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解读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浣溪沙》解读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原文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前言苏轼是天才的文学家,写诗二千多首,作词三百多首,写文四千多篇。他是公选的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所写黄州寒食诗帖是天下第三行书。苏轼自称:“我书易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书无定法,就随便写写,太凡尔赛了!苏轼还是“段子手”,“造梗”无数:“河东狮吼”、“俗不可医”、“蝇头微利”、“胸有成竹”、“不识庐山真面目”等等。他是一个绝对的全才!出色的水利专家,疏浚西湖,兴修水利,“苏堤”是西湖永远的风景线;他是仁慈的医生,治病防疫,筹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他是“吃货”们的鼻祖,经苏轼改造
2、过的“东坡肉”“东坡肘子”响誉天下,流传至今,据称现有66道菜受到苏轼的影响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假如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这个人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也不跟杜甫一起,他太苦了,恐怕太严肃。可是苏东坡很好,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朋友,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苏轼的浣溪沙,跟随苏东坡旅行“南山”,喝“午盏”,品“春盘”,体会“人间有味是清欢”。二、鉴赏久贬谪黄州的苏轼,依旧让宋神宗念念不忘,“人材实难,弗忍终弃”,毕竟是个难得的天才,不用实在可惜啊!于是元丰七年(1084)初,被贬整整四年之久的苏轼,安置地从黄州改为汝州,“贬谪”也转为“赋闲”。处于待用之际的苏轼,开始放飞自我
3、,游山玩水,玩得不亦乐哉!先去筠州(江西高安)造访弟弟苏辙,五月接受佛印之邀,庐山访禅。在苏轼十二月抵达京都高升为起居舍人(皇帝侍从官)之前,他还在跟朋友刘倩叔泗州南山游玩。浣溪沙这首词,即写于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记录了他随同朋友泗州刘倩叔,一起游玩南山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游历南山之景,共有三句。“细雨斜风作晓寒”,点出游玩天气:有雨,有风,还有点寒冷。简直是不利出行,但这能挡得住“大玩家”苏轼的游兴吗?NO,有雨,但可喜是蒙蒙细雨;有风,胜在偶尔刮一刮,有时甚或刮不到,是谓“斜风”嘛!风与雨交加,也只是加诸身上一点点寒意罢了。“晓寒”,即不太冷,意思是还比较温暖。总之一句话,风
4、、雨、寒冷,一点不妨碍苏轼登临南山的兴趣。写游记,天气的描写自然必不可少。但苏轼以“细”描摹“雨”,以“斜”形容“风”,以“晓”点染“寒”,中间夹杂一个“作”字,表明风雨不过如此罢了,一个游兴十足的东坡形象,跃然纸上!“淡烟疏柳媚晴滩”,写出游历南山之景。十二月的泗州南山,该是一片冬日的萧瑟之景!但在苏轼的眼里,细雨朦胧中的南山,反而别有一番情趣。“淡烟”,并不是指山中人家升起的炊烟,而是指山中因为下雨而云雾袅袅,前句一个“细雨”,此句一个“淡烟”,正是互相映衬。“疏柳”二字,表明了冬天柳树的情态。褪尽浓密葱郁的柳叶,只剩下疏疏朗朗,柔软下垂的柳条。南山上各种树木众多,苏轼何以专挑柳树来写?待
5、读到“媚晴滩”三字,自然就明白过来了。“滩”,指十里滩,在南山附近。河岸、堤坝、沙滩风景的标配是柳树。“媚”在此处,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指“疏柳”的点缀,使雨后初晴的十里滩更加妩媚。苏轼造景的艺术提示我们,所记风物,必须够典型。“入淮清洛渐漫漫”,写出了苏轼登临远望。“洛”指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向北至怀远流入淮河。“漫漫”,水势浩大的样子。整句话的意思是,流入淮河的洛水清澈无比,水势浩大,茫茫一片。苏轼为文造景,不浪费一字一词。“细雨”是为“淡烟”映衬,“斜风”是为“晓寒”铺垫,“疏柳”是为“晴滩”存在。既已写到“晴滩”,那河呢?苏轼不急不慢地为我们道出:“入淮清洛渐漫漫”。上片三句
6、诗,一字不浪费,由近景至远景,由特写镜头转换而为广角远景。跟苏轼游南山,饱眼福,此行不虚也!当然,游山玩水,不光有看的,还须有吃的,饱饱口腹才好!词的下片即写游山品评山中美味,同样也是三句。“雪沫乳花浮午盏”,什么意思?“雪沫乳花”,这里用了比喻的说法,意思是像雪一样的白沫,“乳花”指烹茶时所起的乳白色泡沫,像花。两个词语合在一起,都是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午盏”指午茶。古人讲究喝茶养生,而午茶的饮用,可以平衡情绪,身心愉悦,有益健康。南山云雾缭绕,自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进山游历,自然要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了。喝茶解乏之后呢?跟着“吃货”鼻祖苏轼玩,当然还少不了人间美味。是什么呢
7、?“蓼茸蒿笋试春盘”,山里美味全都端上桌子来了!“蓼茸”指是山里所产的蓼菜嫩芽。“蒿笋”是大家熟知的笋类。“春盘”并不是春天的盘子,而是指一个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试”字,写出了品尝时的跃跃欲试,兴奋难抑之情。这句诗意思是说,桌子上全是山间蓼菜嫩芽蒿笋为类的春盘素菜。进山游历,自然入乡随俗,吃山里独有的野味野菜。一场与朋友说走就走的旅行,苏轼赏南山风景,品南山清茶,吃南山春盘,最后感受如何?“人间有味是清欢”,此句一出,全词境界陡然提升。句意明白晓畅,意思是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那清淡的欢愉!细细咀嚼这句诗,内蕴丰富,余韵不绝。遍千山走过,风景何在?品人间珍馈,美味何存
8、?历世事波澜,归途何方?苏轼走遍万水千山,了悟“风景这边独好”。品尽玉盘珍镶,懂得“人间有味是清欢”。历尽“乌台诗案”之劫,尝尽“黄州贬谪”之苦的苏轼,人情练达,返璞归真。明白执守平淡的岁月,看天上云舒云卷,赏庭前花开花落,品一杯清茶,试一回春盘,清淡的欢愉,简朴的生活,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苏轼这首记游词,以时间为序,上片美景,下片美味。整首词清新雅丽,境界开阔,处处充满生命勃发的活力,展现了苏轼高雅的审美意趣,旷达的人生胸怀,“人间有味是清欢”,更是以哲理的命题,增添了全词的妙趣、理趣与诗趣。三、思考苏轼从来都是无肉不欢的“吃货”,改造“东坡肉”,炖出“东坡肘子”,穷得慌时,连别人弃之集
9、市不要的猪羊下水,含有巨毒的河豚,都要捡回家改造,千方百计调出“肉”滋味。黄州寒食诗帖就是倾述他无肉可吃的痛苦。元丰七年六月,苏轼被任命为登州(山东蓬莱)知州,十月到任,就职五天,即奉召入京。十二月升职为皇帝侍从官。面对如此巨大的喜讯,苏轼为何一反常态,与朋友游历山中,却道“人间有味是清欢”呢?但如果联系苏轼经历“乌台诗案”之劫,四年黄州贬谪之苦,四子苏遁南京天折之痛,我们就不难理解苏轼何以有“人间有味是清欢”之叹!读诗词,要学会联系诗人生平经历来加深理解。四、写法这首词的清新淡雅,末尾点晴之笔“人间有味是清欢”,更是以哲理的命题,辉映全词。语言自然浑成,充分体现出苏轼超逸清旷的情怀,闲雅自适
10、的人生态度。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即以“人间有味是清欢”为题作文,更以此句作为散文集的名字。人们对此句也是耳熟能详。苏轼在浣溪沙一词里,是如何引出这一千古绝妙喟叹呢?词的上片写赏美景,下片品美味。巧妙选择典型物象,营构意境。“细雨”“斜风”而来,“淡烟”“疏柳”相伴,“晴滩”“清洛”漫漫,苏轼的描述,譬如一幅清雅冲淡的山水图向我们徐徐展开。一个“媚”字,运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风景的旖旎娇美,更烘托出游历的愉悦心境。“午盏”与“春盘”,一茶一食,着色单纯,简笔勾勒,妙用动词“浮”与“试”,分别写出清茶之形、之色,品尝之趣、之乐。从全词来看,没有繁复的景物铺排,没有朋友的谈喧,只有山川风物,只有简笔勾勒,但我们处处可以体味到苏轼与朋友游历南山的意趣与欢乐。体验到苏轼别具一格的人生兴味与逸情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