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87689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摘要:通过查阅了现有的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文献研究方向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了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由手卫生和无菌术、新生儿低体重、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人员经验及穿刺成功率、置管时的穿刺时间及输液接头的选择和消毒的因素,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新生儿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关键词: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研究进展Picc是指经外周血管置入,尖端位置到达上腔或下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11yinsertedcentra1cathetezPICC),其具有留置时间长、操作

2、简单、易于固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静脉治疗和营养中1。有学者研究2,由于危重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抵御细菌的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发生导管感染的风险也在增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I1ine-associatedb1oodstreaminfection,C1ABSI)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1intensivecareUnitN1CU)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11yinsertedcentra1venousCatheterS,PICC)新生儿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可危及其生命3oCRBSI发病率为2.3%o4,因此

3、,通过循证的方法来实施对新生儿PICC导管的置入、定位、评估及维护等前瞻性操作,以降低新生儿C1ABSI的发生从而延长新生儿PICC的使用时间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1.CRBS1高危因素1.1 手卫生和无菌术护理人员在操作前未严格手卫生,无菌意识薄弱,韦艳红等学者5认为操作时因新生儿的哭闹,消毒不彻底导致残留的细菌可沿导管表面转移黏附或是定植在导管上,从而由穿刺点进入到体内引发感染。1.2 新生儿低体重出生体质量越低的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越薄,自身免疫力也越低,许燕萍等学者6研究出体重150Og的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会显著增加。1.3 PICC导管留置时间危重的新生儿经口喂养的热卡达不

4、到身体需求量,该群体需要较长时间应用P1CC维持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液输入,营养液的配制里又包含了多种高渗透压液体,华敏敏等学者7认为如果冲管不到位,细菌就容易黏附在管壁上不断繁殖;PICC导管在血管内留置期间会随患儿的活动摩擦,吕倩等学者8认为PICC留置时间21d,也是发生CRBSI的独立因素。1.4 置管人员经验及穿刺成功率新生儿目前置管多为盲穿,导管能否一次性送到位大多数依赖穿刺者的经验,新生儿相较于成人基本存在血管条件差的先天劣势,对护理工作者极具挑战,所以置入时,于娜9认为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罗珍10认为临床实践大多由高年资PICC专科护士置入,多次穿刺,会造成血管内壁、皮下组织损伤及

5、局部血肿,导致新生儿对微生物的防御力降低,导致细菌入侵血管发生CRBSIo1.5 置管时的穿刺时间操作时暖箱未采取密闭升温,导致新生儿皮温逐渐下降,血液循环导致血管塌陷,而张英等学者11认为PICC置管时新生儿的哭闹、躁动以及随时不确定的体位变换都会给操作者带来一定的难度,从而使置管操作时长难以控制,如果首次穿刺失败,反复的穿刺同时延长了无菌物品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很难避免微生物的零介入,朱晶文等学者12认为随着新生儿的置管时间延长可导致导管及附加装置的污染的危险而引发后期CRBS1并发症的出现。16输液接头的选择和消毒韩柳等学者13认为无针接头是发生腔内微生物污染的潜在部位,导管接头滤器处在

6、连接输液管路时,接头横切面容易被触碰过皮肤和导管接口处的细菌污染,如果消毒不当可能使导管接头将微生物带入到静脉管腔而引发感染,王霞等学者14认为频繁的更换输液接头,增加了管内腔暴露在空气的频次,也会导致感染机会的增加。2 .预防措施2.1 手卫生和无菌术护理人员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操作前应修剪指甲,在PICC置管及维护前均应实施手卫生操作到肘部以上,严格按照2023版美国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执行15,在PICC置管接触导管部位前后、重置和护理导管以及更换敷料前后均严格执行手卫生,置管处消毒后禁止触碰,保证最大无菌屏障,正确的手卫生结合无菌不接触技术可以有效减少CRBSIo2.2 新

7、生儿低体重对于低体质量儿,张月沥等学者16认为应密切评估低体质量新生儿导管局部情况、血常规及全身反应等变化,勤观察,姜敏等学者17提出,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皮下脂肪少,穿刺时可首选肘下血管易暴露且粗直,成功率高,同时避开关节,容易固定,可更好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2.3 PICC导管留置时间学者任爱玲18认为新生儿PICC置管期间,应每日观察患儿导管周围皮肤有无皮温升高、变红等炎症,应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综合评估,经系统评估后在符合相关指征时进行更换或拔除。对于早产儿应加强护理,早日达到热卡量,由此便可停止营养液的摄入而早日拔除PICC导管,从而减少CRBS1的发生。2.4 置管人员经验及穿刺成功率

8、许莹等学者19认为置管前由各个PICC专科的高年资医护人员组成团队负责导管的置入与维护,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及护理风险;对于新生儿PICC护理人员,贺尹俊学者20认为定期开展规范培训是提高新生儿PICC护理质量的关键,由此提高PICC操作的熟练度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根据薄弱和关键环节制定专项专人管理系统,负责每日评估导管的功能性,以及分析导管可能预发的危险因素,从而避免导管相关感染;为提高穿刺率,张艳认为21新生儿行上肢静脉PICC置管有利于提高置管的成功率,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魏涛等学者22推荐优先选择经下肢静脉置入可降低总的并发症且一次性成功率更高,意见不-,有待考究,但由于

9、新生儿受血管、病情等条件影响,建议根据病情结合临床实际,选择成功率最高的部位置入导管。2.5 置管时的穿刺时间由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循证专业委员会指出23穿刺时长30min是新生儿PICC相关感染的保护因素,由此如何合理规划全程置入导管的时间是PICC操作者置管前应该统筹的关键工作,建议操作者置管前充分评估血管条件,并提前找出首选血管及备选血管做好标记,选择血管比较粗、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从而缩短无菌物品暴露时间,避免细菌吸附导管壁进入血管的危险性24,若穿刺过程不顺利或操作时间过长,应考虑重新消毒减少环境及无菌物品污染的风险25,新生儿血管壁薄,且弹性差,容易

10、造成穿刺失败,朱丽波等学者26认为穿刺困难新生儿PICC时,经超声引导可有效减少穿刺时间,并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2.6 输液接头的选择和消毒现市面供应的输液接头种类繁多,为了更好的预防导管感染,赵海霞27学者提出对于新生儿类特殊群体静脉输液时,使用无针分隔膜密闭式输液接头可降低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因此,选择合适的输液接头可更好预防CRBSI的发生,吴凯平等学者28认为消毒中心静脉导管的无针接头应使用独立包装的无菌乙醇棉片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郭怡雪等学者29认为PICC导管置入后微生物定植的主要部位之一就是无针输液接头处,在不更换接头时,PICC连

11、接端口的消毒护理人员应引起严格的重视,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全方位用力擦拭至少15s后待干。黎晓萍等学者30认为频繁更换输液接头会破坏PICC管道的密封性,为细菌的入侵提供的通道,故提示护理人员在进行PICC维护时合理规划输液接头更换时间。3 .集束化管理是指采取一些有循证依据的护理方法进行预防管理,帮助医务人员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及护理结局,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可以形象地阐述为被捆绑成一个集束,在同一环境和时间内实施,实践目标明确且具有序惯性31,如因患儿个体原因,由于过度活动而导致外露部分的导管接头及敷贴等附加装置欠妥善固定,学者谢春研究32显示,对新生儿PICC置管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发

12、现,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PICC导管的相关感染发生率。小结综上所述,发现导致新生儿CRBSI的因素涉多方面,本文主要以最具代表意义的手卫生和无菌术、新生儿低体重、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人员经验及穿刺成功率、置管时的穿刺时间及输液接头的选择和消毒六大方面做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对应,新生儿PICC作为危重新生儿救治过程中的生命线,在日常营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其群体特殊,PICC置管时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为了缩短置管时间及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希望患儿病情允许下逐步普及超声引导PICC置管,从根部解除部分CRBSI的发生;护理人员从评估、置管、维护及监测全程参与,并兼主导者,我们有责任且具有义

13、务对我们的行为负责。参考文献1付贞艳,权明桃,陈开永等.新生儿不同静脉置入PICC效果的Meta分析见护士进修杂志,2023,35(03):218-225.DO110.16821ki.hsjx.2023.03.006.2先疆燕,王荣丽,何文英.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3,20(01):27-31.DOI:10.16718j.1009-7708.2023.01.005.3吴旭红.新生儿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2):166-171.4华敏敏,夏磊,肖晴,等.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相

14、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见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第21卷:384-388.5韦艳红,王楠楠,薛梅.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7):182-185.6许燕萍,商祯茹,RobertM.Dorazio等.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儿相关性血源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第24卷(2):141-146.7华敏敏,夏磊,肖晴,等.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几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第21卷:384-388.8吕倩,陈茜,徐敏等.新生儿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几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

15、019,第18卷(6):587-589.9于娜,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体会几饮食保健,2023,7(12):126.10罗珍,熊照玉,陈海燕,新生儿PICC专科护士对临床护理决策认识与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34(8):30-33.11张英,陈铉欣.不同静脉P1CC置管对新生儿穿刺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几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第17卷(4):383-384.12朱晶文,张雪峰.早发及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分析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23,10(2):126-131.13薜柳,杨宏艳,刘飞,等.无针输液接头临床应用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3,第55卷(8):1239-1246.14王霞,孙众,赵路,等.输液连接装置安全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2023,第57卷(23):2821-2824.15Gorski1AzHadaway1zHag1eME,eta1.Infusiontherapystandardsofpractice.8thedJJInfusNursf2023z44(1Supp11):51-224.16张月沥,周碧琼,蒲林等.新生儿PICC置管后血流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3,第21卷(41):3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