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明确发展思路夯实办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明确发展思路夯实办学基础.docx(3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部分明确发展思路夯实办学基础石家庄学院前身为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3月,原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石家庄市第一教育学院和石家庄市第二教育学院合并为新的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学校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2004年升本时,全校有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706万元,藏书53.5万册。设14个系和2个教学部,有专科类教师教育专业16个、非教师教育专业8个。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7,291人,教职工总数为698人,专任教师42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3人,副教授13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乐有博5人,硕82人,
2、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5机升本以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客观分析形势,以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有力的发展措施,推动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一、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升本后,学校始终围绕夯实办学基础、建设合格本科院校这条发展主线,大致经历了转变观念、谋划发展、内涵建设三个相互融合、工作重心不断前移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升本后至2006年11月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主要任务是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第二个阶段是自2006年底至2008年8月,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积极谋划“十一五”发展,多科性办学局面初步形成;第三个阶段是2008年9月至今,工作重心是突出内涵,实施重点建设,积
3、极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升本后的新领导班子针对举办本科教育经验缺乏、整体办学水平与本科教育要求不适应等问题,重点加强理念引导和转化工作。经过全校上下反复讨论、酝酿,逐步明确了实现“两个转型”,建成合格的多科性本科院校的发展思路。1 .将实现“两个转型”作为发展的切入点。2005年年初,学校召开升本后的第一次年度工作会议。会议认真分析了全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学校所处的层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态势和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提出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从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从以教师教育学科为主向应用型学科为主的多
4、科性本科高校的转变。随后更进一步认识到,两个转变不仅仅是形式上建一所多科性本科大学,更是从办学理念到办学方式的重大转型。在近年来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围绕实现两个转型,开展了系列扎实而有效的工作。2 .以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观念转变。经过充分酝酿,2005年上半年,学校启动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2006年4月,本着淡化身份、强化岗位、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按照与本科办学相适应的要求,突出岗位责任内涵,全面实施了第一轮岗位聘任制。2009年,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顺利实施了第二轮岗位聘任工作,形成了新的分配激励机制。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解决教师适应本科教育的观念问题、引导教师的成长轨迹、规范教学科研
5、工作、提升大学服务职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入而持续的影响。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改革的热情得到了激发;教师参与学科专业建设、院系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了提高;教师科研从市级科技课题到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数量和质量呈阶梯性提升,开展科技服务的主动性增强。与此同时,实行了择优上岗和竞聘上岗相结合的中层干部选任办法,一批政治水平较高、作风扎实、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被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学校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体制基础。3 .通过编制规划统一发展认识。2006年7月,启动“十一五”规划的研究与编制工作,这项工作前后历时一年。校领导班子分析了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
6、,认为“学校升格为本科,并不意味着已经成为了合格的本科院校,而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上有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老牌本科院校,下有办学灵活、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同类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我们自己又在艰难地进行着两个转型,任务十分艰巨。”以规划的研究与编制工作为契机,通过分析大学功能、学科与专业的关系、教师如何向专家型或学者型方向成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问题,引领教师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深化了教职工对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关系的认识。(-)明确定位,优化学科专业布局2006年11月,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此外还相继召开了大学生思想政治
7、教育工作会议、科研工作会议和就业工作会议,标志着学校进入了突出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阶段。2007年7月,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和论证,完成了石家庄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15年展望,并通过了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主持的专家论证,形成了教育教学的基本思想和发展目标体系,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理念,巩固和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夯实办学基础,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展定位是地方性、教学型、应用型、多科性;发展目标是实现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从教师教育向多学科教
8、育的转型,夯实基础、提升内涵,建成合格的多科性本科院校,并逐步探索特色化发展的道路。石家庄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15年展望明确提出,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巩固基础学科,大力发展工程和应用性学科,打造社会科学精品学科,探索和实践教师教育体系特色”。为此,进行了跨学科整合专业布局的新尝试,整合形成了文学与传媒、电气信息工程、经济管理等一批院系;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建成了一批新专业。特别是2007年新增了广告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制药工程、动画等8个本科专业,2008年新增数字媒体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软件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初步构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
9、,促进了多科性办学新框架的形成。同时,根据原有的教师教育基础,注重开展教师教育专业体系特色的探索和创新,设立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人文教育等综合性的教师教育新专业;筹建了石家庄市教师培训中心,近3年每年为基础教育培训师资达3,000-5,000人。此外,针对原有按课程类别划分教研室的实际,实施了依托专业调整规范教研室建制、功能的举措,促进了教研室在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与研究、课程建设等工作中重要作用的发挥。(三)突出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初步构建起学科专业体系的基础上,在内涵建设上突出了应用型办学定位,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重点建设和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上。2008年下半年,启动重点建设学科
10、和专业的遴选工作,确定了6个学科和11个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实施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建设专业的“双重工程”,建设周期分别为5年和3年,每年划拨专项经费支持这些学科和专业优先发展。随着学科和专业建设工作的加强,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了人才培养方窠,加强了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开展了教学方法改革。2006年以来,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专业类别的差异,制定了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
11、案。加大投入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场所,为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创设条件。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每年投入千万元左右用于实验或实训条件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升。2007年,物理实验中心获批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学校第一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也是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第一个设立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与政府、社会机构、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基地。先后建立河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石家庄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人才培养中心、通信网络实验室、生物工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河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等产学研机构。建设了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北戴河管理局、河北以岭药业、石家庄循环化工示范基地、县市产学研教
12、育基地等一批有影响的实践教学基地。注重提高实践教学实效。在合理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结构比例的同时,逐步将行业文化和岗位关键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学校以灵活方式弥补“双师型”队伍的不足,一方面聘请具有行业背景的人才到校做兼职教师,一方面让学生和教师走进企业进行体验式、实战式学习,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得到保障,一些专业学生通过在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毕业时被企业留用。如在河北以岭药业实习的学生因表现优异,毕业后70%在该企业就业;全国政协培训中心北戴河管理局实习基地的学生不仅圆满完成每年的暑期服务任务,还代表实习单位参加国家中直机关服务技能大赛并获殊荣。二、奠定良好发展基础经过6年多的努
13、力,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绩,两个转型目标基本实现,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专业布局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特色化发展初步实施,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目前,校园占地面积1,221亩,建筑面积35.4万平方米,在校生15,972人。建有13类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121个专业实验室,其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文学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是河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8,500万元,馆藏图书81万余册。学校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化工学院、政治与法律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电气信息工程系(物理学系)、计算机系、资源与环境系、历史文化系、教育系、音乐系、美术系、体育系、经济管理系和马克思主义理
14、论教学部等15个院系(部),已设立37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976人,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708人。有教授85人、副教授17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6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5机近年来,共有39名教师荣获省级高校教学名师、省级模范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师德标兵、省级优秀社科专家、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石家庄市优秀教师、石家庄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石家庄市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厚德博学、崇实求新”的校训,秉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
15、生为本”理念,积极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精品课、省级教学团队等质量工程项目15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2个。共承担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项,主持1项河北省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近3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4项,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56篇,获专利授权10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131项。先后被授予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学校优秀组织奖;累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16项;获得
16、多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国家级、省级奖励。两度荣获“河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被评为“石家庄市最具影响力城市品牌二三、领导班子团结有力在6年多的发展中,校领导班子正确把握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率先统一认识、形成共识,确立了夯实办学基础、建设合格本科院校的目标,团结带领全校干部职工面向石家庄主导产业和和谐社会建设,主动推进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实施了内部改革、规划编制、人才队伍建设、专业结构调整、重点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一系列发展举措,具有较强的驾驭、协调全局工作的能力。学校在岗位设置、津贴分配上优先考虑教学工作和一线教师,在职称评聘、考核评优、进修学习等方面向教师倾斜。经费预算重点保障教学投入,优先考虑教学实验条件改善、新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需要。2005年以来,教学仪器设备经费投入6,154万元,用于教学改革课题立项、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等活动的经费达527.7万元。确保领导主要精力投入在教学工作上,建立并认真执行校领导班子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