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读书笔记--永无永无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堂吉诃德》读书笔记--永无永无岛.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堂吉诃德读书笔记-永无永无岛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我们从来不缺少关于理想世界的描述。司马迁笔下的“闾巷之侠”郭解,坐拥千金率性走江湖的虬髯客,“仰天大笑出门去”“独上高楼望吴越”的李白,住在桶里身体力行的第欧根尼我们也从来不缺少恣意失意的践行者。我们缺少的是包容理想主义的环境。读唐吉诃德的时候,我常常假想,这个身跨瘦马,全身披挂的男人,如果没有骑士道,仅凭他的学识,应该是位高明的学者。一切只因他太天真,把书本当成现实,把生命当成了舞台。我就曾是个走火入魔的人。看海底两万里时,望着公园的人工湖也幻想出湖底有瑰丽的奇妙世界;看简爱时,仿佛是自己在跟罗
2、切斯特惬气,弄得泪水涟涟心力交瘁;看哈利波特时,走在街头路口,会觉得布局场景突然移换,自己撞进四维异度空间,连家里的扫帚也变得形迹可疑尤其是,我一度着迷三毛,迷得如痴如醉。那时的我,恨不得收拾背包留个便条就此离开,去寻找撒哈拉。那里有淳朴的撒哈拉威人,有神奇的巫术咒语,有壮丽的孤烟落日,有同我有心灵默契的男人连艰苦的条件,动荡的时局都激越而浪漫,我简直深深爱上了那种肾上腺素长期保持高浓度的生活。那时我整日黑白颠倒地看小说,分不清现实与书本,看不清未来,记不起过去。最深刻的是那一学期期末,我数学考了28分,除了蒙对的几道选择,我几乎对这门荒废许久的学科一窍不通。满脑子感性思维,容纳不下一点逻辑的
3、东西。若不是我额娘果断实行“焚书坑儒”,现在的我大概正在南方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厂流水线上,手脚麻利面无表情地慢性自杀。我相信这个机率比成为80后新兴写手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而狭隘。自古看红楼,与其中人物同喜同悲,无法自拔,日渐憔悴,以至口吐鲜血者,并不鲜有。书还是要看的,但放下书,要能够仍然过好自己当下的生活。沉浸在书中的那个世界,入戏太深,往往发现自己与现实格格不入,于是感慨悲歌者有之,赴汤蹈火者有之。细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这是一个遗憾又美好的世界。恰恰是有遗憾,才成就了这种不可复制的美妙。心中存留的遗憾,会慢慢凝固成一个永不愈合的标本,于是对它永远留有希望,留有幻想
4、,留有等待。一切都完美了,我们还要希望做什么呢。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唐吉诃德看到了现实世界的遗憾,他却不愿承认它的客观存在,而是想要改变,让书本与现实得到统一。唐吉诃德没有错,错的是那个时代,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巨大历史变迁在个人身上的微小缩影,“寄蜉城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个人之于历史,之于宇宙,显得那样卑微无力。唐吉诃德在时空转换带来的茫然中挣扎,可终敌不过时间的洪流。科学的发展让浩瀚宇宙对我们来说不再神秘莫测虚无飘渺,文明规范的形成让武力不再成为行使正义的第一选择,于是,历史变迁让骑士游侠失却了最后的生存空间。“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
5、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唐吉诃德终其一生也没能实现他理想中的黄金时代,可我并不觉得这很悲惨,相反,我觉得他活出了特立独行的人生,他超越了时代对生活的设置。唯一让我觉得悲哀的是唐吉诃德的“临殁见真”。他临死前立下遗嘱,不许他的惟一继承人一一他的侄女嫁给读骑士小说的人,否则取消其继承权。对于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说,妥协就像是耻辱的伤疤。或许他内心仍然坚持着信仰,可毕竟,他也无奈地承认了。我为他惋惜,却说不出,是惋惜他太晚清醒,还是惋惜他终于妥协。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如果唐吉诃德知道这是一个会破碎的梦,他会不会宁愿没做过这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