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者封邑”到“三家分晋”采邑制度是如何影响晋国兴衰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大者封邑”到“三家分晋”采邑制度是如何影响晋国兴衰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从“大者封邑到“三家分晋,采邑制度是如何影响晋国兴衰的画执古论今 2019-12-16 23:22:28春秋时期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越来越弱,诸侯对卿大夫世族的控制也越来越弱。因此出现了孔子深恶痛绝的局面礼乐征伐不出自天子,反而出自诸侯或卿大夫。这是一个中央集权逐渐分化的过程,君权不断衰弱。春秋诸侯国中,这种情况在晋国尤其突出。晋文公称霸中原离不开卿族的帮助,三家分晋也是卿族架空君权的最终恶果。晋国卿族的崛起,得益于春秋时期的采邑制度。国君将采邑作为赏赐,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对自己的采邑,有相当大的自治权,让我们先来看看采邑制度的几个特点:1. 采邑主对采邑拥有所有权,但国君必要时有权收回。2.
2、 采邑的所有权,可以世袭。3. 采邑准许建立地方武装,国家有战争时,卿大夫需要让地方武装参战。4. 采邑中有独立的统治机构,卿大夫任命邑宰管理当地事物,相应的机构也有对应的家臣任职。这些家臣直接服务于卿大夫,与国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采邑制度的实施,通过对异姓卿大夫的分封,制约了近亲公族的权力。然而随着卿大夫世族的代代经营,经济、军事实力不断增强,逐渐拥有了超越公室的力量,最终造成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的局面。果然,桓叔依靠曲沃不断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通过三代人的努力,六十多年后,晋武公以小宗的身份,取代了晋文侯一脉的正统地位。在这期间,晋孝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相继被杀,足以看出公室斗争的残
3、酷性,这也是采邑制度,导致近亲公族势力不断扩张的恶果。晋献公深知宗法分封制,对公室地位影响之深,毕竟自身一脉就是通过公族斗争夺取的君位。因此他继位之后,抛弃周礼废除公族制度,大规模屠戮公族贵胄。新分封的贵族卷本上都是非公族同姓或异姓成员,近亲公族势力在晋献公时期,几乎被扫除殆尽。可以说,对近亲公族势力的清除,为后来晋文公的称霸奠定了基础。当鲁.宋、卫等国还在因为公族势力相争,深陷内耗泥潭的时候,晋国已经集中了君权,准备称霸中原。晋文公复国图晋献公虽然将采邑分封给非公族成员,但规模并不大。真正导致非公卿族做大的,正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尝尽了苦难冷眼。为了结束国内长
4、时期的动荡局面,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将采邑大规模分封给卿大夫。晋文公能够称霸中原,也是因为他充分利用了,采邑制度对卿大夫的激励作用。栾枝曾为晋文公谋略说:“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聚财而、不散,人将散之一一说苑,理政广泛分封采邑,已经成为了晋国迫切的社会需求,因此,文公改变了以往的分封原则和标准。以“尚贤使能”和“论功行赏”为依据,分封采邑给贵族或者卿大夫。不得不说,文公对于采邑分封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卿大夫的积极性,为了得到爵位和土地,他们辅佐晋室,献计献策,勇于承担责任,最终帮助晋文公,站在了中原诸侯国的顶端。对于采邑的分封,晋文公首先想到的就是跟随他逃亡的人员。“文公修
5、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一一史记,晋世家实际上,跟随重耳逃亡的人,基本上都是异性,如狐偃、赵衰、颠颉、臣。晋文公回国之后,依然要依仗这些人,毕竟跟随多年值得信任。经过数十年的公族内乱后,晋国君王对本宗成员似乎变得天生排斥,因此重耳除了任用心腹之人,新启用的属下也几乎都是外族异姓。异姓势力的消长变化,导致了晋国发展的特殊性。在孔子眼里是礼仪崩坏,在晋国内部是无休止的利益争夺。晋国的采邑特点,其一是普遍存在一人或者一族,拥有多个采邑的情况。其二是采邑的所有人变换频繁,采邑的争夺,存在于采邑主之间,采邑主与公室的争夺也时有发生。卿大夫世族手中,拥有的采邑所带来的综合实力,直接
6、关系到家族兴衰,以及对朝政的控制能力。晋襄公之后,卿大夫们将对土地的贪欲,转向了晋国内部。卿族之间为了争夺采邑,激励争斗,常常不计后果拼的你死我活。胜了的,势力剧增。败了的,家族便会因此衰落,甚至彻底覆灭。春秋初期,晋国强族有十多个。祁氏、羊舌氏被灭,公族卿大夫集团,被彻底消亡。一些异姓卿大夫世族也相继灭亡,如奕、郁、青、原、孤、续、庆、伯。至鲁昭公时期,晋国卿大夫世族只剩下了六家,也就是著名的晋国六卿。卿大夫强族相对减少,被消灭的卿族手中的采邑,被剩下的卿族瓜分,因此六家的实力较比之前更为强大,相互的争斗也变得格外激烈。最终六家剩了三家,也是这三家瓜分了晋国。洛阳大梁咸阳南郑汉水。丹阳无锡寿
7、春三家分晋以三家中的赵国为例,看看卿大夫世族,如何通过采邑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赵夙因为有军功,晋献公将耿地作为采邑赐给了他。赵夙的弟弟是赵衰,是陪着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的一个忠实追随者。回国后辅助文公成就霸业,文公将原邑赐给了他,他死后儿子赵盾成为晋国正卿,军政大权都掌握在他的手里,算得上是晋国第一个权臣。赵盾有自己的采邑,赵衰的采邑由庶子赵同继承,而赵同另外两个弟弟也都有自己的采邑。可以看出赵氏一族,无论本宗或是支系,大多数人都拥有采邑。通过采邑,家族不断积蓄力量,最终有了和公室抗衡的能力。晋灵公为政昏庸,赵氏的支系赵穿杀了他。晋国大臣屠岸贾率兵进攻赵氏一族,赵同、赵括等人都被杀死,赵氏一门差
8、点被灭族。赵氏的采邑皆被公室收回,可以看出,公室与卿族的争斗,实际上也是采邑的争夺。同卿族之间的争斗一样,谁的采邑多,谁就能凭借采邑迅速发展经济,并壮大军事力量。所有的争斗,最终都是以夺采邑为目的的。十五年后,赵氏孤儿的主人公赵武,在韩厥等人的帮助下,杀了屠岸贾,灭了屠岸一族。当初丢掉的采邑,也尽数收回。后来赵武成了六卿之首,获得的采邑较之前更多,赵氏的实力也更加强盛。头条执古论今赵氏孤儿剧照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后,赵、魏、韩和知氏四家瓜分了这两个卿族的采邑。知伯为执政正卿的时候,屡次索要其他三家的采邑,结果被三家合谋消灭,知氏的采邑也被三家瓜分。知氏灭亡后,大部分的土地集中在了赵魏韩三家手里,晋国公室名存实亡,三家分晋已成定局。采邑制度使晋国由弱到强,又由兴至衰。晋国公室,逐渐丧失了对卿族的控制,君权持续衰弱,这是一个分权的过程。强族之间互相争斗,将采邑逐渐集中在少数卿族手中,这又是一个集权的过程。分权与集权,正是春秋到战国的演变过程。到了战国,采邑制度已经不符合封建专制的需求,最终被郡县制所替代。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参考资料:左传史记.晋世家史记.赵世家国语说苑理政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