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湾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龙湾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温州市生态环境局龙湾分局二。二一年九月一、现实基础1(一)区域概况1(二)水环境质量现状2(三)主要工作成效31、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42、涉水企业整治效果显著43、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不断提升44、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进展55、河长制得到全面深化落实5(四)面临形势5(五)存在的主要问题61、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依旧较大62、控源截污仍需进一步深化73、水生态修复能力有待加强74、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7二、总体思路与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81、统筹谋划,系统治水83、科技引领,科学治水84、建章立制,依法治水8(三)目标指标
2、9三、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10(一)深化水环境治理101、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102、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113、开展排水管网提质增效行动114、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125、强化工业污染防治126、狠抓农业污染防治127、深化其他污染源防治13(二)持续改善水生态131、严格河湖空间管控132、加强河湖湿地保护与修复143、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154、建设全域海绵城区15(三)强化水资源保护161、实施用水总量强度双控162、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163、实施工业节水行动175、强化生态用水保障与再生水循环利用18(四)强化构筑水安全181、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建设182、推进执法能力建设193
3、、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体系19(五)丰富水文化制度内涵201、加强水文化挖掘传承202、宣传治水文化20四、重点项目20五、保障措施21(一)加强组织领导21(二)强化投入保障21(三)加强科技支撑22(四)创造全民参与氛围22附件1龙湾区市级以上断面重点控制范围划分24附件2龙湾区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程清单25附件3龙湾区地理位置影像图28附件4龙湾区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图29一、现实基础(一)区域概况1、地理位置龙湾区,浙江省温州市辖区,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位于温州市东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20。42U120。5和北纬27o54,28。之间。东朝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邻鹿城、瓯海二区,北濒
4、瓯江,与永嘉县、乐清市隔江相望。2、地形地貌龙湾区的东部地形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滨海平原,西部是以岩体裸露为特征的大罗山,大罗山以西为温瑞平原。滨海平原西起大罗山,东到海岸,北靠瓯江,南至瑞安市的莘藤平原,面积约有150平方千米。平原南北长,东西窄。永强塘河于平原西部纵贯南北。3、河流水系瓯江流经龙湾区总长度27.768千米,水域面积19.595平方千米,水域容积19090.400万立方米。龙湾区平原内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现状有“六纵八横”的内河排洪体系,主要河道有永强塘河、瑶溪河、黄石山后河、上横河、中横河、堤塘河、新开河、东门浦等,一般性河流主要集中在西侧近山附近地区。全区主要河道有
5、267条,总长度为416千米,总面积为837万平方米,分别属于温瑞塘河水系和永强塘河水系。其中属温瑞塘河水系(蒲州、状元、海城)有42条河道,总长度为69千米,面积为173万平方米;永强塘河(永中、瑶溪、永兴、海滨、沙城、天河)有225条河道,长度为347千米,面积为664万平方米。(二)水环境质量现状“十三五”期间龙湾区市控及以上断面共有5个,具体断面名称及其重点控制范围见附件1。2023年,市控及以上断面IIn类断面有3个(其中II类1个、In类2个),占60%;IV类断面2个,占40%;无V类和劣V类水质监测断面。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的断面4个,占80%。从近5年变化趋势来看,全区地
6、表水水质总体上明显好转,市控及以上5个断面水质均有明显提升,2017年全面消除了劣V类断面,IIn类水质占比和水功能区达标率逐年上升,2023年IIn类水质和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较2015年提升了40%和60%。主要水污染物氨氮和总磷年平均浓度逐年下降,2023年5个站位的氨氮、总磷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722mg1和0.1488mg1,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82.5%和33.5%。各断面水质情况及氨氮、总磷年均浓度变化见表1及图1。表12015-2023年龙湾区市控以上断面水质情况汇总表序号断面名称级别水质类别水功能区类别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3年1龙湾国控II
7、IIIIIIIIIIIIII2十字河市控劣VIVIVIIINIVIII3屿田市控劣V劣VIVIVIIIIIIIII4永中省控劣V劣VWIVNIVIV5瑶溪市控VIVIIIIIIIIIIIII(三)主要工作成效“十三五”期间,龙湾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五水共治”为抓手,推进“两河整治大会战”“清三河”“剿劣”等专项行动,全面消除全区“劣五类”水体Q2016年、2017年、2019年累计三次荣获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区“大禹鼎”荣誉称号,2023年通过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评估考核,全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治水工作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提升。1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控龙湾站位连续5
8、年达到或优于I类水标准,4个市控站位稳定消除劣V类。2023年,全区市控及以上断面优良率(II类)为60%,较2015年提高了40%;平原河网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0.878mg1和0.162mg1,较2015年下降82.88%和36.03%。2、涉水企业整治效果显著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搬迁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大力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完成金属表面处理、线路板、移膜革等行业整治提升工作。以重污染行业整治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梯次转移,关停了蓝田拉管基地,建成表面处理中心,实现面上除标杆企业外全部集中酸洗。开展合成革行业整治,关停合成革企业64家生产线
9、240条停产,生产线削减率77.2%,实现高新区科技园、党校周边和行政中心核心区合成革企业全面退出。3、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完成东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升改造。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永中、状元、蒲州、瑶溪4个街道“污水零直排区”镇街创建。建设完善污水管网,完成管网排查336.27公里、污水管网建设14.2公里、管网清疏147.41公里。4、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进展完成全区195个劣V类水体总体剿劣销号,成功创成“清三河”达标县。开展全区入河排污(水)口标识专项行动,并率全市之先完成对所有河道入河排污(水)口的标识工作,共排查登记排污(水)口3590个。按照“一口一策”,完成1
10、5个入海排放口专项整治。开展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工作,完成5座加油站21个油罐的改造。开展美丽河湖建设,黄石山后河创成省级美丽河流。5、河长制得到全面深化落实建立健全区、街道、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全区共落实三级河长245名,各级河长巡河数83649次,其中区级河道巡河3128次,合计处理河道问题3321个,河长巡河平均履职率达到98%以上。率全市之先探索建立了“民间企业河长体系”,营造了政府、公众、企业共同参与的治水新格局。(四)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龙湾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是浙江省“努力成为新时
11、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机遇。二是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等探索实践,为全面构建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开放合作、深化流域共保共治共享体制机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加新动力。三是龙湾区经济发展将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深化“五个中心”战略目标,以加快建设“一区五城”为重要支撑,全力“打造新中心、共建大未来、争创先行区”,势必会带动城市化建设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换,为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治理提供有利条件。四是以数字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的新时代数字浙江建设全面推
12、进,为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赋予新动能,也为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支撑。五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水生态环境需求,全面恢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要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展现新作为。(五)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依旧较大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不高,为60%。永中(省控)、十字河(市控)断面现状水质为IV类,其中十字河断面达不到水功能区In类的要求;永中断面水质虽已达标,但离良好(In类)仍有差距。部分平原河网水质仍有反弹,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不fO2、控源截污仍需进一步深化海滨、永兴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尚未完成,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尚需进一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缺乏
13、长效管理机制,排水管网建设标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度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待深化。3、水生态修复能力有待加强部分河道生态流量不足、岸线硬质化和水下“荒漠化”现象较为普遍,水体自净能力较差。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总体上未得到根本性好转。4、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区域协同的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水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仍需进一步落地见效。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监管能力、管理手段亟需提升,数字赋能水生态环境智治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仍需强化。二、总体思路与目标(-)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14、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五个中心战略目标,围绕“一区五城”建设,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统筹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水安全保障和减污降碳协同,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精准治水、智慧治水,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健康逐步恢复,加快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基本原则1、统筹谋划,系统治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不断强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河湖库、协同治理。尊重自然、保护优先、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进一步推动治水从分散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2、问题导向,精准
15、治水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涉水问题分析研判,抓住问题根源及变化趋势,以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防止“一刀切”,实现标本兼治,进一步推动治水从经验治理向精准治理转变。3、科技引领,科学治水加强数字赋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强化治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研发应用,全面实施智慧治污,实现“精准智治”进一步推动治水从传统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变。4、建章立制,依法治水以政策法规固化治水实践经验,强化责任落实,推动治水基础设施提质增效,补齐治水短板,巩固治水效能,进一步推动治水从突击治理向依法治理转变。(三)目标指标到2025年,水文化建设日益璀璨、水环境质量高位提升、水生态健康明显恢复、水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水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基本实现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饮水全保障、河湖全美丽,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