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军乐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军乐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先秦军乐研究2023-06-1019:22叶妙佳曾桢音乐生活订阅2023年5期收藏关键词:周礼乐器音乐叶梦佳曾桢“军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中释义“军队在比武、行军、阅兵和战斗时演奏的音乐。中国汉代从北方民族传入中原的鼓吹曲,是由钮,鼓、箫、笳等打击、吹管乐器合奏的器乐。中国军事大辞典对于“军乐”的注释:“古代军中使用的乐器,古代军乐以管乐、打击乐器为主,可以用作娱乐,又可以用于指挥联络。”1因此可知,军乐是一种主要用于军队中的音乐,常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二者组成,演奏的活动和场合很多,最常见于战斗场景和战争胜利以后的庆典。先秦时期,封建制度还未建立,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当时音乐的发展,为军
2、乐的发展奠定了亶要的基础。在各种典籍中,关于先秦时期军乐的史料记载甚少,但在少量的史料中,仍能找到军乐的相关记载。因为“军乐”二字最早出现于汉代文献礼乐志,所以本文有关“军乐”的内容特指与军队有关的音乐。一、先秦军乐的配备(一)乐人相传在黄帝时期就有了专门的乐师论,尧时期有乐师质等。商代有专门的音乐机构,并且就有专门服务于军乐的乐师。西周时期,礼乐制度完备,是“军乐1发展的萌芽时期。在宫廷音乐机构中,有各种乐人存在,他们名称各异,分工细致,身份可能是宫廷音乐机构的管理者,高级表演家,或者乐伎、侍婢。军乐最重要的是演奏,这是对音乐的一种呈现。根据以下文献记载: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敖六鼓、四金之音
3、声,以节声乐。敬为鼓而辩其声用。以贲鼓鼓军事周礼春官乐师凡军大献,教凯歌,遂倡之。”周礼春官铐师1军大献,则鼓其恺乐。凡军之夜,三馨皆鼓之,首罄(cao)亦如之。2由此可知,西周畴期,对于军队所需内容的不同,乐师们的分工也不同,有专门负责演奏军乐的乐人“鼓人二其所演奏的乐器是用于军事战争的“藁鼓”;还有战争胜利时,由乐师禅师等乐官负贲凯旋之乐的演奏。在庞大的宫廷音乐机构中,也有担任军乐管理者的乐人。据周礼卷官宗伯大师中记裁的相关论述: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绍吉凶。反映出有关西周时期的音乐管理有两个特点:一是当时音乐家会在名前加师字,以此来表示他们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隶属于音乐机构的管理者
4、,例如:师旷.师文等;二是音乐管理者可通过军乐向国人宣告征战的吉凶。周礼记载的相关论述1舞师掌教兵舞,文献直接表明西周时期当时的军队中用乐丰富,不仅有专门乐师演奏、教授军乐,还有与军乐有关的“军将”存在,由乐官“舞师”负责教授。(二)乐器军乐与其它乐种的不同是由于音色、旋律上的不同,而音色的不同是由于乐器使用的不同。无论是战场上的“金戈铁马0,还是战后凯旋而归的胜利庆祝,都是以琴瑟为代表的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只有以打击乐器和管乐器才能与当时的景图相融合。相传公元四五前年前,炎帝、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涿鹿之战中,炎帝和黄帝就在战争中用到了军乐,不过当时的军乐比较简单,就是靠呐喊和鼓吹来增强士气,激
5、发士兵的斗志,奋勇杀敌,取得战争的胜利。到了夏.商时期,军乐由打击乐和吹奏乐两者结合而成,鼓占有重要地位。西周时期是礼乐治国,所以,当时的音乐得到高度发展,当时的音乐种类繁多,制作精良。根据当时我国最早的专业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分类法可知,当时打击乐器有鼓、钟、磬、铃等,吹奏乐器有战、笙、箫等。郑玄注引的兵书载:“王者行师出军之日,授将弓矢,士卒振旅,将张弓大呼,大师吹律合者。商则战胜,军士强;3周礼夏官大司马的记栽得知的:“中春,教振旅,辨鼓、锌、镯、饶之用。中冬,教大阅。可知,西周时期,大司乐不仅要负责战争时军乐的演奏,来完成战场上军事活动的执行,还要教授民众分辨鼓、铎、锡、钱乐器,不同的身份
6、者,执掌不同的乐器,民众听辨不同的乐器,根据节奏、音色、长短来完成命令。由于军乐在作战和操练中能重震君威和鼓舞士气,军队领导也将军乐用于国家军事训练和行军布阵过程中,各类之间乐器相互配合,根据乐器音色的不同,使其在军事作战中承担着不同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军乐所采用的乐器主要以鼓、铎、钱等打击乐器为主。春秋战国时期继承和发展西周时期的战争礼,国语晋语五记载:“乃使旁告于诸侯,治兵搬旅,鸣锤鼓,以至于宋。4军队在战争前的行军过程中,军乐在乐器的使用上与西周时期大致相当,也是以鼓乐为主。二、先秦军乐的乐辞音乐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据乐记乐本篇事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之为节礼节民心”5礼乐对人能够起
7、到节制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理社会、国家。军乐隶属于礼乐制度,同样规范人的行为,引导人的道德思想。军歌也从属于军乐的一种,常常作为军人日常训练的口号和思想道德的宣导。在军歌中对人行为起到最大的调节作用的是“乐辞工与乐辞”有关文献记载甚少,但仍可找到零星的材料。最早的是诗经出车小雅:“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獴犹于夷”6这段文字是西周初年周宣王所作,乐辞反应出将士们出师和凯旋后的情景,歌颂将士强烈的爱国热情。诗经秦风无衣记载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团这段乐辞中,可以看出泰国士兵们同仇敌汽、共同进退、保家卫国的精神,歌词真实感人、壮烈激昂。后来的战国田单
8、的为士卒倡辞1可往矣!宗庙亡矣!云曰尚矣!归于何党矣”这段乐辞简短有力,展示出齐国将士们在存亡关头,慷慨激昂,极大的鼓舞了士兵上阵杀敌的勇气。还有楚辞国殛中记我的子现蜿兮为鬼根8虽然是哀悼楚国阵亡将士的亡灵,但歌颂楚国军人生前为了保卫国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与国共存亡的壮烈场面.先秦时期,军乐中的乐辞,不仅可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还可以表达人们对于战争的怨恨.忧伤之情。军乐的乐辞的在军队中的传唱,可以未实现对军人们思想上的引导,激发将士们勇猛无畏的精神,坚定军人的誓死保家卫国的意志O三,先秦军乐的实际运用先秦时期,军乐主要包括在战场上使用的征乐和战争胜利后的.凯乐工(-)“征
9、乐”早在炎帝、黄帝时期,由于两族与蚩尤交战,而我们祖先用简单的军乐促使将气大振,同仇敌忤,在战场上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勇猛,战胜了外族的侵略,由此作为战场上使用军乐中征乐1的开端。西周时期,周公推行礼乐治国,军乐更加被运用于军事作战当中。据文献记载周礼夏宫大司马的记载得知的:“中春,教振旅,辨鼓、锌、错、锐之用中夏,教菱舍,如振旅之阵。中军以孽令鼓,司马振铎,鼓行,鸣镯,车徒皆行,及表乃止”吴子应变篇载:“鼓之则进,金之则退。”司马法严位栽:“起、躁,鼓而进,则以铎止之。”9从中可以看出,先秦时期的战争中,领队者用军乐对士兵发号施令,士兵根据军乐的不同行坐下、起立、前进、后退.快进、慢速,以及距离
10、疏密的节度,鼓声进攻、金铎收兵。由千平时对士兵的训练中都有对军乐辨析的训练,因此在战场上军乐的使用具有统1性,并且具有保密性。兵书载:王者行师出军之日,授将弓矢,士卒振旅,将张弓大呼,大师吹律合音。两则战胜,军士强;角则军扰多变,失土心;宫则军和,士卒同心;微则将急数怒,军士劳;羽则兵弱,少威明。“合音商则战胜军士强者,商用西方金,金主刚断,故兵士强也;由此,当时的不同的音律对战士们的心理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军乐不仅可以适用于军队前期的操炼,还可根据战士的呼城声与音律相对应,知晓战士们的士气情况,以便知晓战争的吉凶.10春秋时期,鼓等乐器也被用于军事战场当中,并且演着发展,两军交战时,军乐的使
11、用也被当作战术的一种。据六稻五音篇记载;“武王问太公日;律音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太公日深哉!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商、角、徼、羽,此真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有声应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太公日:敌人惊动则听之:闻袍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间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强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声者,官也。此五音者,声色之符也商末时期,两军对阵时,可以通过五音配合五行来观察和判断敌方的军情。根据律管所发出的声音,商声打南,角声打西,微声打北,羽声打中间,无声就打东边。一方部队会去敌方阵营偷袭,听其发出的声音以判断后期所对应的军阵阵形。但军乐
12、在使用中,大多是用于鼓舞士气。左传傅公二十二年载:“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为既济。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俊可也。”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载: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岁!):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对日:夫战,勇气也。一股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12这个时期的军乐大多被用来鼓舞士气,军人们听到战鼓的声音,情绪会变得高昂,军队在作战中更加威猛,如果运用得当,在战场上爵常能够达到出奇制瞒的效果。这种在战场上助战的军乐,随着后来的发展,从留存很多的成语中,也可以体现出征乐”就在战场上有着辅助作战的作用,例如楚汉相争时的“四面楚歌”
13、等。(二)恺乐“恺乐”是军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种军乐形式也是军乐所存在的一种基本音乐形式。恺乐一般是伴随着军队凯旋振旅庆祝胜利所舞的军乐。恺0在说文中注释为:“还师报旅乐也。”在有关军乐的零星史料中,还是能发现一些关于“恺乐”的记载.例如:周礼夏官大司马裁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乘钱以先,恺乐献于社。”周礼春宫乐师载凡军大献,教凯歌,遂倡之。周礼春官大司乐我“王之大献,则令奏恺乐。西周时期,就有了恺乐”的实际运用。军队在还师时不仅有专门“乐人”进行恺乐”的演奏,还有专门的乐师教授将士们恺歌。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奏乐”就被作为军礼而代代相传。最早的“左执律,是一排执着十二律吕乐器的军乐队在吹奏,
14、列队在左边,与执黄钺的队列形成规整的仪仗,作为先导走在前面。军队打了胜仗回来,奏恺乐迎接,耒鼓舞士气,表达战争胜利的气势和喜悦之情,并且作为军礼而被继承下来。四、先秦军乐的特点先泰军乐通常用于战场和战争胜利之后,其主要作用是为了:一是,振奋将气,二是,传递战况讯号,三是,军队训练统一。它不同于平时宴飨时所享用的乐舞,军乐通常难以演奏优美的乐曲。基于其功能,由于作品的演奏并不能保留下来,但是在礼记投壶中记载了两段当时的鼓诺,其中有用于军乐演奏的擎鼓,但这些鼓谱中没有标注时值长短,所以很难对其迸行演奏。从目前遗留下的鼓谱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军乐旋律单一,节奏强弱鲜明,曲式简单。另外,较为重要的,先秦
15、军乐能够在行进中演奏,以便用于战争。五、结语军乐在使用和传播的过程中,作为一种军事功能而存在,在后来的发展中,渐渐转变成一种文化现象,表现了人类的精神力量。先秦时期的军乐在这一时期,成为了民盗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表达方式,将民族精神艺术化。由于史料和笔者学习能力上稍有不足,对于军乐中乐人配置方面,还可以对当时军乐乐人的技艺与其他乐人的技艺加以对比;军乐特点方面,应该找到更多的古谱进行考证。军乐是整个国家军队之魂,可以提高军队的士气。我们应该多关注军乐之美,用军乐激发当代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先秦军乐作为一种艺术文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多元化的繁荣发展13,在中国未来历史中,能壮大中华传统军乐文化。注释:杨得志:中国军事大辞典,海南出版社1992年版,第1606页。2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42-559页。3樊琪:春秋战国时期军乐艺术探究,音乐创作2016年第9期,第131-133页。4郭国义,胡果文,李晓路疑:国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2017年第8期,第353页。5郑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