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笫一框的内容。学习本框内容,要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辩证分析唯心主义在生活中的作用。二、学情分析(1)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富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平时上课气氛较为活跃,愿意参与,有过议题式学习的经历,为本节课议题探究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比较抽象,
2、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2)学生已有经验分析。学生已具备合作探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预习教材提出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哲学的基本概念,知道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本节课将学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和为什么。在议题式教学卡的引导下,学生应该能顺利参与课堂活动。三、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根据三个相互关联的参照维度(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确定如下:1 .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理解它为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 .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3 .知道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4 .联系生活实际,能够用哲学观点分析和指导生活实践。四、重点难点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难点: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五、整体思路【以议题式教学卡方式呈现】本课整体设计考虑到以下内容:教学流程:遵循“议题描述一一议题决策一一议学延伸”的顺序,具有结构化特征。学科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措施,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情境设计:以“眼见一定为实吗”为总议题,下设三个分议题,包括“眼见和实的关系”,“古代哲学的争议”,“我的理想与现实”。教学结构.后因囱眼见和实的关系古代哲学的争议我的理想与
4、现实议题描述议题论证议题再证六、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经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眼见一定为实吗?眼见和事实是怎样的关系?说明了什么呢?本节课我们以“眼见一定为实吗?”为议题,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师:展示目录,分发议题式教学卡(可当做学案)【总议题】我们为什么要崇尚英雄?环节一:【议题描述】(15分钟)议题:1.眼“见”和“实”的关系?议题情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议学材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出自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议题活动:小组合作商议,
5、完成下列问题,课堂展示。议学任务:1 .请结合生活实践商议:眼“见”和事“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谁先谁后,谁决定谁?2 .眼“见”一定为实吗?为什么?我们能否正确认识世界?3 .请将所得资料写在议题式教学卡空白处。小组代表分享成果,其他同学补充。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眼“见”和事“实”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通过不停地追问,学生理解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答案提示:眼“见”,人对信息进行思维后产生意识。事“实”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物质。可见,哲学的
6、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思维的侧重点不同。意识是思维主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后的产物。没有思维主体及思维活动就不可能产生意识。意识:意识可以反映已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强调结果。思维是可以超于已知的范围,可以扩展到宇宙,强调过程。如果认为先眼“见”,后事“实”,眼“见”决定事“实”,即先有思维后有存在,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思维决定存在,这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反之,则是唯物主义观点。2.眼“见”不一定为实,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如环境变化,认识工具,立场等会影响认识结果。短期来看,认识是有限的。尽管如此,从长远来看,我们依然能正确认识世界。这是一种可知
7、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可见: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小结: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1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即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即唯心主义。2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有同一性,是可知论;无同一性,是不可知论。议学训练:请判断下列语句分别表达哪种哲学观点,填在括号内。黛玉葬花,触景生情。“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二()“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J()只要闭
8、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悬崖。()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庄周梦蝶。(马克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参考答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环节二,【议题论证】(15分钟)议题:2.古代哲学的争议议题情境:古代哲学家思想的差异议学材料:上古哲学:春秋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散见于左传。如云“五行”,或亦曰“五材”,如云“六气”,都是指宇宙间的基本物质。又论及民与神的关系,指出应先成民事而后致力于神。诸子哲学:从道”出发,庄子要求“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不要以人为改变天然。无用是最好的用,越无用就越合于天道。
9、处世的方法是“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是在命运面前听凭摆布的败北主义。庄子的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对后世影响很大。魏晋玄学论名教与自然、形神、本末、动静、有无、精神与肉体的关系。隋唐佛学:佛学之宇宙论包容广阔,有就现象事物之因果连续来说明万有由多元生起之学派:有主张物质现象为精神原理所开展之唯心一元论之学派;有肯定超越现象之实在本体论之学派;有不辨本体与现象,以现象归于本体活动,提倡现象即本体之学派。宋明理学三大流派:理学、心学、气学。明清实学反对空谈心性,提倡经世致用。议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商议、展示议学任务:1 .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争议,小组内商议:中国古代哲学家主
10、要探讨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何共同之处?这说明了什么?2 .请将所得资料写在议题式教学卡空白处。小组代表分享成果,其他同学补充。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小组合作商议,集思广益,得出结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突破难点。答案提示: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宇宙缘起,谁是本原,探讨天与人、民与神、名与实、名教与自然、形与神、理与气等的关系。实际上都在探讨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这说明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
11、须回答的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小结:二、为什么说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原因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环节三:【议题再证】(8分钟)议题:3.我的理想与现实议题情境:理想与现实议题活动:撰写、展示。议学任务:1 .每个同学自问自答:你有理想吗?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因何确立这个理想?为实现理想你需要克服哪些因素?2 .小组内分
12、享交流,分析:每个同学的理想因何不同?实现理想需要克服的因素有何共同之处?3 .请将所得资料写在议题式教学卡空白处。小组代表分享成果,其他同学补充。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相联系,培育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参考答案:我们的理想因为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理想属于思维,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可见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小结:原因2: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课堂总结】(2分钟)学生自己尝试总结,设计知识体系。教师展示,见课件。【随堂训练
13、】(3分钟)1一切哲学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下列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说法有误的是()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A,B.C.D.2.皮诺认为,感觉因人而异,不同人对同样的外在事物的反映结果是不同的,所以感觉是不可靠的。黑格尔认为,人认识世界是宇宙精神自己认识自己,当然可以认识清楚。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A.研究了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B.回答了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揭示了物质与意识具有辩证统一关系D.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哲学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