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34739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健康城市2030规划,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总结十三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编制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着力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在治未病、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2、、便捷性、公平性,为健康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提供覆盖全民和全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提供中医药保障。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底,基层中医药实现六个全覆盖:区级公立中医医院二级甲等及以上全覆盖,100%的区级公立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公立综合医院中医科基本实现全覆盖,95%的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提供中医特色服务;社区

3、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对1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加强服务内涵建设,打造一批精品中医馆、30个示范精品中医馆;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基本实现全覆盖,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社区卫生服务站、80%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超过30%,100%社区卫生服务站、95%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实现全覆盖,所有区县依托区县级医院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精品

4、中医馆全部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二、重点任务(-)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1 .发挥区县级中医医院龙头作用。加强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每个区县至少办好1所区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有效承担区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和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到2025年,100%的区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30家以上区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2 .加强区县级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提升区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设施配置,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煎药室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等国家标准。90%的二级及以上公

5、立综合医院、80%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临床科室,三级综合医院应设置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应设置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鼓励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临床科室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充分发挥中西医协作优势,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3 .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在现有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强中医馆内涵建设,将中医药服务全面融入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中医综合服务区与社区康复中心融合发展。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药场地、中医药诊疗服务设施和中医文化角,开展中医阁建设,3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规范设置中医阁,

6、依托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不少于100家中医药特色鲜明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居民提供最后一公里的中医优质服务,打造居民家门口的中医名片。4 .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鼓励社会力量在区县域举办中医类别医疗机构,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和护理院(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护养结合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鼓励中医医院举办互联网医院,支持名老中医举办诊所,支持企业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保证社会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二)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5 .扩大基层中医药

7、人才有效供给。根据需求合理确定本科层次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持续开展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基层培养一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实施基层优秀人才提升计划,对现有基层中医药人员通过基层中医药骨干培训、进修学习、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提高岗位技能和服务能力。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西学中人员,允许其按照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开展中医诊疗活动执业管理办法等要求开展相应的中医药服务。建设基层中医药实践推广培训基地,开展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I,加强社区非中医类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到基层执业服务。6 .畅通基

8、层中医药人才使用途径。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配置和岗位标准,优化基层中医药人才招聘、使用机制。畅通基层中医药人才流动途径,推广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县域内中医药人才流动机制。到2025年,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数量达到0.85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超过30%,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9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鼓励中医临床人才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7 .改善基层中医药人员发展环境。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进修学习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岗位吸引力

9、。落实两个允许,建立有利于中医药服务供给提升的绩效分配机制,激发中医药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动力。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聘用卫生技术人员应包括一定比例基层中医药人员。开展基层名中医评选活动,相关表彰奖励评选向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倾斜。(三)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8 .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完善市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设置,提升原区县级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能力,建成区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市、区县两级中心应具备符合规范要求的师资、设施、设备,设置有符合标准的适宜技术示教和实训场地,具备远程培训示教能力。全面完善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机制,各中心要落实适宜技术推广责任制,按要求配

10、置适宜技术推广人员,负责区县域、乡镇、村级卫生机构适宜技术推广,做到人员相对固定。9 .加大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和考核力度。有计划、有步骤持续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市、区中医药主管部门建立中心考核和管理制度,完善中心设置、管理和考核标准。市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推广10类50项以上中医医疗技术,为每个区培训至少15名区级师资,每人掌握8类以上中医医疗技术;每个区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中心5年内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45项以上中医医疗技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8类20项以上中医医疗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熟练开

11、展4类6项以上中医医疗技术。在医养结合机构积极推广中医医疗技术,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康复医院、护理院、养老等机构合作,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10 .加强区县级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即每个区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区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加强区县级中医医院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提升区县中医医院防治能力,实现区县级中医医院感染科和发热门诊设置全覆盖,加强院感防控管理,提高区县级中医医院对的筛查、预警和

12、防控能力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O加强区县级中医医院基层指导科建设,负责全区县中医药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进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提升区县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和专科诊疗能力。到2025年底,全部区县公立中医医院达到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I1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能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能力,扩大中医药服务规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医疗服务。到2025年底,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比达到35%及以上。12 .发展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和中医康复服务。加强区县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

13、和科学管理,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推进治未病中心建设,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推广应用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治未病服务,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工作,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加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与康复科建设,提高中医康复和老年健康服务能力。鼓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康复诊室和康复治疗区。13 .完善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培训和指导,围绕儿童、老人、慢病管理等提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率,扩大目标人群覆盖面。加强签约团队中医药人员配置和中医药

14、服务能力建设,制定推广适宜的中医药签约服务包,提高中医药签约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提供全周期的中医药签约服务。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强化医防融合,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到2025年,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和85%o14 .切实做好中医药城乡对口帮扶工作。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政策要求,市内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继续采取驻点帮扶、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探索参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模式,开展成建制帮扶,实现三甲中医医院品牌平移、管理平移、技术平移,切实提高脱贫地区公立中医医

15、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并达到国家考核标准。(五)加强基层中医药管理能力15 .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管理和质量监管。推进各区县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规范设置,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应当有院领导相对固定分管中医药工作,督促中医药政策措施的落实,并在医疗管理部门中明确责任人员,负责中医药各方面管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管理能力。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管,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重点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合理用药、落实核心制度等进行监督检查,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16 .加快基层中医医疗服务信息

16、化建设。落实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和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信息化水平,推进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建设,三级中医医院达到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四级及以上,二级中医医院逐步达到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三级及以上,支撑区县级中医医院、基层中医馆、村卫生室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支持,丰富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服务种类,扩大平台涵盖范围。鼓励三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互联网医共体,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中医药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持。2025年,所有中医馆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区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内信息互通和管理信息共享。(六)深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传和文化建设17 .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所有区县依托区县级医院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将中医药科普知识和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加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