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大纲之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学史大纲之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美学史大纲之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第十九章王夫之的美学体系中国古典美学在明末清初进入了自己的总结时期。这一时期的标志,是王夫之的美学体系和叶燮的美学体系。王夫之不仅是一位哲学大师,也是一位美学大师。他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唯物主义美学体系,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总结的形态。王夫之美学体系中的情景说,对诗歌意象的基本结构作了具体的分析。王夫之反复强调,“诗”不同于“志”(或“意”),“诗”也不同于“史”,“诗”的本体乃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王夫之美学体系中的现量说,对审美观照、审美感兴的基本性质作了深刻的分析。王夫之指出,“现量”具有三层涵
2、义,即“现在”义、“现成”义和“显现真实”义。他用这三层涵义对审美观照、审美感兴的性质进行规定。他指出,美是天地间的景物所固有的。诗歌意象在本质上乃是对于自然美的真实反映。这种真实的反映,是通过审美感兴即瞬间直觉实现的。这样,他就把审美感兴、审美直觉和唯物主义反映论统一了起来。王夫之在情景说和现量说的基础上,对诗歌意象的整体性、真实性、多义性、独创性等特点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命题。王夫之对诗歌意境的分析,也有许多独到的地方。一、王夫之的美学著作:1、王夫之是清初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代表作:诗译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南窗漫记一合称姜斋诗话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2、王夫之、叶燮(中国美学
3、史上的双子星座)3、王夫之美学思想也有一些陈旧落后的东西,恪守封建伦理规范和儒家诗学规范,用很激烈的词句抨击杜甫等二、王夫之的情景说1、王夫之继承了王廷相一一“意象”是诗的本体(1)王夫之明确地把“诗”和“志”“意”加以区别:“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志”“意”不同于审美意象一首诗好不好,不在于“意”如何,而在与审美意象如何(王夫之否定了“以意为主”的说法)(2)王夫之又明确地把“诗”和“史”加以区别:“诗,“即事生情,即语绘状”,要创造“意象”(审美意象)“史”一一虽然也剪裁,却是“从实着笔”(不是审美意象)2、诗歌“意象”的基本结构的具体分析一一“情景说”(1)王夫之:诗歌意象就是“情”与
4、“景”的内在统一,这是诗歌意象的基本结构(“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2)“情”与“景”的统一是内在的统一,而不是外在的拼合,不是机械的相加(“情生景,景生情”“景以情合,情以景生”)(3)诗歌意象的类型:“情中景”、“景中情”(特殊)、“人中景,景中人”(以上论述的本意是反对为“情”“景”的结合规定几个死板的模式,情景结合的具体形态可以多种多样的)(4)怎样才能实现“情”“景”的内在统一?王夫之认为在直接审美感兴中实现的,在直接审美感兴中“情”与“景”自然相契合而升华,从而构成审美意象三、王夫之的现量说1、审美意象必须从直接审美观照中产生一一王夫之认为这是审美意象的最基本的
5、性质(即“现量”)2、王夫之引进“现量”不仅为说明审美意象的基本性质,还说明诗人对客观景物的观照怎样才是审美的观照(深刻之处)3、“现量”三层涵义:(1) “现在”义:“现量”是当前的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不是过去的印象(2) “现成”义:所谓“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现量”是瞬间的直觉而获得的知识,不需要比较,推理等抽象思维活动的参与(3) “显现真实”义:“现量”是真实的知识,是显现客观对象本来的“体性”“实相”的知识,是把客观对象作为一个生动的、完整的存在来加以把握的知识,不是虚妄的知识,也不是仅仅显示对象某一特征的抽象的知识“现量”说是以承认自然美的存在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的,客观景
6、物存在着固有的美,然后才有可能实现审美观照,并在审美观照中产生审美意象4、王夫之把审美感兴、审美直觉和唯物主义反映论统一了起来一一王夫之美学思想中最深刻的内容5、王夫之强调了主体的审美心胸是实现审美观照的必要条件(纯洁、宽快、悦适、充满生机勃勃的心胸)四、王夫之论诗歌意象的特点:一关于诗歌意象的整体性贯通审美意象的“血脉”,不是“词”的连接,也不是“意”的连接,是在直接审美感兴中的自然的连接。王夫之称之为“神理凑合”或“以神理相取”,又称为“里势此外,从词、意的逻辑联系是不能把握它的整体意象的,只有反复涵泳,才能把握它的内在血脉(即审美感兴的“逻辑”)产生兴观群怨的前提二关于诗歌意象的真实性1
7、、“现量”的“显现真实”有两层涵义(即审美意象真实性的两层涵义)(I)第一层:直接审美感兴中所产生的审美意象,不仅仅局限于显示客观事物的外表情状(“物态”),而且要显示事物的内在规律(“物理”)一一这里的“理”不是儒家经典的教条,也不是逻辑概念的理,而是通过直接审美感兴所把握的理诗歌审美意象是要显示“理”的,但不是逻辑思维的理,而是在直接审美感兴中所把握的“理”,这样就把“兴趣、妙悟、理”统一起来了(2)第二层:直接审美感兴所产生的审美意象,应该显示客观事物作为一个完整存在的本来面目,而不应该用主体的思想情感、语言的框框去破坏客观事物的完整性(“现量”的特点之一:能够保持客观事物的完整性)为什
8、么审美意象是“情”与“景”在直接审美感兴中相契合而升华的产物?“情”必然通过“景”来表现,所谓“悲喜亦于物显,始贵乎诗”;客观景物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三关于诗歌意象的多义性一一“诗无达志”命题“诗无达志”:诗的涵义具有宽泛性和某种不确定性,即诗歌的审美意象具有多义性(Y诗歌的审美意象是从直接审美感兴中产生的),因此对于欣赏者来说,诗歌审美意象就具有美感的丰富性(1)为什么“现量”具有多义性?一一“现量”的一个特点是能够保持客观景物的完整性在“现量”中,诗人并不用自己特定的情意去分割、缩减、破坏客观景物的完整的存在“现量”是“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即审美意象是诗人直接面对客观景物时,瞬间的感兴
9、的产物,不需要有抽象概念的比较、推理。因此审美意象蕴涵的情意就不是有限的、确定的,而是宽泛的,带有某种不确定性(2)王夫之由上得出主张:把诗与议论严格区分开来,反对以议论入诗(诗VS议论)(3)王夫之强调乐府诗应以“声情”取胜,强调咏史诗应“于唱叹写神理”(乐府诗VS咏史诗)四关于诗歌意象的独创性1、含义:由于诗人每一次审美感兴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重复的,因此由审美感兴产生的审美意象就必然是新鲜的、独创的、不可模仿的2、王夫之(1)尖锐的批评了在诗歌创作中立门庭、讲死法的风气(2)尖锐的批评了在诗歌创作中公式化的倾向五、王夫之论诗的意境1、诗意境的特点:(1)虚实结合(2)对影、声的强调:
10、取之象外、善于取影(“意境”的内涵比“意象”丰富;“意象”的外延大于“意境”)2、王夫之对比王维与杜甫的诗:杜甫诗特点:“即物深致,无细不章”(“工”)一一取象:创造一般审美意象王维诗特点:“广摄四旁,圜中自显”(“妙”)一一取境:取之象外,创造意境3、“以神理相取,在远近之间”是对已经很好的描绘指虚实结合,不即不离的意境必须在直接审美感兴中得到六、魏禧论“惊而快之”与“乐而玩之”1、魏禧:关于壮美和优美的论述魏叔子文集卷十文激g。叙(1)风水相遭,阴阳交错,产生了“文”(美)(2)风水相遭有轻有重,因此“文”(美)也就有两种不容的类型X(3)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美引起不同的美感心理:“惊而快之”
11、“乐而玩之”(这是过去没有的)(4)这两种美都是阴阳自然之动,天地之至文,不可以偏废“物我两忘,物我同一”欣赏“壮美”的心理状态一一“惊而快之,发豪士之气”2、魏禧说的“文”,不论是壮美还是优美,自然美还是艺术美,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姚鼐谈优美VS壮美:(1)文章的美分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两种类型,只有圣人才可将其统一(2)虽有所偏胜,但不能偏废(3)比较起来,阳刚之美的地位高于阴柔之美第二十章叶燮的美学体系叶燮是一位在中国美学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叶燮的原诗是中国美学史上最重要的美学著作之一。叶燮在原诗中建立了一个以“理”“事”“情”“才”“胆”“识,“力”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是一个相
12、当严密的唯物主义美学体系。和王夫之的美学体系一样,叶燮的美学体系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一种总结的形态。叶燮美学体系中的理事情说,包含有艺术本源论和美论(关于现实美的理论)这两方面的内容。叶燮认为,宇宙万物的本体是“气“气”的流动,就有了“理”“事”“情“气”的流动,也就是美。所以现实美与客观“理事”“情”是统一的。任何艺术作品都是“理”“事”“情”的反映。也可以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是现实美(“天地自然之文章”)的反映。这是十分鲜明的唯物主义的艺术本源论,是叶燮全部美学的基石。叶燮认为,诗歌并不是实写“理”“事”“情”,而是“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情,用以为情”。诗人所创造的是艺术境界(即审美意象)。
13、艺术境界是从对于“至理实事”的“妙悟”(即直接审美感兴)中产生的,它的特点是“虚实相成,有无互立,取之当前而自得”。这就是他的审美意象论。叶燮在这一审美意象论中,把审美感兴(“妙悟”)和唯物主义反映论统一了起来,把审美意象和艺术的真实性统一了起来,表现了他对于形象思维的深刻理解。叶燮的才胆识力说,是关于艺术创造力的理论。叶燮认为,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力,包括“才”“胆”“识”“力”四种因素。他把这四种因素都放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而把艺术创造力的概念和艺术真实性概念统一了起来。叶燮主张“文”与“质”的统一,诗品与人品的统一。他对这两个传统的命题作了补充和发挥,提出了“处异则志不能不异
14、”、“作诗有性情必有面目”等命题,以及诗人的“胸襟”决定诗歌作品深层意蕴的重要思想。叶燮对诗歌史上“正”、“变”、“盛”、“衰”的关系作了详细的分析,有力的论证了“变”和“创”的合理性。叶燮的艺术发展观极为深刻,是叶燮美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叶燮主张艺术意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反对单一化、标准化。他从三个角度对这个主张作了充分的论证。叶燮的整个美学体系处处贯穿着对于艺术上的教条主义、复古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强烈的批判精神。当代学者金克木认为,叶燮的原诗“几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它不但全面,系统,深刻,而且将文学观和宇宙观合一”,“组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金克木还说,叶燮建立的美学体系“很有近代、现代
15、意味”。这是十分精当的评价。叶燮确实可以被称为是中国十七世纪的伟大思想家而毫无愧色。在中国古典美学的银河系中,王夫之和叶燮的美学体系这两个巨大的恒星构成了光辉灿烂的双子星座。他们将永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所敬仰。一、叶燮和原诗1、叶燮的社会政治思想是比较进步的,他对封建社会抱有一种批判的态度;在哲学上,叶燮是一位朴素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家,主要受王充以来的元气自然论的影响。2、原诗分为内、外篇:“内篇标宗旨也,外篇肆博辨也”3、原诗两大显著特色:(1)理论性和系统性(2)批判性和战斗性二、叶燮论“理”“事”“情”1、叶燮在原诗内篇对艺术下了一个定义:“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1)诗和画作为客观世界的审美反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2)诗和画所反映的对象和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应该互相渗透,互相补充2、南宋唯物主义思想家叶适:(“理事情”说一一即唯物主义本源论)一一这是叶燮发展叶适提出的叶燮:“理”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事”客观事物运动的过程“情”一一客观事物运动的感性情状和“自得之趣”“气”:万事万物的本体与生命就是“自然流行之气”(美的本质就是气的运动)3、叶燮对现实美的几点看法(1)美的本质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