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标要求素养达成唯物史观多角度分析隋唐时期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原因。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历史解释了解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中枢机构、赋税制度的演变,分析其变化特点及影响。家国情怀通过梳理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历程,认识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统一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等治国理念的认同感。知识点一选官制度豆基础落实1.九品中正制创立时间曹魏时期内容中央委任史正直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沿革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影响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2.科举制
2、形成(1)隋朝建立后,开始采用郊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完善(1)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2)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3)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意义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概念阐释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将人才分为九等,朝廷依此授予相应官职。皂合作探究视角选官制度的巨大变革材料科举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
3、国家的政治。此项标准,一则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二则求其预备之单纯与统一,减免经济上之限制,使贫民亦有出身。又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钱穆国史大纲思考科举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答:提示功能:吸纳优秀人才,巩固统治。影响:相对公平,有利于选拔人才;备考的经济成本较低,有利于下层民众参与;有利于形成“重学”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深化拓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和科举制的特点(1)趋势选拔标准:由重视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注重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
4、公平、公开。(2)科举制的特点标准的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方式的公平性: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范围的广泛性: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考试。知识点二三省六部制氢基础落实1 .演变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2 .职能和意义(1)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P1;尚书省负责执任,下设吏、户、礼、兵、开k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
5、2)意义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政事堂的设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置合作探究视角唐代中央行政管理机制的完善材料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试答:提示三省六部制是较完备的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一定程度上能节制君权,防止皇权的滥用误用。认知升华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制、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2)中朝官向外朝官转化。(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知识点三赋税制度置基础落实1.租庸调制沿
6、革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初实行租庸调制,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意义(1)以庸代役(2)政府的赋7果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F兑收入有了保隙2.两税法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宰相杨炎提出实行两税法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2)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意义(1)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
7、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2)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苣合作探究视角魏晋至隋唐的赋税制度材料一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纯各二丈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宗籍属宗正者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悉免课役。一唐六典材料二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藉征税。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将贵族也纳入征税范围。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原因,并分析两税法在征税标准和纳税对象上的新变化。试答:提示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租庸调制难以维
8、持。新变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土地为主;增加纳税对象(贵族官僚也要交税)。深化拓展比较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租庸调制两税法实行时间唐朝前期唐朝后期(780年开始)前提条件均田制的实行均田制遭到破坏,财政困难目的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财政困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征收标准人口土地与财产内容租:谷物调:绢和布庸:纳绢或布代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每年分夏、秋两次纳税意义(1)保证了农民较充分的生产时间,赋役负担相对减轻,开垦了许多荒地;(2)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障(1)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2
9、)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3)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网络构建史论要旨1 .科举制公开考试,选官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察举制到科举制,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2 .三省六部制较好地处理了分割相权、减少决策失误与提高行政效率的关系,它是古代中-现肖南北朝时朋:儿品中止刷隋朝:形成T选官制度卜1唐朝:完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Sfe晋南北朝时期:租调制国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3 .两税法把中唐极端紊乱的税制统一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体现了社会的进步。4 .赋
10、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直到两税法实行,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赋税制度I-唐前期:租席调制-唐后期:两税法跟踪训练过关检测1.九品中正制将举官察吏的标准定在品行情操上,而衡量其高下的唯一尺度是儒学的仁义忠孝。于是,“家训”“家诫”的家学教育便适时而兴盛起来。由此可见()A.九品中正制导致世族势力扩张B.九品中正制全面严格举荐人才C.九品中正制推动了儒学的发展D.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答案C解析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导致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家学教育的兴盛,说明九品中正制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故选C:A、B两项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仅反映了选官制度的变化,没有
11、体现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排除D。2 .有学者说,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剔除了官僚政治中难以掌握与制衡的、与皇权离心对抗的贵族政治因素,造就了一批批忠君臣僚。据此可知,科举制()A.导致古代贵族政治走向终结B.推动了官僚政治的独立发展C.改变了官僚集团的构成要素D.迎合了封建皇权专制的需求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科举制度的创立,剔除了与皇权离心对抗的贵族政治因素,造就了一批批忠君臣僚。据此可知,科举制加强了专制皇权,故D项正确;“古代贵族政治走向终结”的说法欠妥,排除A项;在秦朝,官僚政治已经独立发展,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官僚集团构成要素的变化,排除C项。3 .唐朝尚书省行使执行权,并非简单地奉命
12、行事,而是可以通过署印、勾检、行朱等手段,对公文进行检覆,并载录存档,从而对中书、门下的决策形成一定的制约。如发现公文不便施行,尚书省可以提出异议,连同原文件一并奏呈,甚至在诏敕下达时,尚书省官员也可封还诏书。由此可知唐朝()A.尚书省的主要职责为审核政令B.中央行政体系以尚书省为主宰C.执行权一定程度上制约决策权D.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被强化答案C解析根据“并非简单地奉命行事,而是可以通过署印、勾检、行朱等手段,对公文进行检覆,并载录存档”可得出,尚书省的执行权对决策权也产生一定的制约,故C项正确;尚书省负责执行,排除A;“以尚书省为主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尚书省会对中书省与门下省形
13、成一定的制约,而不是强化,排除D。4 .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选定一稿,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敕书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才算合法。这一规定的重要意义在于A.强化了君主的决策权B.提高了门下省的地位C.扩大了官员的自主权D.提升了政策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强调其运行的合理性,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三省的运行,而不是突显君主专制,排除A;B项不是其意义所在,排除;官员自主权并没有扩大,排除C。5 .唐朝的一种赋税制度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在所居州、县的户籍,在所居地纳税,征税标准不再按丁,而是按资产征税。这一制度是()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摊丁入亩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指的是唐代中期的两税法,故C正确;租调制是魏晋时期赋税制度,租庸调制是唐前期赋税制度,摊丁入亩是清代赋税制度,故A、B、D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