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申报书的课题设计论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申报书的课题设计论证.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申报书的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课程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课程育人,一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二是通过其他课程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育人主渠道,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但在一些人看来,其他各门课特别是专业课的主要任务还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见,真正的课程育人还任重而道远。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实践要求,从根本上源于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门课协同育人的格局未能形成。当前个别高校已经着手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实施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是这些试点还只是局部和零星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
2、研究、总结经验,以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整体方案。(2)课题界定课程思政是一种以立德树人为目的,以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为前提,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高校教育实践活动。(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依靠全党进行宣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大思政转型,可以看作大宣传理念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延伸和必然要求。围绕各门课程育人问题,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由来已久,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结束以后课程思政研究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学术界除捍卫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地位与作用之外,成果主要集中在:意义:刘建军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
3、教学是主渠道,而专业课学习等则构成微循环。微循环能够承担起协助和配合主渠道的作用,维护主渠道的安全,分担主渠道的压力。(2017)高德毅强调,课程思政有助于改变专业教师只教书不育德、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单兵作战的现象。(2017)高德胜曾提出,其他课程和活动的德育意义的发挥多是自在的,而专门的德育课程在道德教育方面则是自为的。自为必须以自在为基础,而自在也需要上升到自为的层次。(2011)问题和成因:刘建军指出,当前主要问题:主渠道超载、微循环闲置。“(同上)高德毅强调,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格局未能有效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
4、领之间的关系全课程育人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二是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正确处理好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三是在队伍建设上,不能统筹处理好育才能力和育德能力的关系。(同上)赵刚认为,正是因为对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结合什么和怎样结合没有科学回答,才会造成专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上的孤岛现象。(2016)对策:沈壮海提出,应该自觉强化课程教学的教育意识积极探索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和艺术更要及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课程的教师都认真践履育人职责的制度和机制。(2006)高德毅结合上海经验,分别从改革理念改革思路和改革框架和路线图三个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了谋划,具
5、体做法是将高校所有课程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2017)侯志军等侧重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其他各门课在教学中要分别实现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2017)国外高校虽然没有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词,但同样也面I缶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与价值观培养关系的问题,其相关研究散见于教育、意识形态教育、政治文化、公民教育、政治社会化的有关论著中。如有学者指出,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学校课程应能产生价值一致、道德同质的工具。(艾普尔,1990)还有学者提出德育进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中,多重主体在系统内部发生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菲洛诺夫,2016)基于此,有学者强调
6、学术课程在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一个沉睡中的巨人学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如果我们不能把这种课程利用为培养价值观和伦理意识的手段,我们就正在浪费一个大好的时机,因此,要将课程作为道德观培养的手段。(李克纳,2001)以上成果为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课程思政是一个新话题,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还非常薄弱,目前的研究尚存以下不足:第一,研究某一方面的多,系统研究的少;第二,总结经验现象的多,研究基本理论的少;第三,同质性研究多,研究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少;第四,地方办法多,普遍对策少。(2)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选题意义:首次将课程思政作为整体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思
7、想政治理论课的改进与加强为契机,进一步认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律;从协同效应视角,进一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和大学生成长三大规律。研究价值:有助于坚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初心,为大学生一生的成长寞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师坪课堂教学的真理性与情感性、科学性与人文性、规律性和价值性紧密结合;有助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1)课题理论依据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
8、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建议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2015年,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明确,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鼓励支持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
9、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类课程二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中,所有课都要上出思政味,所有老师都要挑起思政担,从而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具体目标有三:高校课程思政的学理依据和建设内涵研究;高校课程思政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
10、会贯通研究;实现高校课程思政从专人向全员的转化研究。(3)研究内容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价值性;高校课程思政的学理依据和建设内涵研究;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和成因研究;高校课程思政的设计和执行研究;高校课程思政方案评估;高校课程思政改进与展望。(2)研究假设课程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是一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课程观。解决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关键是协同什么和怎样协同。是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更加突出,是否有利于其他各门课育人真正做到帮忙而不添乱,是否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
11、论课育人的协同效应,是衡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非成败的标准。(3)创新之处选题比较新颖;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注重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并引入切实可行的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评估及边探索、边总结、边改进等环节。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自觉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为研究视域,选择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从理论历史现实三大维度,就课程思政的设计、执行和反思展开全程研究,以期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整体方案。
12、(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追踪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归纳有价值的信息,对研究设计及时地补充与完委QO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去等,了解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行动研究法: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通过小范围内改革,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个案研究法:在某学校寻找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跟踪地分析、训练并总结成果。经验总结法:总结国内外的实践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2)技术路线资料收集与高校课程思政现状调研一规划确定研究范围一高校课程思政现状(问题)分析T高校课程思政发展趋势及需求分析总体改善思路与设计T综合改革方案执行一方案评估与反思T新方案和新建议执行。(
13、4)实施步骤研究前期工作(XXXX年X月XXXX年X月):开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同年XX月,参考专家意见,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进一步修改课题研究总体框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专题研究计划。研究中期工作(XXXX年X月XXXX年X月):开展文献查阅和调研访谈,搜索、整理和归纳资料(含实践)等;通过文献分析对有关概念、观点做出解释,并进行系统的理论论证等;撰写相关论文。研究后期工作(XXXX年X月XXXX年X月):采取深度访谈法等,寻求对课题论点的更深入和更丰富的认识;撰写相关论文。研究结项工作(XXXX年X月XXXX年X月):撰写研究报告;通过分工合作撰写论文;根据各方面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项目研究,提交最终研究成果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