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全].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方案(一)粉尘职业病危害事故1作业现场呼吸性粉尘浓度超过接触浓度管理限制10倍以上,立即停止作业并向矿调度室汇报,调度室通知有关领导进行分析并处理。2、按照职业健康查体周期,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查体,发现疑似尘肺病人,应及时进行复查确诊并调离粉尘岗位。确诊后应及时上报并进行治疗。(二)有毒有害气体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1、采取有效个人防护进入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人员必须根据发生中毒的毒物,选择佩戴个体防护用品。进入半水煤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气等中毒事故现场,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进入液氨中毒事故现场,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穿气密性防护服,同
2、时做好防冻伤的防护。2、询情、侦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询问中毒人员、被困人员情况;毒物名称、泄漏量等,并安排侦查人员进行侦查,内容包括确认中毒、被困人员的位置;泄漏扩散区域及周围有无火源、泄漏物质浓度等,并制定处置具体方案。3、确定警戒区和进攻路线综合侦查情况,确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疏散警戒区域内与救援无关人员至安全区域,切断火源,严格限制出入。救援人员在上风、侧风方向选择救援进攻路线。4、现场急救(1)、迅速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2)、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月巴
3、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3)、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吸氧气。(4)、严重者立即送往医院观察治疗。5、排除险情(1)、禁火抑爆。迅速清除警戒区内所有火源、电源、热源和与泄漏物化学性质相抵触的物品,加强通风,防止引起燃烧爆炸。(2)、稀释驱散。在泄漏储罐、容器或管道的四周设置喷雾水枪,用大量的喷雾水、开花水流进行稀释,抑制泄漏物漂流方向和飘散高度。室内加强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3)、中和吸收。高浓度液氨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4)、关阀断源。安排熟悉现场的操作人员关
4、闭泄漏点上下游阀门和进料阀门,切断泄漏途径,在处理过程中,应使用雾状水和开花水配合完成。(5)、器具堵漏。使用堵漏工具和材料对泄漏点进行堵漏处理。(6)、倒灌转移。液氨储罐发生泄漏,在无法堵漏的情况下,可将泄漏储罐内的液氨倒入备用储罐或液氨槽车。6、洗消(1)、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储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2)、稀释与覆盖。对于一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气体泄漏,为降低大气中气体的浓度,向气云喷射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气云,同时可采用移动风机,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液氨泄漏,为减少向大气中的蒸发,可用喷射雾状水稀释和溶解或用含盐酸水喷射中和
5、,抑制其蒸发。(3)、收容(集)。对于大量泄漏,可选择用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到容器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4)、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三)高温职业病危害事故1轻症中暑的患者,让其迅速离开高温或日照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或阴凉处,适当吹风并给以清凉饮料,稍休息可恢复正常;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明显者可给以消暑药物,可很快恢复正常。2、重症中暑者,应送医院抢救治疗,根据病情分别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为主;昏迷者应积极处理昏迷,并要注意预防休克和脑水肿的发生。(四)噪声职业病危害事故1如果设备发生故
6、障,出现异常噪音或噪音指标超过国家最高标准时,要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开启备用设备并通知矿调度室。2、定期体检发现职工听力严重下降或出现严重烦躁情绪,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五)化学品职业病危害事故1、化学性皮肤烧伤处置(1)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污染的衣裤、鞋袜等;(2)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自来水冲洗创面1015分钟;(3)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抹油膏或红药水;(4)视烧伤情况送医院治疗。2、化学性眼烧伤处置(1)迅速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2)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3)如无冲洗设备,可把头埋入清洁盆水中,掰开眼皮,转动眼球洗涤。3、酸类(硫酸、盐酸)灼伤处置(1)灼伤处先用布擦拭干净,然后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2)灼伤处如用清水直接冲洗会造成局部灼伤部位受伤面积更加扩大,因为酸和水相遇会起到加速发热反应;(3)严重灼伤,立即送医院就医。(六)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1)发生急性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急救,并向院方提供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称等;(2)若不能立即到达医院,可采取现场急救处理:吸入中毒者,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向转移至新鲜空气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催吐的方法使毒物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