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美日航空电子战力量的发展运用.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563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视美日航空电子战力量的发展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透视美日航空电子战力量的发展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透视美日航空电子战力量的发展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透视美日航空电子战力量的发展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透视美日航空电子战力量的发展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透视美日航空电子战力量的发展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视美日航空电子战力量的发展运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透视美日航空电子战力量的发展运用目录目录1前言11 .电子战成为加速实现美日军事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推手22 .联合作战使用更加强调优势组合、体系运用32.1. 随队支援干扰32.2. 压制防空系统32.3. 对抗隐身战机424体系突防作战43 .装备技术发展呈现融合互鉴、功能趋同特征43.1. 体系内的跨域协同作战43.2. 综合集成一体化程度高53.3. ,低可被探测性53.4. 无人智能化54 .如何评价航空电子战的发展? 64.1.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上战争舞台64.2. 越南战争:电子战的分水岭84.3. 海湾战争:电子战的整体升级94.4. 空袭叙利亚:“舒特”的胜利101刖百电子战在

2、现代战争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空军都在大力推进航空电子战力量建设。近年来,美日持续加大在航空电子战领域的投入,加强敏感地区电子战力量部署运用,美在亚太常态化轮驻电子战部队,日本大力推进国产化航空电子战装备的研发升级。从配套政策、运行机制、装备发展到演习演训实战探索,美日在航空电子战力量建设发展与联合作战运用方面,呈现出一系列的新动向和新趋势。1.电子战成为加速实现美日军事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推手2015年4月27日,美日重新修订两国的防卫合作指针,设立同盟协调机制,构建从平时到战时各个阶段的应对框架,标志着两国军事同盟向全方位合作延伸。随着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推进,将更加倚重地区盟友的战力支持

3、和作用发挥,日本成为美国在印太地区重要的电子情报猎取力量,助力推进军事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强航空电子战力量建设与应用。着眼提升美日联合航空电子战能力,推进航空平台的电磁兼容性,早在2016年底,日本防卫省就相继在统合幕僚监部和防卫装备计划局内部设立电子战专门机构,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优先开发和采购电子战系统,特别是防区外电子战飞机和网络电子战系统。为拥有与美军性能相似的电子战装备,推进日美航空电子战的无缝化作战协同,一方面,日本大量引进美制电子战装备和软件系统,对现役主力战机F-15J和F-2机载电子战系统进行升级改进,大规模购买列装拥有先进综合电子战系统的F-35战斗机;另一方面,积极研发与美制

4、装备类似功能的电子战系统,主要是瞄准美国的EC.130、EP-3电子战飞机,以大型运载平台C-2、P-1为基础改装研制RC-2、EP1等电子侦察飞机、EC-2电子战飞机。2019年12月,在日美联合举行的年度例行山樱指挥所演习中,首次加入了应对电磁攻击的内容。2020年9月,日美举行国防部长会谈,双方签署协议明确将进一步加强在电磁领域的合作。美军计划于2021年底前向印太地区部署两支电子战部队,作为呼应美军力量部署的重要组成,从日本目前公布的电子战部队部署计划看,其有意沿着日本列岛沿线形成从北海道到熊本、从对马海峡到冲绳的两条连续的弧形纵深电子岛链,企图通过提升电子战能力增强威慑力,同时促进提

5、升美日作战训练的互通性。2 .联合作战使用更加强调优势组合、体系运用现阶段,美日航空电子战装备联合作战使用,主要是联合开展电子情报的侦察和数据共享。伴随大量同型航空电子侦察设备陆续列装到位,美日可通过共享电子情报数据,适时补充完善各自的电子情报数据库;还可联合采取多机组网侦察,实现战场电磁情报信息收集、转发,灵活运用支援干扰、电子进攻及电子防护等作战样式。2.1. 随队支援干扰美制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可从防区外致盲或扰乱对手雷达探测设备,为遂行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实施支援干扰;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战术组合,在威胁较低的环境中为遂行任务的其他作战飞机提供电子支援。F.35装备的主动电扫描阵列雷达

6、以及配套电子战系统,具备瘫痪对手的电子设备、雷达、无线电和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可近距离执行电子战任务。日本正在大力发展的防区外电子战飞机,具有较强电磁干扰和压制功能,可用于监听或干扰对手航空通信联络。2.2. 压制防空系统美制EA-l8G可发射高功率无线电脉冲,干扰对手雷达和通信系统,还可携带反辐射导弹来摧毁雷达设施,如将其部署在战略前沿,依托其1000千米的作战半径,以及机载电子战系统的覆盖范围,可对沿亚洲大陆近海部署的雷达与电子设备实施电磁扰乱和压制。口本正在研制的国产防区外电子战飞机EC-2,计划2025年列装,据称作战范围亦可达到数百千米,依托数据链干扰技术,可接收低功率、宽频段的数据链

7、信号,可在宽频段进行干扰;还可以发射无线电干扰电波以及电磁脉冲武器,瘫痪对手基础设施系统,搭载高能激光武器和高能微波武器还可摧毁对手武器系统的电子元件。2.3. 对抗隐身战机凭借强大的电子侦察和被动探测能力,能够根据空中隐身飞机的微弱电磁源等雷达反射特征实施定位,在美军内部组织的实兵演习中,EA.18G曾开创了模拟击落F-22的历史先河。实战中,即便自身被隐身飞机盯上,EA;8G的电子对抗能力,也足以破坏敌机跟踪和中继制导,能够大概率摆脱导弹追踪。日本在2020财年防卫省预算申请中,已经为航空自卫队研发新型车载防空电子战系统,用于探测并干扰空中接近的机载雷达,以配合美机载电子战系统作战使用。2

8、.4. 体系突防作战美EA.18G、EC-130H等大型防区外电子战飞机,不仅可以与新列装的电子战飞机实施协同,而且可远距离压制敌防空系统,配合美日先进战斗机协同展开作战任务。在2020年8月、11月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举行的黑旗演习(LFTE)、2021美年度北方利刃军演中,美空军出动F-35、F-22、F-15E以及EA.18G电子战飞机,均演练了四代机与五代机协同遂行电子战攻击任务,以及受到干扰情况下如何实施对敌防空压制。从日本的装备发展计划来看,新一代国产电子战飞机EP-1和EC-2,性能参数对标美制EG130与EA.6B、EF-111等电子战飞机,为将来协同实施电磁制压作战做准备,试图

9、形成较强的体系突防作战能力。3 .装备技术发展呈现融合互鉴、功能趋同特征未来战争正越来越呈现出网络化、体系化的发展趋势,美日在航空电子战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旨在通过实现多平台、多手段作战力量组网协同,构建体系化作战能力,呈现出相互影响、借鉴并趋向功能一致特征。3.1. .体系内的跨域协同作战从作战运用看,航空电子战未来必将与网络战、信息战相结合,在网络战部队无法实施有效攻击情况下,依靠物理传输手段欺骗对手传感器并干扰其通信系统。当航空电子战系统受限于飞机飞行航时,无法提供必要电子战效果时,可依托其他领域电子战传感器和干扰器体系协同作战。有消息称,美太空军已经装备通信对抗系统10.2,可机动部

10、署于地面,通过太空系统的配合,及时阻断对手卫星通信;日本正加紧发展航天侦察、反卫等方面的能力,企图与美共建一体化的天基电子侦察平台,实现美日天基情报侦察协同。第6页共11页3.2. .综合集成一体化程度高综合一体化的电子战系统将各种不同的传感器交联起来,并自动对比各种传感器探测到的威胁目标,经过信息过滤后,自动将最佳结果显示给飞行员,从而大大缩短飞行员实施电子对抗的决策反应时间。综合集成一体化是美日实现体系网络化作战的前提,如美空军为提高对新型防空导弹的电子攻击能力,新一代战机除了装备第五代雷达外,还装备一体化电子战传感器系统,能够在大于自身机载武器作用距离条件下,对隐身小目标实施瞬时定位和识

11、别;日本在2021年度的防卫预算中,提出研发新一代综合一体化的电子战系统,将用于集成机载电子战系统以及与平台搭载的其他系统。3.3. ,低可被探测性为了应对未来日益激烈的电磁对抗,美军提出了低至无功率的新型作战理念。低至零功率传感器概念是指采用无源模式工作或者是采用低截获率/低探测率技术,降低被发现的概率,包括具备能控制波束方向、波束宽度、辐射功率、电磁信号频率能力的激光或是发光二极管等新技术,以防范应对对手的有源或无源传感器,降低自身被发现的概率,提升高威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美海军正在为替换EA.18G开发下一代低频干扰机(NGJ-LB) ,以降低其可被探测率。3.4. .无人智能化2021

12、年2月,波音公司和美海军在海军帕特逊河航空站,用一架有人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成功控制两架EA.18G改装的电子战无人机。将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改装成无人机,将使美海军保证有人电子战机远离威胁区域同时,大幅扩展态势感知范围,提高自身生存力。日本2016年就推出了无人装备发展计划,计划于2035年部署可远程操控的无人战斗机,分为三个阶段最终实现有无人协同作战以及无人机编队自主作战,未来有望实现美日航空电子战运用上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4 .如何评价航空电子战的发展?作为电子战领域的一个分支,航空电子战越来越成为左右战局胜负的关键。我们选取航空电子展历史上颇具意义的几场战争或者战斗

13、,来展现电子战是如何改变战争形态的,电子战又是如何成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的。4.1.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上战争舞台雷达时至今日仍然是电子战领域最重要的目标,在二战期间,雷达的出现让进攻一方的损失率大大增加。由此也诞生了两种最主要的针对雷达的电子战手段一一有源的干扰机和无源的箔条。英国和德国,是二战期间电子战的主战场。1942年4月,用来对付德国“弗里亚”预警雷达的“月光”干扰系统最先在英军服役,它接收目标信号,放大后再发射出去,可以模拟一个飞得非常密集的飞机编队。同年8月,“月光”系统首次使用,这确实让德国人吓了一大跳,他们以为面临一次大规模空袭。不过在使用了三十多次后,这套系统于当年10月停止

14、使用,因为德国人找到了对抗的办法,“空城计”不灵了。接替“月光”的是释放杂波干扰的“芯子”和“碎片”雷达干扰机。1942年10月7日到8日夜间,英军首次使用“碎片”干扰机,主要针对的是德军“维茨堡”火控雷达和地面引导雷达。而更重要的“芯子”则是针对诸如“弗里亚”这样的预警雷达。从1942年的“芯子” 1开始使用,直到8个月后英国人才能较为完善地运用这套系统。战争中“芯子”得以迅速发展,并装上专用的干扰飞机。在整个二战期间,“芯子”不断发展而形成系列。由于航空电子战装备不断增多,为了更好地集中运用这些装备,1943年10月,英军组建了新的大队一一第100飞行大队,这恐怕是世界上第一支专职电子战大

15、队,其目的是对全部的电子战装备实施作战控制。在第100航空大队中,“芯子”干扰机装备第171和199中队,以形成“芯子屏障”。它们用来遮蔽攻击力量的接近,使其在最后一分钟才显现出来。不过“芯子”也曾摆过乌龙。1944年6月5日到6日的夜间“芯子屏障”覆盖了英国自己用于确保精确保持编队位置的Gee导航辅助系统。连续遭遇两年干扰的德国人找到了应对办法。德军的一些雷达,比如著名的“瓦塞曼”雷达对“芯子”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而且在“芯子屏障”中,总是有足够多的“缝隙”使一些雷达可以发现“屏障”后面的活动。德国空军迅速采取了技术性的抗干扰措施。例如增大了 “弗里亚”的频段范围,以分散干扰机的干扰功率,进而降低其效果,这恐怕是最早的功率对抗了。德国的“维茨堡”雷达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干扰。其主波束窄,而旁瓣电平很低,普通的干扰机很难把足够的干扰功率注入其接收机。这加速了无源干扰一一箔条的使用。有趣的是,当时英、美、德都发现了箔条的作用机理,英国人的箔条叫“窗户也叫“干扰窗”;美国人就叫箔条,而德国人的叫锡箔条。但是谁都不敢用,生怕对手轻易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