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材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教材全解.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琵琶行?教材全解一、内容详解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为主,后者为宾。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首句“济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济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照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
2、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摆身份。正像“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掳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3、。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
4、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似“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似“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暂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暂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
5、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做侧面衬托,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正像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
6、情,那么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面对这个形象,怎能不一洒同情之泪!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济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
7、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那么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善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
8、候,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来又冲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作如此细致生动的描写,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二、技巧鉴赏1 .出色的音乐描写诗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然后分两个阶段写她的演奏内容。开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因为诗人从那“掩抑的琴声中听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诉说。与此同时,诗人又描写了她的演奏姿态,从“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看到了她技艺的
9、娴熟。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虽是淡淡的几笔,却有引人入胜的魅力。接着写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这原是一件难事,但诗人写得很巧妙: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开展变化。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迫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果然,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
10、到来的信号,它开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读了这一段文字,掩卷沉思,会有“余音绕梁之感!附带说一下,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留神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2 精巧的艺术结构这首诗的结构艺术也很值得欣赏。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
11、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在“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衬托它的。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局部。先用叙事引入,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以证明她技艺的高超。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完成了这一形象的塑造。而琵琶女的自叙又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人。接着诗人便讲起自己的“沦落,但主要是围绕着音乐讲的,讲心境的消沉,而关于“沦落的原因,那么仅以“辞帝京“谪居卧病二语轻轻带过。这显示了诗人的温柔敦厚之风,但我们不难看出,他
12、和琵琶女的“沦落都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只说调子悲凄,与?霓裳?六幺?不同,又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这是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三、体裁知识歌行体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日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赵德操?北窗炙Su6)?卷上:“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
13、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整合感悟第一局部:江边忽闻琵琶声。“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衬托琴技)第二局部: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局部: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局部:诗人自述,解说主旨。第五局部:重闻琵琶青衫湿侧面衬托)。技巧拾零音乐描写的方法巧妙地运用比喻,是描写音乐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这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
14、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所以感动得青衫泪湿。这里,用比喻已经不够了,诗人就直接出面为乐曲解说。诗人的解说犹如画龙点睛,点到了妙处。只轻轻一点,就揭示出乐曲的无穷含蕴。“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妙句。美文品读长歌行(北朝)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