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赏析.docx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前言一提到范仲淹,大家肯定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其实,范仲淹所留给我们后人的,不光这一句金光闪闪,他也有“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刻骨深情;更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至性吟咏;还有“宁鸣而生,不默而生”的谆谆告诫。在范仲淹的身上,你可以寻到“断布划粥”的励志苦学,你可以学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宽阔坦荡,你可以看到这位苦难不沉沦,失败不放弃,绝境不绝望的人生硬汉,如何一次又
2、一次地高举家国情怀的大旗,将自己的生命与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振兴血肉相联。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范仲淹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词作渔家傲秋思。二、鉴赏这首词创作于宋仁宗康定年间(1040),范仲淹知延州。时值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入侵宋朝边境。边防战火不断,疏于战事的宋军一败再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范仲淹毅然奔赴边塞,领兵延州。这首词的上片写塞下的“秋景”,紧扣一个“异”字来写。景中含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西北边塞的秋天与江南的秋天大不相同,向衡阳飞去的大雁毫无眷恋地飞离,没有一点停留的意思。“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飞到湖南衡阳回雁峰就停下,不再南飞。起始句以“异
3、”字点出边塞秋景的特点,给人突兀之感。为何边塞的秋景与别处不一样呢?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接下来一句撇开边塞秋景,闭口不谈,转而说到“衡阳雁去”,秋天北雁南飞,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词人却以一个“无留意”,突显出边塞秋景不同寻常,“异”于他处。这进一步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为什么边塞的大雁如此毫无留恋地选择离开呢?接下来这三句,进一步描写边塞秋天不同寻常的“异”处。“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思是四下里响起来了各种边塞的声音:风吼马嘶、凄切的羌笛号角吹起来了!连绵起伏的群山,夕阳西下,长烟升腾,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城门紧闭。“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
4、等声音。“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边声与号角,暗示战事。这里解释了“衡阳雁去”的原因,没有正面描写边塞的战事吃紧,而是通过连大雁都急于逃离此地,烘托出箭在弦上的紧张气氛。词人从听觉上的“四面”与“起”两个词语,描写出置身其中,无法抽离的层层包围之感。再从视觉上加以渲染,由远及近,由广角镜头连绵起伏的群山切换为一个个特写镜头长烟、夕阳、孤城。通过层层铺叙,不断渲染,最后用一个“闭”字作结。鸣锣收兵,闭城不出,一座孤城,坚守而战。塞下秋来风景的“异”处,得以全盘托出。此处之“异”,异在战火纷飞,异在血染残阳,异在孤城坚守。上片没有一个字写战争,但无一处不在写战争。以“异”字打头,写“衡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赏析 渔家 傲秋思 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