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760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一、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1.一千张糖纸铁凝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外婆家住。正是七岁八岁狗都嫌的年龄,加之隔壁一个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的种种游戏使外婆更不安宁了。笑呀,闹呀,四合院里到处充满我们的声音。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她被闹得坐不住了。天,她对我们说:你们怎么就不知道累呢? 我和世香相互看看,没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没想过。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有时听大人们说噢,累死我了。他们累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当我们终于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你们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多好玩呀。我想起世香是向我

2、炫耀过,她那几十张美丽的糖纸。可我既不喜欢糖纸,也不觉得找糖纸有什么好玩。世香却来了兴致,您为什么要我们攒糖纸呢? 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翔口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被今天的孩子所稀奇,但在我的童年,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是怎样一笔财富,那是怎样一份快乐!从此掰口世香不再吵吵闹闹,外婆的四合院也安静如初。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遗弃在墙角里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有时候,我们会追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追个老半天。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用来买糖,这样,也只能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嗓子让糖狗得生疼。我们还在糖果柜台边,耐心地守候带孩子来买

3、糖吃的大人,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我们把又脏又皱的糖纸,泡在脸盆里仔细把它们洗干净然后一张张贴在玻璃窗上,等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 ,掰口世香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狗呢,欠的电动狗呢? 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待她不笑了才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园子里闹,不得清静。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蔑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大人是我的表姑啊!这时,我突然觉得很累。原未大人们常说的累,就是胸膛里的那颗心突然加重了。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我俩不约而同地,把那

4、精心整理过的糖纸奋力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随a飘去。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一一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我已经长大成人,可是所有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吗?1 .请围绕糖纸这一线索,补充完整相关情节。表姑让我们攒糖纸一-抛酒糖纸发泄悲愤2 .第段和第段加点的词累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3 .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的字的表达效果。我们把又脏又皱的糖纸,泡在脸盒里仔细把它们涉干净,然后一张张贴在玻璃窗上,等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4 .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我俩不约而同地,把那精心整理过的糖纸奋力扔向天空,任

5、它们像彩蝶随风飘去。5 .作者从被表姑欺骗的经历中得出的人生启示是什么?6 .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你读到过曾子杀彘的故事吗?请你比较曾子和本文的表姑的做法,说说你的看法。1 .收集、清洗糖纸献上糖纸却没换到电动狗2 .不同。第句中的累是指身体疲劳或劳累,第段中的累是指内心疲惫。3 .泡洗贴揭四个动词用得十分贴切、传神,表现孩子清洗糖纸的耐心细致和心灵手巧,也饱含着对糖纸的呵护和珍惜之情4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糖纸比喻成彩蝶,形象地写出了我和世香愤怒的宣泄以及内心的一份释然。5 .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O6 .略2.永远都坐前排20

6、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

7、排”。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风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居政坛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永远都坐前排”

8、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他们把坐到“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灌输:(2)雄心勃勃:(3)凤毛麟角:(4)出类拔萃:2 .文章中多次出现“前排”这个词,“前排”在字典中怎样解释?在文章中怎样解释?3 .文中举了哪些例

9、子说明撒切尔夫人永远争第一的信念?4 .“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句子中的“高度”具体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5 .读了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1 .(1)渗透、教育。(2)很有雄心大志。(3)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4)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2 .前面的座位;时刻处于领先的地位。3 .一年内学完五年的拉丁文课程且名列前茅。体育、音乐、演讲都走在前列。四十多年后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且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4 .高度:人生的最高目标。能否取得成功,态度和追求十分重要。5 .“永远都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

10、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把“永远都坐前排”由理想变成行动。(意思对即可)3.送报的少年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jie jie)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晴天雨天,他()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

11、眼睛,见人就腼腆(dian tian)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漱,然后,打开电视,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早起床!”儿子不屑(xue xie)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我说

12、:“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一个大雨滂(pdngpGng)沱的口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 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

13、行囊准备上学了。侬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随口问:“那你呢? ”回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国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碰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1 .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 .选择一组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内。不但而且不论都3 .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表面上看是儿子嚣张的无礼貌表述,实际上,作者有什么目的?4 .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哪句话?5 .在下面语段中找出三

14、处令你感触深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波浪线,并谈谈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1 .ji6 tidn xie pang2 .不论都3 .同送报青年形成对比,更为后文送报青年考上北大作铺垫。4 .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5 .“凌晨5点”“两百多户人家”“一万八千多级台阶”(或:“凌晨5点就起床” “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感受: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环境不好;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表达与此相近即可)4.1 .老朱因为退休离开了山林,山上只留下了老康叔。朱明泽、陈遗志接

15、过了父辈的守山任务来到山上。2 .因为本来他们是三人上山的,但是老陈因为救火而牺牲了,老康不愿意回想起伤心往事,所以说只有两人。3第(5段画线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老朱离开这山那天身姿的沉稳挺拔,和前文的弓着腰颤颤巍巍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老朱要用自己最好的姿态告别守护多年的山,体现了他对这山深深的感情。第o段画线句:这里运用外貌描写,写了老康的头发短短一月全白了,表明老朱的离开让他常悲伤与不舍,一个人的守山生活十分孤独寂寞。4.插叙。作用:补充交代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O5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点明写作对象,饱含了对主人翁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精神的赞美;含蓄地揭示小说的主旨:美好精神的代代相传。5.最温暖的墙马国福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