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养育照护关键信息100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养育照护关键信息100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婴幼儿养育照护关键信息IOO条一、健康照护1 .儿童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即没有疾病和伤残,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以及发育潜能的充分发展。2 .03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养育照护为个体未来的健康、学习能力、生产力及幸福感奠定基础,其影响贯穿人的一生。3 .照护者的身心健康、良好的情绪和一定的经济、社会保障,是为婴幼儿提供良好养育照护的重要保证。4 .根据不同月龄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其生活起居,诸如睡眠、进食、活动、如厕、洗澡等给予合理安排,以保证其生活的规律性和稳定性。5 .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在3月龄左右逐步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6月龄左右开始培养在固定时间
2、、固定场地进餐并逐渐养成整夜睡眠的习惯等。6 .皮肤接触、母乳喂养、对婴儿的轻抚和拥抱、与婴儿面对面目光对视,以及舒缓地儿语等,对婴儿,特别是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儿的大脑健康尤为需要。7 .对早产或者低出生体重儿采用袋鼠式护理,包括袋鼠式体位、袋鼠式营养、袋鼠式出院,可以帮助患儿稳定生命体征,有益于母乳喂养。8 .母亲怀孕和哺乳期间宜采取预防婴儿过敏的措施,如回避香烟、慎重使用抗生素、不过度使用清洁剂等。9 .有身体缺陷和发育障碍的婴幼儿,需要得到更多的养育照护,并且需要为照护者提供更多的养护信息和建议,为家庭提供支持。I 0.婴儿满月后,要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利用日光、空气和温水
3、进行三浴锻炼,增强体质。三浴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注意适当防晒和安全。II .科学的照护行为可有效提高婴幼儿睡眠效率,保证睡眠时间。例如,在宝宝犯困的时候将其放置在小床,睡前安排34项一致的、有序的睡前活动,不宜哄拍入睡和“喂奶睡等。12.1岁以内的婴儿需进行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如抚触、被动操、翻身,尤其鼓励其在地板上的玩耍互动,清醒时每天趴卧至少30分钟,可分次进行。13.13岁幼儿每天至少有3小时各种强度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动静结合、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结合,不同形式的活动宜交替进行。14.婴幼儿每次在怀抱、手推婴儿车、童车上的持续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2岁以内的婴
4、幼儿不建议观看或使用电子屏幕,2岁以上幼儿使用电子屏幕时间每天少于1小时。15.做好照护者、家庭和托育机构个人和环境卫生,保证整洁的环境、清洁的水源、干净的日常生活用品及玩具,尤其注意手卫生,以减少感染风险。16.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外出回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勤洗头、洗澡、换衣、勤剪指(趾)甲,不穿开裆裤等。17.托育机构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儿童生活环境及专用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应定期消毒;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落实卫生安全防护工作,防控传染病。18.根据最新国家计划免疫程序,按照推荐的年龄和间隔时间对婴幼儿进行疫苗接种。如经
5、济条件许可,鼓励接种非计划免疫疫苗,以最大程度发挥疫苗效力,保护儿童健康。1 9.应用生长监测图监测婴幼儿体重、身长的增加及发育里程碑指标,在专业机构定期进行全面健康检查,评估风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和养护指导。2 0.照护培训有助于提高家庭及托育机构照护人员的养育照护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婴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性的、敏感了解婴幼儿需求并及时回应的良好养育照护。3 1.提供符合婴幼儿气质类型的个性化养育照护,而不是试图改变他/她们的性情,可减少喂养、睡眠等养育照护问题的发生,更利于其潜能发展。4 2.当照护者在照护婴幼儿感到烦恼、困难或有疑惑时,或者婴幼儿出现任何不适表现,要向专业人士
6、咨询或及时就医。二、营养照护5 3.新生儿出生后即刻开始母婴皮肤接触,尽早让新生儿吃到初乳,有助于尽早建立母乳喂养关系。24.母乳含有婴儿在最初6个月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包括水分和免疫活性物质等。健康新生儿生后6月龄内宜纯母乳喂养,除维生素滴剂或糖浆、药物外,不需要添加水和其他任何食物。25.母乳喂养让母婴健康受益,能提高婴儿免疫力,促进婴儿认知发育和亲子关系,减少儿童期和成年期肥胖,帮助母亲消耗脂肪及降低母亲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风险等。26.3月龄内婴儿不分白天黑夜按需哺乳。3月龄后逐渐培养昼夜节律,避免吃奶成为伴睡条件,减少夜间哺喂次数。8月龄后形成整夜睡眠。27.母婴分离时,建议挤
7、出母乳以喂养婴儿。挤出的母乳存放在干净的容器或特备的“乳袋,冰箱冷藏(4团)存储不超过48小时,冷冻(一20团)保存23个月,喂养前用温水加热至400左右。28.关心哺乳期母亲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保证母亲愉悦的心情、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营养,给予母亲必要的支持和帮助。29.婴儿满6月龄(约180天)起开始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后母乳仍然是婴幼儿营养的重要来源,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30.铁是623月龄婴幼儿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缺铁影响婴幼儿神经认知发育。从强化铁的营养米糊开始,逐渐添加动物类食物(如瘦肉、肝脏、家禽或鱼等),以保证辅食的铁营养。31.辅食的质地逐渐改变,有助于口腔咀嚼功能发育和乳牙萌
8、出。6月龄引入泥糊状食物,逐渐转为泥末状食物,至1012月龄提供碎的、小块状或手指状食物。32.从一种到多种逐步引入辅食。每次只引入一样新食物,观察婴儿有无过敏或不耐受症状,待婴儿习惯数天后再引入另一种新食物,逐步完成从纯乳类的液体食物到家常固体食物的转变。33.婴儿适宜的辅食量和进餐频次。从6月龄12勺开始,逐渐增加至12餐/天,哺乳56次/天;89月龄23餐/天,哺乳45次/天;1012月龄3餐/天,每餐可达1/22/3碗,哺乳34次/天。34.保证食物的营养密度。菜泥、肉末等泥糊状、固体或半固体食物能提供更多的营养成分和能量,菜汤、骨头汤等低营养密度的液体食物难以满足婴幼儿营养需求。35
9、.食物多样化。每一种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也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单独满足6月龄以上婴幼儿所有的营养需求,故需要为婴幼儿提供多种营养丰富的食物。36.膳食均衡。23岁幼儿膳食以粮谷类为主,适量的肉、禽、鱼、蛋类,充足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保证足够的乳类(300500m1)和适量的豆制品。37.添加维生素D。纯母乳喂养的足月婴儿出生后23天应添加维生素D400IU/日,直至能从强化食品或日常阳光照射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38.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根据胎龄和出生体重及营养风险,在医生指导下强化营养,如母乳强化剂、维生素D和铁元素的补充等。39.婴儿和儿童需要较多的维生素A,以促进其快速生长并帮
10、助他们抵御感染。在维生素A缺乏高发地区,推荐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1500IU/天。40.对于膳食没有摄入足够动物性食物的623月龄婴幼儿,应通过营养补充剂或营养包增加铁、锌、钙等营养素的摄入。41.回应性喂养。需关注婴幼儿的食欲和进食信号,鼓励但不强迫进食,帮助婴幼儿形成规律的进餐时间,与家人同桌进餐。42.鼓励婴幼儿学习进餐技能。79月龄婴幼儿开始学习固体食物的咀嚼、吞咽技能,学习抓食;1012月龄学习用杯饮、用勺自喂;23岁自主进餐。三、安全照护43.安全保障是养育照护五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要素之一。确保婴幼儿的身心不受伤害,是照护者的基本职责之一。44.安全照护是指婴幼儿及其照护人生活在
11、清洁、安全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效防范意外伤害,避免经历各种有害打击及保障心理安全等。45.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照护者和婴幼儿注意做好日常卫生,尤其是注意手卫生、饮用干净水及使用清洁卫生用品等。46.清洁环境是指婴幼儿生活在洁净的环境之中,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品;预防和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如二手烟、三手烟;食品零危险化学品污染,如农药、居家清洁剂及环境雌激素污染等。47.安全环境是指细致地排查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拥有安全的活动空间和游戏空间,如厨房餐厅火源、热源安全,卫生间、阳台和庭院踩踏、坠落防护及托育机构的安全保障措施等。48.心理安全主要包括关爱与陪伴,建立依恋,回应性照护,避免遭
12、遇忽视、虐待、暴力、流离失所或冲突等有害打击。这些有害打击会对婴幼儿产生伴随终身的不利影响。49.有效防范意外伤害,如跌落、溺水、交通事故、烫伤、触电等。成人的警觉性和责任感是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关键,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安全教育同等重要。5O.保障食品安全。食物清洁、保存在安全的温度,用洁净的水清洗食品原料,生熟食物分开、食物彻底煮熟。避免为婴幼儿提供易导致吸入或窒息的食物,如果冻、瓜子等。51.保障户外安全。户外活动前注意排查安全隐患,避免在具有意外伤害潜在风险的场所活动,如车道、车库或车旁、水池边等。做好户外虫咬伤或意外受伤的防护准备。52.保障婴幼儿乘车安全。婴幼儿乘车时使用汽车安全座椅,并
13、避免坐在汽车前排,避免将婴幼儿单独留在车内。53.照护者全日观察并参与婴幼儿的活动。婴幼儿在做出不当行为时能够得到提醒,避免任何对婴幼儿的忽视、体罚、虐待、暴力或威胁行为及言语攻击等。54.保障照护者的心理健康,使其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教养,避免向婴幼儿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为贫苦和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心理支持。55.照护人掌握基本的急救原则和方法十分必要,当婴幼儿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正确予以施救。四、回应照护56.回应性照护是要求父母及其他照护者能及时、恰当地注意、理解和回应婴幼儿发出的信号。回应性照护有助于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与社会情感的发展。57.对孩子信号的恰当回应不仅要具
14、有及时性还应具有合理性,即照护者所做出的回应要符合儿童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及环境需求。58.婴儿交往最频繁的对象是母亲。母婴依恋关系是儿童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儿童早期与母亲或照护者之间形成的关系的性质将会影响儿童以后的发展。59.当婴儿意识到自己表达的需求能够在合理的时间里得到恰当的回应而且感到满足时,对照护者的信任就会逐渐建立起来。6O.婴儿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会感到最大的舒适、愉快和安全,有了这种感受,婴儿就能安心地玩耍,克服焦虑和恐惧,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61.良好融洽的亲子关系建立在家长将婴幼儿当成独立的人平等对待的基础上,如果家长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摆布婴幼儿,良好的亲子关系就难以建
15、立。62.敏感、回应的照护者能及时发现婴幼儿身体不适的征兆,判断出饥饿和饱足,意识到潜在的危险,感受到婴幼儿的忧伤,并给予恰当的处理。63.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在沟通中,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倾听,从而了解婴幼儿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64.喂哺过程是提供亲子互动的良好时机,喂哺时喂养者尽量与婴儿保持面对面,有充分的眼神交流和语言交流,留意观察婴幼儿饱和饿的信号,做出恰当的回应。65.新生儿趴在母亲的腹部会通过头部、手臂和腿部向前移动至乳房,张大嘴巴、用手去触摸乳房来吃奶,这时母亲可轻轻抚摸新生儿并发出柔和的声音来进行回应。66.婴儿通过微笑、发出欢快的声音、把手伸向餐具或食物、主动张
16、嘴表达想吃的愿望,也会通过吐出食物、用手推餐具或食物、扭头、皱眉等表达不要吃的意愿。67.婴儿在还没有口语表达时,更多通过自己的身体、面部表情及声音等非言语的沟通方式来发起需求和回应照护者。68.父母与新生宝宝的互动贯穿于所有的身体接触中,如抱着或抚摸宝宝时,给他喂奶和洗澡时。在这些身体接触中,宝宝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发出自己的需求。69.哭声是婴儿表达需要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学会聆听婴儿的哭声,可以帮助照护者建立良好的回应,作为照护者应努力理解婴儿哭声的含义。70.婴儿发出的第一个带有社交意义的信号是微笑。照护者要对婴儿的微笑及时地做出回应,要尽情地表达喜悦与幸福的情绪,给予笑脸、开心的姿态或语调。71.不同的婴幼儿从周围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