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24694 上传时间:2024-04-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 .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推论完全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史实推论A农政全书被国外学者誉为力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明清北京皇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C清朝各级官吏贪污成风,土地集中在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手中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危机重重D水浒传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占典小说A.AB.BC.CD.D2 .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A.政治开

2、明社会安定B.中国农业精耕细作C.政府大力扶持农业D.中国人民勤劳勇敢3 .唐太宗说:“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反映出()A.国家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民贵君轻的思想C.社会上商人地位低下D.农业为本的思想4 .清初,一度出现福建棉商不至,苏州棉区农民生活无着的现象,“门里妻孥相向啼“;康熙五年(1666年),闽中棉商又挟重资到苏州太仓,举州叹为祥瑞,这表明当时5 .史书中记载“番薯(甘薯)亩可

3、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情况,最早可能出现于A.魏晋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 .农业是民生之本。下列我国古代农业成就按时代排序正确的是玉米、甘薯的种植曲辕犁和简车发明占城稻引进A.B.C.D.7 .明时,佛山冶铁业分“炒铸七行:即铸锅行、铁灶行、炒铁行、铁线行、铁锁行、农具行,铁钉行”这体现了佛山冶铁业()A.历史悠久B.远销海外C.分工细化D.产品精美8 .明中后期,出现“富者动连阡陌(田间小路),贫者地鲜力锥”的局面。这一社会现象是指当时()A.出现财政危机B.土地兼并严重C.征赋苛捐杂税D.官宦舞弊专权9.清代广东政府规定,采矿业主只要向政府申报注册,

4、定期纳税,就可以取得合法的权益。这一规定将使广东地区的()A.地方商业税收日益减少B.矿主不受地方政府监管C.采矿业能获得更大发展D.自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10 .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的情况。材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解体B.海外贸易的兴盛C.商业很发达,商品贸易兴盛D.人口不断增加11 .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上述材料说明A.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B.手工

5、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C.商业发达,社会安定D.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较快12 .下面是盛世滋生图(局部),描绘了繁华的市井风情。据此判断,它所反映的朝代和城市分别是A.北宋、开封B.元代、大都C.明代、武汉D.清朝、苏州13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下内容,不能够反映明朝经济发展的有A.景德镇盛产唐三彩B.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C.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出现许多较大商业城市D.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14 .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6、A.南北方气候差异B.人口增长的需求C.殖民活动的推动D.经济结构的变动15 .清朝前期,湖北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以上现象说明清朝前期()A.商业发达B.农业发达C.手工业发达D.人口增长快二、综合题16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材料一登观音台望城白居易(唐)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唐朝长安平面图材料二元代学者所写析津志是历史上最早专门介绍北京史地方面的书籍,书中记载元代北京城商业繁荣的盛况:“钟楼之东南

7、转角街市俱是针铺。西斜街临海子,率多歌台酒馆,有望湖亭,昔日皆贵官游赏之地。楼之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马可波罗行记是意大利旅行家所写,书中记载,“凡是世界各地最稀奇最具有价值的东西也都会集中在这个城里,尤其是印度的商品以满足来京都经商而住在附近的商人的需要。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任何地方都要多。”材料三当时松江人何良浚在四友斋丛说中,描述到:“余谓正德(明朝中期)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盖因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它志。今去农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矣。”(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长安城的

8、城市规划的特点。(2)材料二中析津志马可波罗行记在历史研究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根据材料二概括元大都的发展情况。(3)根据材料三,说出明朝中后期松江地区的社会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和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大下足”。北宋末年以后,淮河以北被金军占领,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南方地区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材料二清朝前期我国耕地面积统计简表年份1661168517241766耕

9、地面积(公顷)5493576607843068379147414495材料三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直到鸦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中国占据着主要地位。(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由材料分析导致这一重大变化的原因。(2)材料二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城市,“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参考

10、答案:1. C【解析】【详解】清朝时期,政治腐败,各级官吏贪污成风,土地集中在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手中,这造成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危机重重,故C项正确;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A项;明清时期,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紫禁城,排除B项;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古典小说,排除D项。故选C项。2. B【解析】【详解】“合理施肥”“翻耕土地适当季节播种间作体现了精耕细作,皮埃尔认为中国能够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得“诀窍”是农业的精耕细作,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治开明,排除A;材料没有体

11、现政府扶持农业,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精耕细作,并未体现中国人民勇敢,排除D。3. 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可知,材料反映了统治者关心百姓生活,心存百姓,以农业为本的思想,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民贵君轻”的内容,排除AB项;“社会上商人地位低下“不是材料重点强调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4. 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清初苏州地区大量棉花销往福建地区,广大棉农依赖福建商人对棉花的收购,这表明当时福建与苏州地区经济联系紧密,故D项正确;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是当时

12、最繁荣的地区,故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福建与苏州地区在棉织业方面联系紧密,不能表明当时福建就是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福建商人向苏州地区收购棉花,并不能说明当时福建产的棉布大量销往苏州,故排除C项。故选D项。5. 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甘薯)”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D项正确;魏晋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都是明朝以前,没有“甘薯”,排除BC项。故选D项。6. B【解析】【详解】玉米、甘薯的种植是在明朝之后;曲辕犁和简车发明是唐朝:占城稻引进是宋朝。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7. C【解析】【详解】根据“铸锅行、铁

13、灶行、炒铁行、铁线行、铁锁行、农具行,铁钉行”可知,材料体现佛山冶铁业分工细化,C项正确;AB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8. 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富者动连阡陌(田间小路),贫者地鲜力锥”可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土地问题,没有涉及财政危机、苛捐杂税的征收和宦官专权,排除ACD项。故选B项。9. C【解析】【详解】采矿业主取得合法的权益,可以使采矿业获得更大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题中没有提到地方商业税的问题,A选项不符合题意。采矿业主需向政府申报注册,定期纳税,说明矿主受地方政府监管,B选项不符合题意。题中没有提到关于自然环境方面的问题

14、,同时加大对矿产的开发力度不利于自然环境的改善,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本题解题关键在于了解清政府对矿产业管理的积极作用,也可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10. 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繁荣,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现象,湖北的城市汉口,到清朝以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江宁、苏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经济解体,

15、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海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人口不断增加,排除D项。故选C项。11. B【解析】【详解】材料“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可知,清朝前期已经出现手工工场,同时体现出当时纺织业的发达,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状况,属于手工业方面的内容,与农业、商业发展无关,与人口的增长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2. 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盛世滋生图局部描绘了清朝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D项正确;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繁荣景象,排除A项;大都是元朝的首都,答案第3页,共6页排除B项;盛世滋生图反映的不是明代繁华的市井风情,排除C项。故选D项。13. 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充分显示了盛唐时期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水平,也是中国艺术品的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