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521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触电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电气安全常识;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设备存在缺陷;违反操作规程等。1、缺乏电气安全常识1.1 接触外壳带电的设备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外壳与带电部分是绝缘的,并且经接地线可靠接地,以防止外壳带电。但设备运行周期过长等都有可能导致绝缘损坏、地线开裂或折断等。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外壳一旦带电,人触及外壳就会发生触电事故。1.2 安全距离不够由于安全距离不够而导致的电伤害事故常见于6kV以上的高压系统,最近几次事故均是如此。归纳起来有工作人员在对部分停电的设备进行检修时,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够,造成设备短路及人员伤害;非电气工作人员在变电所工作时,

2、所携带物品(如架杆、梯子等)距离高压线路或母排太近,引起放电,造成人员伤亡等。各电压等级安全距离如表1所示。表1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电压等级(kV)安全距离(m)10及以下0.7020351.00441.201101.502203.00L3跨步电压触电当架空线路一相断落碰地或绝缘损坏造成一相接地时,尤其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或水中,都会产生以接地点为中心向远处扩散的电位,越靠近接地点,电位越高,此时人靠近接地点就会产生很高的跨步电压,跨步越大,电压就越高,危险就越大。曾遇到过一次由于电工接潜水泵时将零线与一相线接反,导致潜水泵外壳带电,当工人下水往上抬潜水泵时造成跨步电压触电,幸而动作较小,跨步

3、电压不大,同是又穿着雨靴,故未造成严重后果。1.4 带电作业带电作业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里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严禁带电作业。但有的电工,为图省事,不采取停电措施,也不具备其它必要的安全条件,盲目工作,造成触电、短路或高处坠落。此类事故在企业中屡见不鲜。2、电气安装不规范1.1 穿线管不接地施工规范要求无论明敷或暗设的穿线管都必须可靠接地,但有的穿线管不接地,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潮湿的场所,如澡塘、泵房、地下室等。当这些场所的管内电线发生破皮损伤时,就会通过穿线管、墙壁直到地面带电,发生触电事故。2. 2单相三孔插座接错线单相三孔插座的保护接零柱头是专门用于连接用电设备外壳的。它在系统中是一个独立

4、的接地系统。但在我国的大部分场所却没有按规范设置独立的接地装置,从而使三孔插座的保护接零形同虚设。在施工中,一些水平较低的电工就有可能将相线接在插座的保护接零柱头上,初次送电并不能引起事故,但当用电设备与之相连时,就会使设备外壳带电,造成触电事故。2. 3导线连接不规范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导线与导线连接都必须采用接线鼻子或接续管,而有的施工单位在施工时; 为图省事,在进行导线与设备连接时把多股导线剥掉绝缘后直接与开关或用电设备等接线柱连在一起,当负荷达到一定值时,连接部位开始发热、氧化,时间一长便烧坏设备甚至发生火灾。特别是在进行导线与导线连接时采用码股的方法致使零线烧断,造成用电设备烧坏或人

5、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屡见不鲜。3、违反操作规程3. 1违反停送电制度运输皮带、搅拌机、提升机等机械设备检修,必须办理停送手续。由于违章经常发生检修人员正在检修而设备突然启动,由此而绞死人的事故时有发生。3. 2不执行工作监护制度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电气设备工作必须有一人是专门的工作监护人,并且工作监护人不得兼作别的工作。违反上述规定,特别是工作人员在距离高压带电设备较近时,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比如更换高压开关柜二次仪表、二次回路查找故障等。3. 3两票制度执行不严工作票、操作票是保证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执行两票不严,工作未完成就合闸送电的事故均有发生。3.4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工作服、绝缘鞋、绝缘靴、绝缘手套等不按规定着装的相当普遍,特别是夏季天气比较湿热,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例如某厂总变电所一名值班电工在进行挂地线操作时,误碰正在加试验电压进行试验的另一根电缆,由于其当时未穿工作服,未穿绝缘鞋,也未戴绝缘手套(规程规定,挂地线必须戴绝缘手套),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经抢救无效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