统一了南方,转而全力进攻北汉。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北汉主刘继元降,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结束。但是,北宋的统一与汉、唐不能相比,在当时中国境内,除北宋外,还有辽、西夏、吐蕃、大理等几个较强的民族政权与它对峙。2 .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君臣总结唐末五代君弱臣强、政权屡更的教训I ,认为惟

3、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于是,在权、兵、钱、法等几个方面逐步加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宋初的中央政权在形式上大致沿袭唐朝制度,但实际上盛台、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除少数部门外,多为闲散机构,有名无实。宰相也不再由三省长官充当,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常称为“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宰执办公地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但宋朝宰相仅负责行政,最高军事首脑则是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亦称执政)。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共掌文武大权;另外,又设三司,下辖盐铁、户部、度支三部,是最高的财政机构,号称计时,其长官为三司使,亦称“计相,地位略次于执政。于是,中书主

4、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这样,原来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的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执、枢密使、三司使互相牵制,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直接控制。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置谏官。谏官不仅任谏职,而是常常与台官一道,弹劾宰执、大臣,使相权进一步受到牵制。在地方上,宋初将全国分为十道,太宗时,又改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还有增加。各路大体有四司:安抚使司,掌一路兵民之事,简称“帅司;转运使司,掌一路财赋,简称“漕司;提点刑狱司,掌一路刑狱,简称宪司;提举常平司,掌一路常平仓、义仓、赈灾事,简称仓司。因其长官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兼有监督地方

5、官吏之责,所以此四司亦合称“监司,还是中央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地方政府。宋朝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州、县两级。与州平行的还有府、军、监。府一般设于要地,如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等;军设于军事要冲;监设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地区。州、府、军、监的长官分别称知州、知府、知军、知监。又设立州通判一职,用以监视知州,所发文书要知州与通判同时签署才生效。县的长官称知县或县令,还有管户口钱粮的主簿和管军事、治安的尉。这样,宋朝中央通过监司控制地方上的行政、军政、财政、司法,督责地方官吏;又通过通判限制、分割知州的权力,从而加强了对地方上的控制。另外,宋朝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节度使兼管其他州、军(称为支郡)的作

6、法,一般节度使除管所在的大藩府外,不再兼领支郡。并规定州的长官必须用文臣。这就大大减少了地方武装割据的可能。宋朝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即官、职、差遣制度。官即官名,如尚书,侍郎之类,只是一种虚衔,作为叙级、定薪俸之用;职亦称贴职,是授予一部分文官的荣誉衔,并无实际职掌,如学士、直阁之类;差遣才是官员所担任的实际职务,故亦称职事官,枢密使、三司使等,属于此类。一般官员则在所担任的职务之前,冠以判、知、权、管勾、提举等字眼,如判寺事、知州、提举常平等,以示差遣。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中央集权。军事制度靠军队起家的赵匡胤深知军权的重要,因此,他首先解决这一问题。建隆二年(961年)三

7、月,宋太祖去掉殿前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不久,又在一次酒会上迫使原禁军高级将领交出兵权,并顺势取消了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而总领禁军的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但是,三帅有握兵之重却无发兵之权。宋朝在中央专设枢密院,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及其他官员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调兵遣将,却又不能直接统兵。这样,就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防止了武官将领权力过大。另外,遇有军事行动,统兵将领大多临时委派,平时军队实行更戌法,驻地几年一变,统兵将领也随之更换,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目的是防止武将

8、M兵自重,形成个人势力,策动兵变。宋朝还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宋初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禁军是中央正规军,是北宋军队的主力。厢军是诸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乡兵是按户籍抽调的壮丁或招募的地方兵,其任务是在本地防守。蕃兵由边区少数民族组成,驻于边地。禁军选择身强力壮和武艺高强的壮丁担任,较其他军队待遇优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全部二十二万禁军中,一半驻京师,一半分守各地。这样,就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财政与司法制度唐末五代时期,财政制度混乱,各地藩镇的财赋收入多自己留充军费,很少上交朝廷。宋太祖有鉴于此,接

9、受了赵普的建议,建立起了由中央控制的财政制度,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薄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样,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地方政府的财权大大削弱。五代时期谈不到有司法制度,藩镇跋扈,任意杀伐滥刑,视人命如草芥,刑部形同虚设。宋朝除在各路由提点刑狱掌司法,严格法制以外,还规定:凡死刑必须申报中央复审核准。司法制度有所恢复,大权基本收归中央。总之,宋朝初年,通过上述各种措施,达到了 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消除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弊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

10、复和发展。但从另一方面看,北宋过分集权,也带来了严重的恶果:政权过分集中,使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职责不清,互相掣肘、推诿,唯唯诺诺,无所作为。军权过分集中,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武装力量薄弱,不堪一击。贝才权过分集中,造成地方上财政拮据,物质基础薄弱。凡此种种,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二、北宋与辽的对峙1 .辽的制度辽国最强盛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暨于流沙,北至胪胸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南至白沟(今河北雄县境),幅员万里。”自从兼并了渤海国、并得到幽云十六州之后,辽国吸收了大量封建的经济成份和封建的传统文化,开始迅速地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11、官制辽国境内,民族众多,除契丹族外,还有汉、渤海、女真、奚、室韦等族。就这些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汉人、渤海人为主,耕稼以食,桑麻以衣,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另一类以契丹人为主,过着转徙无常的游牧生活。根据这种不同的情况,辽统治者相应地采取了 “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朝中央的官制有南面官制和北面官制两种。所谓南、北面官,系因其官署分设于皇帝大帐南北而得名。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南面官沿袭唐以来的官制,中央设三省六部,官员多用汉人。北面官名称与南面官不同,职掌却大体相似。如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

12、枢密院相当于吏部,北、南大王院相当于户部,夷离毕院相当于刑部,宣徽院相当于工部,敌烈麻都司相当于礼部。北面官的长官都由契丹贵族担任,其权力比南面官大的多。辽在地方上以五京为中心,将全国分为五道:上京道、中京道、南京道、东京道、西京道。道之下实行部族制和州县制。契丹人和其他游牧居民地区采用部族制,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根据各族地位高低和大小又分为大部族和小部族,统治机构为某族司徒府,下有某部族节度使司、某部族详稳司等。汉人和渤海人地区采用州县制。大体仿唐制,州设刺史、同知州事;县设令、丞、主簿、尉。部族、州县之外,还有头下军州,系由辽的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属部族首领中立有战功者,以其所分得或所俘获

13、的人口为主体建立的州县。头下军州的刺史由中央任免,其他官吏则由头下主自行委派。辽的各级官员中,纺织业不仅在汉人集中的南京(今北京)地区较为发达,而且在上京和中京地区也颇具规模。生产的纺织品种类繁多,有绫、罗绮、锦、纱、缎等。法律辽在阿保机时,始有成文法,凡四姓(契丹、奚、渤海、汉)相犯,皆用汉法;本类自相犯者,用本国法。可见其法律也有蕃、汉之不同。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辽贵贱异法,而且凡契丹及汉人打殴致死,其法轻重不均。这些记载说明辽的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特点。兵制辽国凡民在十五岁以上五十八岁以下者,皆入军籍,有正军和家丁的区别。正军主要有禁军、部族军及(q泊求)军等。禁军由御帐亲军

14、和宫卫骑军组成,是辽军精锐。部族军是亲王大臣的私人卫队或以部落为单位守边的部队。孔军则是由被征服族人组成的边防军。家丁由奴隶和部曲充当,主要从事杂役。赋役制度州县的赋税主要是两税,依户口和田亩征收;还有地钱、户丁税等杂税。徭役则有驿递、马牛等多种名目。部族的赋税主要是输牲畜和草,徭役则主要是兵役。不论州县还是部族,赋役剥削名义上按贫富不同而有所区别。头下军州的赋税除酒税和一半田租交纳辽政府外,其余全归头下主。2 .辽的经济辽朝在逐步实现封建化的过程中,社会经济也随之而发展。到辽圣宗耶律隆绪时(9821031年),号称辽的盛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大的进步,并出现了一些工商业城市。农业辽的生

15、产原以畜牧业为主,但在取得渤海和幽云十六州后,农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增加。历代统治者都实行了一些奖励垦荒的政策,并在沿边各地置屯田。这样,在圣宗、兴宗时期,已是辽海编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粮食产量十分丰富,虽累兵兴,未尝用乏。手工业辽的手工业主要有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等。矿冶业在辽具有重要地位。室韦部(今辽宁鞍山一带)、曷术部(今辽宁南部)、铁利府(今沈隔西南)、东平县(今开原西南)都是著名的铁冶基地。室韦、除山(今内蒙中部)及辽河之源盛产金、银。辽的制瓷技术也很好,辽瓷名闻遐迩。瓷器有白、青、三彩、细胎白黑,缸胎杂色、翠绿釉瓷等多种。城市经济辽的五京不仅是政治、军事重镇,也是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其中尤以南京(今北京)最为繁荣,户口安堵,人物繁庶,城北有一市,陆海百货,萃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3 .北宋与辽的和战高梁河之役与雍熙北伐北宋初年,宋朝君臣尚有收复幽云诸州之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六月,宋太宗在灭北汉后,亲率大军伐辽,一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