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及配套(13号地块)方案设计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及配套(13号地块)方案设计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住宅及配套(13号地块)方案设计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目录1设计依据1.1 国家/地方规范、标准、技术导则1.2 上位规划/政策2项目概况2.1 工程区位2.2 工程概述2.3 项目基本情况3项目区域自然条件3.1 地质条件3.1.1 区域地质、地貌3.1.2 场地地形地貌3.1.3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3.2 水文气象条件3.2.1 气候特征3.2.2 雨水资源3.3 小结4项目上位规划及相关要求5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本底分析5.1 项目下垫面情况及径流系数5.2 项目建筑布局及低影响开发设施可用建设场地情况5.3 项目竖向设计及场地排水系统5.4 场地污染源分析6海绵设计说明书6.1 设计原则6
2、.2 需求分析6.3 设计目标6.4 汇水区域划分6.5 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方案6.5.1 透水铺装6.5.2 下凹绿地6.5.3 雨水花园6.6 植物设计6.7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6.7.1 雨水控制和利用系统设置6.7.2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6.8 1ID设施维护与监测7海绵城市设计计算成果7.1 设计调蓄容积7.2 1ID设施调蓄计算7.2.1 下凹式绿地7.2.2 透水铺装7.2.3 景观水体调蓄7.2.4 雨水花园调蓄7.2.5 雨水收集回用设施7.2.6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核算7.3 指标计算7.4 设计成果计算表8工程图纸1设计依据1.1 国家/地方规范、标准、技术导则(1)海绵城
3、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3)(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420-2010)(6)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3;(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8)城镇内涝防止技术规范(GB51222-2017)(9)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
4、02)(1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13)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JGJ155-2013)(14)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15)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9-2012)(16)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17)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18)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19)成都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编制规定及审查要点(试行)(20)四川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DBJ51/T084-2017)(21)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2)海绵
5、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2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4)国家现行的其它给水、排水、卫生和消防等工程设计规范1.2 上位规划/政策(1)审查批准该项目方案设计文件;(2)建设条件通知书;2项目概况2.1 工程区位拟建“新建商品住宅及配套工程”位于。周边配套资源丰富,南北西均为代建市政道路,东面绿地。本项目整个地势场地内地势平坦,项目用地市政雨水、污水管网,供水、供电、电信等配套设施齐全,满足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图2-1项目鸟瞰效果2.2 工程概述(1)工程名称:(2)建设单位:(3)建设内容:本项目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约为15988.22?,总建筑面积
6、约49199.54r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3856.42n?,地下室建筑面积约:15343.12m2o本项目由8栋二类高层建筑,1栋多层公共建筑,两层地下室组成。(4)建设目标:住宅建筑用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1.2mmo2.3 项目基本情况表2-1项目基本情况(规划指标)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值位一、规划建设净用处面枳(参与容枳率和建筑座虔计算)15988.22m2二、规划总建筑面积:49199.54m2(-)地上建筑面积:33856.42r21.地上计容建筑面积:31976.44m2(1)的:31875.44占计容建筑面炽的比例(%)99.68%(2)三旺宅:101
7、.00占计容建筑面枳的比例(%)0.32%建设项目配套设施建筑面积:101.00m2A.物管用小(含不小于30行业主委员会活动室):101.m22.地上不计入容利率的建筑面料:1879.98r(1)架空部分(公共活动空间)面积:564.33m2(2)建筑物的外城外保温层及饰面区:1200.00m2(3)地下室附建设施:115.65m2(Z)地下室建筑面织及层数:15343.12m2(1)地下机动车库:13364.41m2(2)地下非机动车库:488.00n(3)1019.71m2(4)注设项目配套设旅471OOm2其中:A.物管用房:445.m2B垃圾用房26.00m2.日积率:2.00四、补
8、住面枳:建滨基底的面闪3197.64m2五、建筑鹿度:由建筑空度20.00%六、总馈地面积:5595.88m2七嫌增率:35.00%八、机动车位:388辆(-)地下停4位总数:388辆1、住宅停东位:383辆2、小区配套用房及物管用房停卡位:S辆九.刖动车停车位:325辆(-)地下非机动车停4位总数:325辆1、住宅非机动车停车位:319辆2、小区配套用房及物管用饱非机动车停车位:6辆十.全民健舟活动场所(含架空部分):400.00m2+-,市政公用设JS点位:30.00+.日照分析:日峰SR礴(成都市规划督埋技术规定(2017)日照分析所使用的软件:众智日照V12.0本项目共300户,通过日
9、照分析,其中292户住宅满足大寒日2小时的日照要求,8户为公日照分析结论:W(已在总图中标识),拟建建策对周边用地的日照影响满足成都市财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的要求.务注:面积计算规电依据民用建筑通用规范.建筑工程建筑面枳计算规范3项目区域自然条件3.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锦江区柳江街道潘家沟村10组,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平原与龙泉山过渡地段,划分为岷江水系H级阶地,平坦场地。拟建拟建场地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场地现状已场平。钻探时其场地孔口高程为488.17494.44m,最大高差为6.27m。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基岩产状122Z6oo场地地理位置图13.2 区域地质概况拟建场
10、区所处的地壳为一稳定的核块,东侧距龙泉山褶断带约45公里,西侧距龙门山褶断带约25公里,场区内无隐伏断裂,2008年发生的汶川8.0级强烈地震对场区影响较小,因此就区域地壳稳定性来说,场区处于周围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环境中的地壳相对稳定区,场区所在地未发生过破坏性的地震灾害。距离场地最近的断裂为磨盘山断裂,磨盘山断裂位于成都市区以北,自新都经磨盘山进入成都市区一环路北三段附近,从区域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性分析,磨盘山断层通过地区不稳定的微活动区;沿此断裂带的新都曾于1971年发生过3.4级地震。龙门山滑脱逆冲推复构造地带:经青川、都江堰至二郎山,绵亘达500余公里,宽2540公里。这是一个经历了多
11、次强烈变动的、规模巨大的、结构异常复杂的北东向构造带,近期无明显活动特征。区内的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应为稳定区。由成都市已有的地震地质研究成果和附近场地的勘察查明的场地地层结构特征等综合分析可知,无论从区域地震地质背景还是场地的工程地质总体特征而言,场地稳定性良好。3.2 场地地层据钻探揭露,该场地土层组成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1)杂填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ju+p)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含黏土卵石,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g)泥岩。现将各地层分述如下:杂填土:杂色、黑色、褐色,稍湿湿,松散,主要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组成,为低洼地形任意回填整平,未经压实,
12、含少量黏粒、风化岩块颗粒,出露在地表部分含植物根系,回填时间V5年,密实度差、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均匀性差,属高压缩性土,其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下具沉陷性(湿陷性)。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3.80I1OOm。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灰黑色,湿,软塑,成份以黏土矿物为主,含铁锦质氧化物,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属高压缩性土。主要分布在场地南侧原冲沟及鱼塘范围,均匀性差,缺失,层厚1oO4.50m。黏土:黄色、褐红色、灰黑色,可塑(局部夹薄层硬塑)状,稍湿湿,含铁锦质氧化物,少许结核,成份以黏性土为主,抽出时成柱状,切面稍有光泽,用手难搓成土条,干强度低,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裂隙较为发育、
13、裂隙面光滑,裂隙中有灰白色高岭土充填物。该层在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较为均匀,层厚0.7011.70m。含黏土卵石:灰色,湿,稍密,母岩以砂岩为主,中微风化,充填物以黏性土为主,卵石磨圆度好,呈圆亚圆形,级配较好,粒径以2040mm为主,最大可达60mm。卵石含量5055%,排列十分混乱,在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均匀性差,呈层状或透镜体,层厚0.302.10m。全风化泥岩:紫红色,全风化,以黏土矿物为主,结构基本破坏、有残余结构强度,含有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岩芯成细粒状或土状,局部夹强风化岩块,岩石软,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遇水极易软化、崩解,该层局部地段夹薄层砂质泥岩,
14、其砂质含量较大,需考虑其对土石方开挖的影响,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403.50m。2强风化泥岩:紫红色,强风化,泥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黏土矿物、长石、石英等;风化裂隙发育,裂面多充填泥质胶结及铁锦质锈染,岩芯多呈碎块状,遇水极易软化、崩解,岩石软,属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局部地段夹薄层砂质泥岩,其砂质含量较大,需考虑其对土石方开挖的影响,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504.40m。3中风化泥岩:紫红色,中风化,中厚层状构造、细粒结构,主要成分为黏土矿物、长石、石英等,风化裂隙一般发育,裂隙多充填泥质胶结及铁锦质锈染,岩芯多呈短柱状,采取率约80%90%,RQD指标约6080,岩石软,属极软岩,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遇水极易软化、崩解,该层局部地段夹薄层砂质泥岩,其砂质含量较大,需考虑其对土石方开挖的影响。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本次勘察揭露厚度为7.3023.00m。各风化带依据钻探取芯鉴别、室内抗压试验进行划分,基岩各风化带总体变化趋势是自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呈渐变趋势,并无明确的分界线,需加强桩基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