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建设发展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港建设发展情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上海港建设发展情况一、上海港发展情况简介上海港位于我国沿海及长江两大经济带的交汇处,处于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国际、国内物流的重要节点上,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现代物流、保税、临港工业、信息和综合服务等多种功能,以集装箱、能源、原材料运输为主,积极开展国际邮轮和水上旅游客运,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安全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上海港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1996年党中央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之后,上海港的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快速增长,集装箱干线港地位逐步
2、确立。2023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7635.4万吨。按港口区域分,海港货物吞吐量70774.1万吨,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91.2%,内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861.4万吨,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8.8%;按照内外贸分,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41489.3万吨,内贸货物吞吐量完成36146.1万吨。2023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703.3万标准箱,自2010年起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上海港现有码头泊位主要分布在黄浦江两岸、长江口南岸、杭州湾北岸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在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也有一些客运码头及少量生产性泊位。(一)黄浦江上游港区位于卢浦大桥上游至闵行发电厂的黄浦江两岸
3、,现已形成为临港工业服务的企业专用码头和公用码头共同发展格局,吞吐货物以煤炭、矿建、件杂货为主。(二)黄浦江中游港区位于黄浦江卢浦大桥和杨浦大桥之间的城市中心区。该港区过去主要为公用码头,货类庞杂,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的上海港主体港区。自2003年以来,该港区货运功能根据城市发展要求逐步退出,重点发展客运、旅游、博览和公共服务等。(三)黄浦江下游港区位于杨浦大桥至吴淞口的黄浦江两岸,主要从事外贸件杂货、散货、集装箱、油品等货类装卸及水上客运,现已形成公用、货主专用码头共同发展的格局。(四)宝山罗泾港区位于长江南岸吴淞口至新川沙河口,以煤炭、矿石、钢铁等散杂货装卸、中转以及水上客运为主,主要为宝
4、钢、石洞口电厂等大型临港工业服务。(五)外高桥港区位于吴淞口以南的长江南岸,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以集装箱、油品运输为主的大型深水港区。(六)杭州湾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现有码头设施主要分布于金山石化工业区和漕泾化学工业园区和临港新城地区,是以服务后方企业的液体化工品、煤炭、重大件运输为主。(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浙江省舟山境内竦泗县洋山岛群中,以小洋山岛为主的北岛链连接方案。自2005年12月10日正式开港,目前已建成四期工程。2023年,洋山深水港区累计完成2023.2万标准箱。港区由长32.5公里的东海大桥与上海南汇芦潮港连接。(八)崇明三岛港区港口设施主要分布于崇
5、明、横沙、长兴三岛。2003年以来,上海市为了建设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基地,先后有振华港机、江南造船、上海港机等企业落户。二、上海港在推动港口发展方面的有关政策措施从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走势来看,上海港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两个时期的重大举措:一是一至三期长江深水口航道治理工程以及外高桥港区的建设,使港口生产规模在在21世纪初迎来一波飞速增长;二是洋山深水港区一至四期的建成投营,并设立了全球第一个保税港区,使港口吞吐量持续高速增长。期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市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及“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上海市
6、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等政策文件对上海港发展从港口基础建设、集疏运体系、区域港口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指导。三、上海港在打造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启示(一)港口深水码头能力不足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首先要成为东亚地区的贸易中心之一和转口贸易的重要基地,但上海港自建国以来在港口布局时基本延续依托现有地理条件和港口资源、以黄浦江为主的发展思路,港口主要分布于黄浦江两岸和长江口,但随着国际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长江口航道水深仅为7米,乘潮方能进出吃水9米的船,而当时正在成为远洋干线主要船型的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无法满载进出,深水港口成为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一是上海对长江口航道
7、开展疏浚和整治,实施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三期工程,使航道水深达到10米,基本满足目前国际上主力运输船舶的通航条件;二是跳出长江口,在洋山岛建设深水港区,开创了远离大陆依托海岛建港和陆岛联动营运、港城同步发展的新模式,也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体上海港基本完成由河口港向海港的转变。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船舶大型化对城市产业发展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全球围绕超级枢纽港地位的竞争不断加剧,未来港口在空间上都将逐步向河流入海口处转移,建造深水码头以参与国际竞争。所以,城市在发展制定土地使用规划时,应更注重深水岸线资源的保护,为未来港口的迁移预留充足的深水岸线。(二)上海本地货源减少,亟需深挖
8、货源地由于上海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主要以资金投入少、能源消耗少、占用土地少而附加值高的服务经济为主,并且随着集装箱货源的主要生成产业传统加工制造业在上海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及上海中低端制造业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上海本地生成的货源逐渐减少。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港口基础物流服务与庞大货流作支撑,因此上海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挖掘长江内河货源,大力发展江海联运与国际中转,2023年水水中转比例达到49.6%o其中,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快江海直达船型的研发和推广,从船舶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采取措施,推动洋山深水港区的江海直达,大力发展水水中转。二是在自贸试验区的契机下,对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9、沿海运输捎带业务、启运港退税业务在政策制度上进行了探索创新。三是上港集团通过长江战略的“点线面”布局发展沿江物流网络,即通过管理、资本和技术输出,以港口为基础,以物流为节点,以集装箱运输为龙头,以区域型枢纽港为核心,辅以次级“喂给港”,通过整合港口、航运、代理资源,培育长江集装箱市场,集聚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资源,形成一个区域性集货网络,最终形成以上海港为终端,辐射全长江流域的集装箱物流网络。四是2023年启动ICT项目(InIandContainerTermina1,内河集装箱中心),以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作为配套,长三角ICT项目扩张至在苏州、无锡等地内陆点,使上海港在空箱调运、内陆货物
10、集散、最后一段运输这三个方面,提供了打包式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制了物流产品,将内陆点港口进行更系统化管理。(三)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上海各类航运资源要素集聚效应明显、航运服务功能基本健全、航运服务能级有所提升,具备了一定的区域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但要素集聚度、功能完备和优质服务等依然偏低,尤其是在总部经济、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组织及高端海事服务竞争力方面与国际先进航运中心对比处于相对弱势。为此,上海采取了一系列促进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如下表所示),基本形成外高桥、洋山一临港、北外滩、陆家嘴洋泾、吴淞口等航运服务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四、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上海港国际航运发展面临挑战及应对措
11、施(一)面临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面对国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国际产业向越南等劳动力更廉价的国家转移,上海港国际航运发展面临诸多挑战。1全球货运增长放缓,对上海港口货运增量和物流发展带来瓶颈20092018年全球贸易平均增长率约为3.1%,而20012008年全球贸易平均增长率为12.4%,金融危机后的全球贸易平均增长率不及金融危机前的三分之一。全球贸易量的大幅下降、物流高速增长的红利消失会进一步导致全球大宗货量的减少与货运的结构性变化,在全球港口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这将不利于以货量为衡量的超大枢纽形成。加上近年来,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度调整阶段,全球经贸形
12、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航运市场受运力供给过剩影响长期处于低谷。国际反倾销调查、贸易保护主义频发,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世界贸易秩序受到挑战,国际经贸的严峻形势对对外贸易格局形成考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也进入了平稳增长的“新常态”,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迫使部分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甚至东南亚地区转移,对上海港口货运增量和物流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2 .境内外航运中心竞争激烈导致航运要素集聚难度加大国际方面,新加坡和香港在国际航运中心东移亚洲趋势下占据软环境优势,产业转移带来枢纽港客货分流压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面临竞争压力。国内方面,多个港口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加大航运
13、服务业体系建设力度。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航运产业集群很可能由地理集中向网络集中转变,单个航运服务企业就可以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提供航运服务,这意味着航运服务资源要素的争夺将更为激烈。3 .绿色环保和新技术对政府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绿色物流、绿色船舶逐渐成为交通运输领域新的发展趋势。随着绿色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各界对船舶技术标准有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船舶的运营成本,迫使上海港航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航运企业与数字化和电商平台联合发展趋势显现,自动驾驶船舶、全自动化码头、3D打印船舶备件等新技术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这些都对政府
14、的行政管理和规则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应对措施1 .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政策利用“境内关外”的政策对进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货物实施关税的优惠制度;以及利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运税收制度,对于离岸服务贸易税收进行减免。2 .提升国际航运标准和规则制定的参与度,增强航运产业引领能力加大在新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的探索力度,例如构建无人驾驶船舶等的国际化监管框架,吸引国际业务,允许在水域进行测试;构建航运大数据的国际标准体系;区块链背景下的海运商业模式新规等。提高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水平,同时针对绿色低碳化的航运业发展探索理念或技术上的
15、创新,以增强在全球航运领域标准制定方面的引领性。以现有法律体系为基础,不断丰富海事立法、司法以及法律仲裁的内涵,提升海事法律服务业在全球航运领域的参与度,形成有利于上海国际航运规则制定的环境。五、上海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从上海发展历史沿革来看,上海因港而起,港口的天然优势带动了上海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依港而兴,上海港口的内外辐射带动上海城市的运输能力、贸易能力、金融能力提高,吸引着重化工业和加工工业集聚,临港工业也逐渐得到发展;港城共荣,依托港口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上海带来了重要支柱产业,而上海城市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市场经济的健全、完善,也推动了港口功能转型,并拥有较高的自动化、绿色化发展水
16、平。但是,随着上海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多元化、综合性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城市自增长能力强劲,上海港城关系正逐渐进入城市“自增长期”阶段,上海城市系统发展逐步超越港口系统的发展,从总量上看单纯港口功能对上海的影响在逐渐减小,但仍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功能部门之一,且基于港口功能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成为的上海“五个中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上海因港而起、因港而兴,也将继续以港口、航运为主题之一,持续发展。六、铁路、航空与上海港口发展从集疏运功能角度来看,铁路运输方式的发展可与港口形成联动,强化海铁联运业务模式的发展。每个港口有自身的资源禀赋,港口通常从最早自身最具优势的构建集疏运通道,但是随着港口吞吐量规模的增长,单一集疏运方式可能将逐渐无法满足港口需求,港口通过多渠道拓展集疏运通道是必然的。上海港集疏运系统以公路、水路为主,2023年上海港公铁水集疏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