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重点.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011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力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材料力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材料力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材料力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材料力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重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材料力学重点及其公式材料力学的任务:(1)强度要求;(2)刚度要求;(3)稳定性要求。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 )小变形假设。外力分类:表面力、体积力;静载荷、动载荷。内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即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附加相互作用力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拉伸或压缩;(2 )剪切;(3 )扭转;(4 )弯曲;(5 )组合变形。静投荷:载荷从零开始平缓地增加到最终值,然后不再变化的载荷。动载荷:载荷和速度随时间急剧变化的载荷为动载荷。失效原因:脆性材料在其强度极限。破坏,塑性材料在其屈服极限b,时失

2、效。二者统称为极限应力理想情形。塑性材料、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匕=,t = -,强度条件:crmax = cr,等截面杆V A Znax41 .轴向拉伸和压缩应力和应变的概念:应力:杆件截面上内力的分布集度应变:物体内彳王一点因各种作用引起的相对变形P dP应力:pnlimeCne正应力、切应力。变形与应变:线应变、切应变。先弟AA dA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样标距/,拉伸后试样标距4 ;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样直径4 )d = dd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号dd,a泊松比:8 = -V8 = -V E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a从x轴正方向逆时针

3、转至外法线的方位角为正)a=Pa=%2T n2cos a =cos a .A=匕 sina = sin 2a = sin 2a2 2A胡克定律:/二叔EA单轴应力下胡克定律:二qE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7max许用应力: ,(脆性材料5, = 外 ,塑性材料b” =)n强度指标:比例极限bp 应力和应变成正比时的最高应力值%弹性极限一只产生弹性变形的最高应力值屈服极限 一应力变化不大,应变显著增加时的最低应力值%强度极限一材料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I pl外力偶矩计算公式:|心=9.55乂1()3产匚(P功率,转速)ll r! min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强度条件:TTT计算公

4、式:T = pimax = R = IpIpwp圆截面几何参数:(a )实心圆Ip=AD WP=D,7 tt(D4-d4) 而“ 八 117万CP八(b)空心圆 Ip =-=(1- ) , Wp=-(-a )3232lo2 .扭转da =D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rmax = rWp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 : r = G/E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y和切变模量G之间关系式:G =2(1+ v)圆轴扭转时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正应力 er。= rsin2切应力 = zcos2a圆轴扭转时的变形:相对扭转角(P = 2(rad)单位长度扭转角(p =字=二(rad/m)GIPax GIP圆轴

5、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dnax = Sdx GI pGIp3 .弯曲应力弯曲内力与分布载荷q之间的微分关系Q)= q(x);叱=Q(x);巨型=吗=夕(x)dxaxdx. ax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o二吗4d)“pDa =28FSM图与外力间的关系a)梁在某一段内无载荷作用,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弯矩图为一斜直线。b)梁在某一段内作用均匀载荷,剪力图为一斜直线,弯矩图为一抛物线。c)在梁的某一截面。幽H = Fs(x) = 0 ,剪力等于零,弯矩有一最大值或最小值。dxd )由集中力作用截面的左侧和右侧,剪力工有一突然变化,弯矩图的斜率也发生突然变化形成一个转折

6、点。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0=F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二聆 M,丁W几种常见截面的最大弯曲切应力计算公式(52仙,为中性轴一侧的横截面对中性轴z的静矩,b为横截面在中性轴处的宽度):rmaxfSmbl.矩形截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Tmax3FS 3 F、2bh 2 A工字形截面梁腹板上的弯曲切应力近似公式r=Th轧制工字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计算公式rmax圆形截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汇max3 (tzD2/4) 3 A圆环形薄壁截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rinax = 2弯曲梁危险点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T作用时的强度条件:br3 = Ver2 +4r2 a

7、 或 ar4 = Ver2 +3r2 a(其中cr = - )n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梁的合理受力(降低最大弯矩M仙*,合理放置支座,合理布置载荷,合理设计截面形状塑性材料:口二口/,上、下对称,抗弯更好,抗扭差。脆性材料:口/口,采用T字型或上下不对称的工字型截面。等强度梁:截面沿杆长变化,恰使每个截面上的正应力都等于许用应力,这样的变截面梁称为等强度梁。4 .梁弯曲时的位移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当梁上有几个载荷共同作用时,可以分别计算梁在每个载荷单独作用时的变形,然后进行叠加,即可求得梁在几个载荷共同作用时的总变形。d2w M (x)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一r = 即 EIw =-M(x)

8、dx EIelw梁的转角方程:9 =dx梁的挠曲线方程:W = -JJ简单超静定梁求解步骤:(1)判断静不定度;(2)建立基本系统(解除静不定结构的内部和外部多余约束后所得到的静定结构);(3 )建立相当系统(作用有原静不定梁载荷与多余约束反力的基本系统);(4 )求解静不定问题。5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应力状态的分类:单向应力状态单元体中三对应力面上只有一对面上的应力不为零,平面应力状态单元体中三对应力面上有两对面上的应力襁零空间应力状态单元体中三对应力面k的应力均不为零二向应力状态分析一解析法(7 + (7(7 (7(1)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av -aT+ -cos 2a 一 0,sin

9、2asin 2a+ 丁 cos 2a人*(2)主平面、主应力主平面方向:tan 2ao = 一主应力bmaxbmin(3)最大切应力及其作用面o -av作用面方向:tan 2al =-2rxy切应力naxGin J(4)空间应力状态r最大切应力maxbpnax最大正应力(5)空间主应力状态下的广义胡克定律I(一)5” = 6(6 )四种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o-r2 = v(a2 +)%)- +。2 _。3)一 +(%6 .组合变形斜弯曲:两相互垂直平面内平面弯曲的组合tan 6 = /- tan cp轴向荷载与横向均布荷载联合作用时杆件截面底部边缘和顶部边缘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bmaxbmin二

10、Fn 土 Mmax A 偏心拉伸(压缩):bmax5nin=+区+竺_ A _ W:弯扭组合变形时圆截面杆按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表达式:?口 , 4=Vm2+0.75T2 t圆截面杆横截面上有两个弯矩M y和M2同时作用时,合成弯矩为:圆截面杆横截面上有两个弯矩M y和Mz同时作用时强度计算公式:Vm2+0.75T2;+M;+0.75 ct7F2EI等截面细长压杆在四种杆端约束情况下的临界力计算公式:Fcr =彳(4)27T2E细长压杆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T-A7.压杆稳定压杆稳定的概念:指压杆保持或恢复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压杆的约束条件:(a)两端钱支 =1(b)一端固定、一端

11、自由 =2(c )一端固定、一端较支/ = 0.7()两端固定 =0.5压杆的长细比或柔度计算公式:几=邑欧拉公式适用范围:(1)大柔度压杆(欧拉公式):即当2,其中47T2E、 Mv M_(1)应力计算 er =-z - yI Iyz(2 )中性轴一般地不垂直于外力作用线(或中性轴不平彳亍于合成的弯矩矢量):(2 )中等柔度压杆(经验公式):即当4 AAP,其中儿二时,(ycr = a-bA Fcr = crerA(3 )小柔度压杆(强度计算公式):即当4 4,时,=*。P压杆的稳定校核(1 )压杆的许用压力:/=H ,(b为许可压力,4,为工作安全系数。)(2)压杆的稳定条件:b = n

12、0bL(夕为稳定因数)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改变压杆的约束条件,合理选择材料8 能量法线弹性杆件的应变能:轴向拉伸(压缩)2EAT2l圆轴扭转匕=丁-2GlpMU梁弯曲(不计剪力影响)匕=N匕A组合变形的应变能:匕=I需袈X +J嘿4 a 人 a匕卡氏第二定理:1 dF;图1-4惯性矩的概念惯性矩和惯性半径惯性矩:平面图形对某坐标轴的二次矩,如图I -4所示。/、= fdA=L ydA量纲为长度的四次方,恒为正。相应定义j邛”收为图形对y轴和对z轴的惯性半径。nn组合图形的惯性矩。设I6I为分图形的惯性矩,则总图形对同一轴惯性矩为Z =Z I L=ZLi ( i -7)若以

13、表/=1 J /=1 -示微面积dA到坐标原点0的距离,则定义图形对坐标原点0的极惯性矩(1-8)因为 p2 = y2+z2所以极惯性矩与(轴)惯性矩有关系 =(y2 + z2)M= /v + lz(1-9)式(I -9 )表明,图形对任意两个互相垂直轴的(轴)惯性矩之和,等于它对该两轴交点的极惯性矩。下式 Iyz=AyzdA( I -10)定义为图形对一对正交轴y、Z轴的惯性积。量纲是长度的四次方。Iyz可能为正,为负或为零。若y , Z轴中有一根为对称轴则其惯性积为零。平行移轴公式由于同一平面图形对于相互平行的两对直角坐标轴的惯性矩或惯性积并不相同,如果其中一对轴是图形的形心轴(y ,zc)时,如图I -7所示,可得到如下平行移轴公式A L=L +b2A图1-7平行移轴公式4 ZcIyz = &zc + ClbAfy = fdA = (ZC + a) dA = ZC2 dA + 2azcdA + a2 dA简单证明之:其中J/cdA为图形对形心轴的静矩,其值应等于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