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序号评定内容对应条款编号1基础管理要求3.11.1安全生产责任制3.1.11.1.1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a)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b)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C)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及奖惩。3.1.1.11.1.2单位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并逐级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3.1.1.21.1.3安全生产职责应每年审核,适时更新,并保存记录。31.1.31.1.4单位应每年考核安全生产职责的履行情况。3.1.1.4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1.21.2.1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建
2、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括下列内容:a)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培训目的、计划、形式、内容、学时及培训档案等要求;b)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排查范围、内容、方法和周期,事故隐患的排查、登记、报告、监控、治理、验收各环节过程管理及档案等要求;C)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劳动保护用品选择、采购、发放、使用、维护、更换、报废及台账记录等要求;d)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考核方法、内容及奖惩档案等要求;e)事件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管理:规定组织实施部门及职责分工,事件事故报
3、告程序、时限、内容,调查处理流程及档案等要求;f)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危险源范围、防范措施及人员行为等要求;g)危险作业(爆破、吊装、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检维修、盲板抽堵等作业)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审批程序、防范措施及记录等要求;h)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培训、取证、复审、证书保管及档案等要求;i)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购销、出入库登记、专用储存场所(专用仓库、专用储存室、气瓶间或专柜等)存储和使用现场管理、应急措施及记录等要求;3.1.2.1
4、序号评定内容对应条款编号j)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备、日常维护保养及档案等要求;k)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职业病危害告知、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维修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维护、检修、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等要求;1)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设备设施验收、检查检测、维护保养、报废及台账档案等要求;m)相关方(供应商和承包商)安全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准入条件、监督指导、评价考核等要求;)安全投入保障: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经费提取标准、用途、使用状况审查及档案等要求;0)应急管理:规定
5、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和演练,应急设施、装备、物资的配置和使用等要求;p)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1.2.2单位应及时跟踪并获取适用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定期更新,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3.1.2.21.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3.1.2.31.2.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每年审核,适时更新,并保存记录。3.1,2.41.2.5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有执行记录,相关资料应归档且至少保存3年。3.1.2.51.3安全操作规程3.1.31.3.1单位应在危
6、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a3.1.3.11.3.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a)适用范围;b)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控制要求;C)设备使用方法或作业程序;d)个体防护要求;e)严禁事项;D紧急情况现场处置措施。3.1.3.21.3.3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3.1.3.31.3.4工艺、设备发生变化后应及时修订或更新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关记录。3.1.3.41.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3.1.4序号评定内容对应条款编号1.4.1单位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a)矿山、金属冶
7、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2%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不应少于2人;b)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按照不低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0%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但不应少于1人;C)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按照下列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从业人员100人以下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4%的比例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从业人员200人以上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1%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
8、产管理人员。3.1.4.11.4.2单位应建立涵盖各层级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3.1.4.21.5安全生产教育培训3.1.51.5.1单位应制订年度安全生产培训计划。3.1,5.11.5.2单位应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培训1,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本行业危险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安全设备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应对措施,典型事故案例等。3.1.5.21.5.3安全生产培训学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
9、培训时间不应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应少于16学时。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应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应少于12学时;b)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应进行“单位(厂)、部门(车间)、基层(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应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应少于8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应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应少于20学时;C)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初次职业卫生培训不应少于16学时,每年继续教育不应少于8
10、学时;d)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初次职业卫生培训不应少3.1.5.3序号评定内容对应条款编号于8学时,每年继续教育不应少于4学时。1.5.4从事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岗位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按期参加复训和复审。3.1.5.41.5.5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重新接受部门(车间)和基层(班组)的安全培训。3.1.5.51.5.6单位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或者转岗导致从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对有关从业人员
11、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职业卫生培训。3.1.5.61.5.7单位应对相关方作业人员(短期临时作业人员、实习学生、学习参观人员及其他外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3.1.5.71.5.8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档案应包括培训记录表、培训签到表、培训试卷等有关书面材料和图片资料。3.1.5.81.6应急救援3.1.61.6.1应急救援组织或人员3.1,6.11.6.1.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3.1.6.1.11.6.1.2单位应按规定建立
12、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3.1.6.1.21.6.2应急预案3.1.6.21.6.2.1单位应在编制应急预案前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3.1.6.2.11.6.2.2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应急预案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a)综合应急预案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b)专项应急预案
13、主要包括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C)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包括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d)应急预案中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信息应与实际相符。3.1.6.2.2序号评定内容对应条款编号1.6.2.3重点岗位应设置岗位应急处置卡,并便于携带。3.1.6.2.31.6.2.4应急预案应经评审或论证,并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3.1.6.2.41.6
14、.2.5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每三年应实现对本单位所有专项应急预案演练的全覆盖。应急演练内容应包括预警与报告、指挥与协调、应急通讯、事故监测、警戒与管制、疏散与安置、医疗卫生、现场处置、社会沟通、后期处置和其他应急功能。3.1.6.2.51.6.2.6单位应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演练评估内容通常包括:a)演练基本情况:演练的组织及承办单位、演练形式、演练模拟的事故名称、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过程的情景描述、主要应急行动等;b)演练评估过
15、程:演练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过程和主要工作安排;C)演练情况分析:依据演练评估表格的评估结果,从演练的准备及组织实施情况、参演人员表现等方面具体分析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演练目标的实现、演练成本效益分析等;d)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对演练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e)评估结论:对演练组织实施情况的综合评价,并给出优(无差错地完成了所有应急演练内容)、良(达到了预期的演练目标,差错较少)、中(存在明显缺陷,但没有影响实现预期的演练目标)、差(出现了重大错误,演练预期目标受到严重影响,演练被迫中止,造成应急行动延误或资源浪费)等评估结论。3.1.6.2.61.6.2.7单位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3.1.6.2.71.6.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3.1.6.31.6.3.1单位应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应急设施和装备,储备应急物资,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使用状况台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