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大纲 《管子》四篇与中国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学史大纲 《管子》四篇与中国美学.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美学史大纲管子四篇与中国美学管子四篇(心术上下、白心、内业)提出的精气说,是美学史发展的重要环节。抽掉管子四篇,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气”这个重要的范畴,以及和这个范畴相关联的一系列重要命题,就不可能得到历史的说明。管子四篇提出的“虚一而静”的命题,发展了老子“涤除玄鉴”的思想,在美学史上也有很大的影响。一、管子四篇及其在美学史上的重要性1、管子一书是西汉刘向编定的,今存七十六篇,考论为齐国管仲学派的著作(稷下的唯物派)四篇分别是:心术上下、白心内业2、管子一书思想比较庞杂,但他的主导思想是法家思想管子法的思想VS商鞅、韩非法的思想:齐国法的特点:一方面强调法制,另一方面又肯定道德教化的重要
2、性、兼重礼与法商、韩法的特点:排斥道德文化,不认识文化的重要性,片面强调法制3、管子四篇和美学史的联系在于这四篇著作提出的“精气说”“气”最早由老子提出一管子四篇“精气说”一荀子一汉代王充“元气自然论”一魏晋南北朝“气”的美学二、管子四篇论“气”1、管子四篇明确肯定“道”和“气”都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体,“道”就是“气”,老子说的“道”是一个“不定的自然”,而管子四篇说的“气”是一个“有定的自然”2、“道”“气”“精”是一个概念,这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到处可以存在,并且流动变化而产生出各种具体的东西一一说明宇宙的统一性乃在于物质性3、管子四篇认为,人是由“气”产生的,人的精神
3、也是由“气”产生的,人是禀精气而生的,一个人所有的精气愈充沛,他就越聪明,愈有智慧,但如何争取吸收更多的精气?一一保持虚静总结:管子四篇从它的“精气说”,引出了“虚一而静”的认识论命题,管子四篇将万物统一于“气”及人的精神和意识是由“气”产生的,“气”是第一性的,这些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把精神现象也归于“气”则是错误的。4、管子四篇的精气说产生了很大影响:屈原、荀子、吕氏春秋、王充、孟子、庄子等三、管子四篇论“虚一而静”1、管子四篇把认识的主客体区分开来,并认为为了达到认识客体的目的,首先要注意认识主体本身的修养如何修养?洁其宫(去掉心中主观成见和欲念)开其门(打开耳目等认识的门户)2、“虚
4、一而静”(对“洁其宫”进一步的说明)“虚”:排除主观的成见和欲念,也就是“无己”“静”:保持心的安静、平静“一”:一意专心3、管子四篇关于“神”的论述(和易传很接近)“神Q指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一物能化为之神”一一从“精气说”的角度来谈的注意:管子强调“虚静”(1)并不说他们主张与外地隔绝一主张:感外物而后应,缘物理而后动(2)并不是说他们主张不懂脑筋一要达到把握事物变化规律的神化的境界,不是靠鬼神,而是靠精气的聚集,若要此又须依靠“思之思之,又重思之”的艰苦思维过程4、管子“虚一而静”的影响:(1)继承老子“涤除玄鉴”“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他强调了理性、思维的作用,是对老子学说的一个发展;(2)管子四篇“虚一而静”是同他的“精气说”联系在一起的,往往被后人作为解释艺术创作中灵感现象的理论依据;四、孟子的“养气说”1、孟子的“养气说”是在管子四篇精气说的影响下提出来的,是对于管子四篇精气说的唯心主义改造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主观的精神力量(例如:曹刿论战)3、孟子用一种意义上的“气”的概念取代了管子物质性的“气”的概念4、“浩然之气”靠“养”才能获得,“养气”的方法是:配义与道(道:符合仁义之道的行为,与老子不同)“配义与道”:一方面明白仁义之道,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又要不断的去做人应该做的事1、孟子说“浩然之气”可“塞于天地之气”一一夸大主观能动性和唯心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