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基础(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基础(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2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若大批极为出色的、仃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B.无法选拔出真正的治国之才C.有利于维护(仃僚)队伍高效廉洁D.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13 .钱穆在K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该制度是指A.郡县制B.租廊调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14 .有学者认为:中国政治模式在近代之前是最平民化的,一方面它表现在至宋代基本上淘汰了世袭封建员族阶层,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那些替皇权秩序服务的新兴精英阶必大都来自“草
2、根”一族.“平民化”之所以出现主要得益于哪一制度的推行A.察举制B.世卿世禄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5 .国史异纂曰:,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盖糊名考校,自唐始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便于皇帝操控科举B.可以杜绝徇私舞弊C.官员选拔方式多样D.考试程序趋向公平1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考察、评定,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了A.贤良B.司隶校尉C.中正D.提点刑狱司17 .唐代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三省长官协助皇帝作出决策。这一制度A.降低了行政效率B.削弱了皇帝权力C.减少了决策失误D.破坏了中央集权18 .宋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登
3、科录记载了进士中榜的情况。其中,601名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这反映了A.门第观念的萌发B.社会阶层的流动C.社公控制的松弛D.阶层身份的平等19 .察举制和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两种正要的选官制度。从察举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逐步进步和自我完善。关于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选拔人才的范围都不同程度扩大B.二者选拔人才的程序没有变化C.二者选拔人才的标准完全一致D.二者之间不存在渐进发展的关系20 .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中书大臣据皇帝自意草拟政令,门下大臣审核后送达尚书大臣去执行,具体工作由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
4、出现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21 .唐初规定:、凡水、早、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该项规定出自()A.均比制B.租调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22 .自秦至清,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帝集权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新的决策核心。下列史实与这一方式不符合的是A.汉代形成“中朝”B.唐朝设立三省六部C.明成祖设立内阁D.清雍正年间设军机处23 .“生发未燥,己拜列候:身未离超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A.征辟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24 .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
5、的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A.秦朝三公九卿制B.西汉中朝制度C.唐朝:省六部制D.清朝军机处25 .”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梢英集团。”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基础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 .资治通鉴,唐纪记我:唐太宗李世民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当行驳正“。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2 .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皿贤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谏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
6、,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A.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憾才并举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选官侧重门第等级D.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3 .东汉时期.察举选官殷田地力名士主导,乡画品评。至曹魏时,改由的朝廷政府委任的中正官进行人才品评,将私人品评发屣成为寸力品评。出此可见,忸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A.与东汉察举制一脉相承B.意在加强中央集权C.沦为世家大族入仕工具D.以门第为品评标准4 .唐代两税法以地税户税为基础,把其他各种杂税吸收进来,统统以两税的形式来征收,规定“其比来征科色目,一切停摆二这说明两税法”()A.增加了财政收入B.减轻r农民负担C.减轻了人身控制D.保证了生产
7、时间5 .明清两代,市场上非常流行供考生摹仿的坊刻时文,考生都热衷于读八股范文,四书五经原著反而无考生阅读和钻研,正如顾炎武谓“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旃兴而廿一史废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经典原著不受知识分子重视B.文化专制削弱儒学影响C.考试程式偶化束缚士人思想D.经世观念成为思想主流6 .唐初,政府规定成年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吊或布匹代役,称为“庸二庸制的实施说明()A.唐朝的兵源十分充足B.唐朝商品经济发达U唐初自耕农经济盛行D.唐朝农民负担较轻7 .唐初诏令,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其目的是()A.促进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8 .促进男、女平等
8、观念的形成C.打乐早婚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D.恢复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8 .最近,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辇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制9 .隋唐时期负贡政务的六个垂要行政单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六部属于的领导机构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10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上述材料
9、叙述的制度主要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H.唐太宗在三省以外设立宰相,有意在三省内部制约的茶础上增添外部的抗衡。他选贤举能,打破了传统官员晋升规则,提拔政事较为松闲的低等官员,自此相权在三省六部制中逐步转移。此举()A.削弱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B.有利于塞门子弟参与政权C.使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有效避免了重大决策失误【详解】明清考生不读四书五经,热衷于去读八股范文,说明通过熟读范文就能应付考试,即考试程式僵化,一成不变,从而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故选C:材料只是说四书五经不受应试考生的至视,不能绝对化说经典原著不受知识分子更视,A错误;B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
10、现经世致用的观念,D错误。6. C【详解】材料“政府规定成年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娟帛或布匹代役”体现的是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体现了唐初自耕农经济盛行,C项正确:材料没仃体现唐朝的兵源情况,排除A项:租庸调制是赋税制度,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朝农民负担较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7. 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杳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唐代要求男女婚嫁的目的在于增加户数,通过促进家户生产方式的增长增加赋税,所以A符合题意*促进男女平等观念不符合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排除B:根据唐代诏令内容可知不
11、是打压早婚早育,而是鼓励早婚早育,排除C:唐玄宗时社会问题,所以不存在“恢史”的问题,排除D。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名师点附】本题主要以材料解读的形式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3)土地制度: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4)经营方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8. B【详解】世t制属于货族口职的世袭,科举制以及八股取士都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因此AC项错误:察举制由富班根据
12、人的憾才向中央推荐,其中很iE要的一项就是根据,孝廉”选拔人才。故选B-D项是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表现。9. C【详解】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尚由省下辖六部,C正确:中书省是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表审核、尚书省是执行机构,A、B排除:御史台是元朝时期的监察机构,D错误。10. D【详解】由“唐宋厉行考试”、“试诗赋、策论、八股文”、“所试科目等信息可以看出上述制度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即科举制,故选D:ABC均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故排除。11. B【详解】据材料“选贤举能,打破了传统官员晋升规则,提拔政事较为松闲的低等官员为宰相”使有才能的寒门士族子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政权,B项
13、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实行群相制,分散了相权而加强了皇权,排除C项:“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是选官制度,如科举制的作用,故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2. D【详解】从材料中的“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可知作者对科举制评价很高,认为科举制选拔出很多优秀人才,D正确,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材料未体现,A错误。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错误。材料没仃体现官僚的高效廉洁,D错误。13. D【详解】材料关键信息“唐代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可知该制度指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的中书省掌握起草、门下省管辖审核、尚书省执行,:.省六部
14、分工明确,其实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因此题干体现的是.三省六部制,D项正确: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全国推行,与题干时代唐代不符,排除A项;租席调是赋税制度不是行政事务的制度,排除B项: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不是行政事务的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4. 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淘汰了世袭货族阶层”,精英阶层大都来自草根等现象出现,主要得益于科举制度的推行,D选项正确:察举制度是汉代的选育制度,世卿世禄制是先秦贵族政治下的选口制度,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时期和士族制度相匹配的选官制度,三者在政治管理模式的平民化中,都不及科举制的作用明显,ABC三项错误。15. D【详解】材料中的糊名法主要是为了防止考生作
15、弊,说明的是考试程序趋向公平,D正确:Ae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D:16. C【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过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了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考察、评定,故埼尾工共2页2这说明科举制A.扩大了统治基刷B.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C.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D.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26 .唐代,三省之间常有纠纷,后来三省合在一个政事堂内部议事。政事般的设立()A.提高了工作效率B.解决了政治矛盾C.分割了宰相权力D.明确了三省分工27 .关于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稹每户按人口和资产缴纳户税农民按田亩承担定额租鹿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桎对飘A.(1X3)B.(XXDC.(DD.购28 .唐代的两税法是一次划时代的赋税变革,它取代了以丁身作为征税标准的租席调制。两税法的原则是:户无主客,以现居为微: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策的调整()A.以财产性收入作为重要征税依据B.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赋役他担C.使国家桎收种类由单一变得繁多D.以政府严格控制土地我并为前提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