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121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摘要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既遵循了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引领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筑牢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这一 “学史力行”的内核要义,也彰显了北京积极融入和服务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推动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中要以系统观念优化升级区域发展定位,形成与双循环有机衔接的新区域空间格局,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重塑为主线畅通内部循环,以构建区域统一大市场为战略基点激发内需潜力,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根本动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关键词:新发展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区域发展战略目

2、录摘要1 .绪言2 .新发展格局与京津冀协同发展22.1. 新发展格局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22.2. 天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32.3. 3.天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33 .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53. 1.前述54. 2.理论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区域协调发展有机衔接的逻辑必然65. 3.方位标定:以系统观念优化升级京津冀区域发展定位76. 4.区域探索: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8参考文献101 .绪言党的历史,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并以理论指导改革实践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持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在

3、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中,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创新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是在已有理论创新、经验总结、政策集成基础上针对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进行的新的理论与实践创造,源于对新发展阶段因时因势作出的主动应对和决断,形成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准确认识和把握,聚焦于对“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路径的重大调整和完善。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既遵循了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引领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筑牢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这一“学史力行”的内核要义,也彰显了北京积极

4、融入和服务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 1战略布局要求的精准回应。2 .新发展格局与京津冀协同发展2.1. 新发展格局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本地化趋势,党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我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方向,其内涵至少应涵盖以下支撑点:

5、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是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扩大内需规模和促进消费结构调整;三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提高我国产业链和价值链水平;四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我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从属于新发展格局、服务于新发展格局,应在新发展格局之下积极调整并有所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七年来,在重大战略顶层设计、首都两翼建设、改革创新与三地协同机制以及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等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现已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在经济规模、空间结构、产业结构、治理协同等方面攻坚克难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新发展格局之下,京津冀协同发展

6、必将面临新环境新要求:一是面对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和外需对我国经济带动力减弱的外部环境,迫切地需要打破行政分割与市场分割,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构建区域共同市场促进内需潜力释放和市场规模优势发挥,为我国国内大循环体系构建提供战略支点;二是面对全球产业链本地化趋势,京津冀产业链重塑任务艰巨,迫切需要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三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转,京津冀地区迫切需要激发海空口岸等战略资源的协同发展潜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占据有利位置,

7、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供有力支撑。2. 2.天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近年来,天津市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实现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加速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区域协同机制体制创新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服务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促进京津冀协同与天津城市发展的共同推进。“十四五”期间,天津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落实“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成为重中之重。天津市独特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型外贸大港和对外贸易口岸,是京津地区重要的海上门户,是辐射三北内陆地区的重要载体;第二,拥有成熟大都市优势,人口超过1500万,具备促进都市连绵带形成的潜力和基

8、础;第三,初步形成优质要素集聚区,具备优良的公共服务环境和政策发展环境,并已形成资金、科技、创新、人才等资源集聚基础;第四,制造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以港口为支撑的临港工业体系,逐步建立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制造等为主导的高质化、高新化、高级化产业结构,并具备向更高水平优化升级的潜在条件。3. 3.天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天津应积极发挥优势、提振经济活力、扩大经济规模,在新发展格局下更好地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我国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一是借力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优势,打造与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相适应的产业链与创新链。加

9、快京津两市在“原始创新一创新成果产业化”链条上的科学合理分工,着力健全技术交易市场以及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立高效的技术转移通道。以系统性梳理先进制造业相关产业图谱为基础,把握产业链形成与发展规律,明确产业链补链、延链和强链的战略方向,强化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促进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转变,注重产业体系建设与创新能力培育之间的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向更高水平更高能级发展迈进。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载体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新兴技术突破与新兴产业培育。二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在建立健全高层级统一管理的港口组织保障体系基础上,处理好

10、政府管理与多部门、多业态、多主体之间的关系。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城市港口开发建设的经验做法,采用多种方式建立竞争机制,引进多元化投资运营主体参与仓储物流、产业园区、服务功能集聚区等开发建设。全面清理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设置的不合理限制和壁垒性政策规定,形成高度开放、竞争有序的港航市场环境,增强天津港口对优质企业和优质要素的吸引集聚能力,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发展注入新动力和新动能。三是加快滨海新区港产城融合步伐,建设京津冀对外开放的窗口。充分挖掘港口战略资源优势,加速港产城融合发展,实现以港聚产、以港聚人、以港兴城、港产联动。全面提升港口能级,着力优化口岸通关环境,促进港口由通道功能,向枢

11、纽功能、贸易功能、产业功能和开放功能积极拓展,增强天津港国际航运枢纽的服务功能与聚集能力。加快形成以港聚产的内生动力和有效路径,着力建设国际贸易平台和临港工业区,通过岸线整合、布局优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真正发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作用,努力建设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对外开放门户。四是推进都市连绵带建设,优化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空间结构。我市应充分利用临近北京的地缘优势,立足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要求和天津既有空间格局特点,发挥我市国际大港、成熟大都市、公共服务能力强和先进制造业发达等独特优势,与北京联手填平中间洼地,共同推进都市连绵带建设。按照国际一流大都市区的标准,积极调整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重点

12、解决空间走向、产业对接和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通过开发武清、北辰等京津中间地带,形成以“北京中心城区一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廊坊一武清/北辰一天津中心城区一滨海新区”为主骨架的都市连绵带。五是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与城市生活质量,增强优质要素集聚力。后工业化社会的地区间要素流动关键体现为人才、技术与创新资源,资本呈现向人才、技术与创新资源集聚的趋向。与此同时,城市便利性、高质量城市生活成为人力资本集聚特别是高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集聚的重要动因。天津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不仅应着力从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改善城市营商环境,而且也应对城市生

13、活质量予以充分关注,以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相结合,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多维度建设,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提升智慧安全高效的大都市城市治理体系能力,进而增强对优质要素的集聚力。3.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4. 1.前述党的历史,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并以理论指导改革实践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持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中,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创新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是在已有理论创新、经验总结、政策集成基础上针对适应新形势、解

14、决新问题进行的新的理论与实践创造,源于对新发展阶段因时因势作出的主动应对和决断,形成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准确认识和把握,聚焦于对“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路径的重大调整和完善。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既遵循了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引领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筑牢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这一 “学史力行”的内核要义,也彰显了北京积极融入和服务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战略布局要求的精准回应。

15、4.2. 理论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区域协调发展有机衔接的逻辑必软八、从地理空间看,循环联系于地理格局。经济循环畅通从地域上说是产业与地理空间叠加的布局优化与改进过程,内外循环因为经济地理的优势不同而呈现空间发展的差异性,融入新发展格局必将带来区域板块间及板块内的分化重组问题,内在地要求重塑区域经济地理空间。与此同时,推动双循环本身又面陶着具体任务落地实施的迫切需求,需要多维度调整和改革,政策工具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基于区域、省域、市域、县域、城乡等不同的中小微循环体系是双循环的基本脉络和运转场域,客观上决定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为突破口。从互动性影响看,经济循环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前者通过商品、服务、资金、技术、数据等的流动改变着区域发展格局,带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调整。后者通过自身的经济和制度基础影响着这些“流”的格局并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空间过程,其战略演变过程既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思路与目标的一脉相承,又展示了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与时俱进。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格局在传统四大板块战略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