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站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站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全].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进站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一、进站道路工程概况进站道路采用公路型混凝土路面,路面宽6m,两侧路肩宽Im,路肩表面采用透水面砖铺设。受沿线地形影响,进站道路修建时将形成挖方边坡与填方边坡,其中,挖方边坡最大高度17m填方边坡最大高度6m。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结合附近类似工程经验,对道路填方边坡总体采用加筋土边坡进行治理;对挖方边坡总体采用重力式挡墙+放坡+锚杆支护+坡面防护进行治理,具体详见各相关图纸及说明书。进站道路引接点高程为800.00m,至大门终点处路面高程为831.60m,沿途分5段设置纵坡,最大纵坡为6.125%,最少纵坡为0.0%,全程平均纵坡为3.40%o由于换流站大门处的站址标高低于
2、该处自然地形约58m,为获得较好的进站观感效果,将进站道路左侧(面向进站方向)冲沟地带长*宽=30*17m的地块小坡度整平,表层采用透水面砖铺设。二、施工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1工程施工时施工组织及安全是重点,建筑物基础施工开挖时做好基坑支护。2、进站道路路径定位坐标及标高控制必须准确无误,要求施工前务必建立精密的坐标及高程控制网,供施工放线及竣工验收用。3、进站道路施工时请提前施工路基及稳定层,供文明施工使用,待所有设备设施安装完成后,再施工路面。4、施工程序及质量标准,应严格执行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程规范,分项目,分阶段做好纪录及验收,如发现设计和施工质量问题,应立即与设计及业主和监理协商处理。
3、三、进站道路边坡设计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结合附近类似工程经验,道路填方边坡总体采用加筋土边坡”进行治理;进站道路挖方边坡总体采用重力式挡墙+放坡+锚杆支护+坡面防护进行治理。1)ZH000-ZH0+40左侧和ZHO+00ZH0+20右侧区段为土质挖方边坡,最大高度约3m,采用1:1O放坡,坡面采用喷播植草护坡。2)ZHO+40ZH3+00左侧、ZHO+20ZH3+00右侧和ZH7+60ZH8+40右侧为填方边坡,地形较为平缓,采用加筋土边坡进行防护,加筋土边坡坡率1075。3)ZH3+00ZH4+80左侧、ZH7+60ZH8+60左侧ZH3+00ZH4+00右侧、ZH4+53ZH5+00右侧、
4、ZH5+3OZH5+6O右侧、ZH6+40ZH6+70右侧和ZH7+20ZH7+50右侧等区段为挖方边坡坡高小于6m,且边坡有页岩分布。以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护,对边坡高度大于4m的区段,采用I型挡墙,墙顶宽1.31m,挡墙面坡和背坡坡率1025,墙高随坡高调整;对边坡高度小于4m的区段,采用II型挡墙,墙顶宽0.83m,挡墙面坡和背坡坡率1:0.25,墙高随坡高调整。4)ZH4+80ZH5+40左侧和ZH6+45ZH7+60左侧挖方边坡,高度大于6m,且边坡底部有页岩分布,底部采用I型挡墙支护,上接105放坡,放坡后,采用锚杆支护,锚杆孔径13Omm钢筋32竖向间距3.0m横向间距2.5m,长度
5、3.0mx6.0m间隔布置,坡面采用喷混植生进行防护。5)ZH5+40ZH6+45左侧边坡为挖方岩质边坡,边坡最大高度17m,稳定坡率为1:0.50。设计采用放坡+锚杆支护+喷混植生对其进行治理,放坡坡率105,最大坡高17m左右,一坡到顶。放坡后采用锚杆支护锚杆孔径13Omm,钢筋32,竖向间距3.0m,横向间距2.5m,长度3.0m.6.0m间隔布置,坡面采用喷混植生进行防护。6)针对ZH8+60ZH9+28.66左侧和ZH8+40ZH9+28.66右侧区段边坡底部设一道II型挡墙上接1:1.0放坡,坡面进行喷薄植草护坡。7)ZH5+05ZH5+35、ZH5+60ZH6+00、ZH6+15ZH6+35ZH6+80ZH7+05等路段右侧为填方边坡,原始地形较陡,采用型挡墙进行防护,为防填方路基沿原始地面滑移,修建挡墙前须将地基持力层开挖成反台阶形,并保证挡墙与地基持力层有效粘结。对挖方边坡坡顶坡底、填方边坡坡底采用500x500截排水沟进行截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