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趣》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春趣》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红楼春趣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文本解读】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题目为课本编者所加。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241764),名霏,字梦沅,号雪芹。他的曾祖曹玺之妻孙氏,当过康熙乳母,后被康熙封为一品太夫人;祖父曹寅文学修养很高,是康熙的亲信;父辈曹颛、曹相继任袭父职,三代四人前后共做了58年的江宁(今南京市)织造。康熙帝南巡时,曾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亲自主持接
2、驾四次。所以曹家在江南是个地位十分显赫的封建官僚大家庭。雍正即位后,曹家遭冷落,雍正五年末、六年初,被下旨抄家,曹家从此败落。而此时的曹雪芹尚在幼年。因此,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而在红楼梦中被他隐去的时代,其实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生活的时代,在小说中处处可见曹雪芹及其所处时代的影子。遗憾的是,红楼梦书稿在加批并陆续誉清过程中,许多第八十回后的稿件被借阅者迷失。因此,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脂砚斋评点本(80回)和程伟元活字印本(120回),程本后40回一般认为某位无名氏补写。再来细读红楼春趣这篇文章。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宝玉和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3、。用我们前两节课学到的“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这一阅读方法梳理后可知,文章第1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众人拾到了大老爷院里嫣红姑娘放的大蝴蝶风筝,便也想着去放风筝;第25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经过自然是写取风筝、放风筝的过程,结果是大家最后都把风筝放飞了。短短5个自然段,描绘出了一幅热闹的“春趣图”。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有趣,有趣”,恰巧也呼应了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出现的人物众多,有宝玉、黛玉、宝玉的表姐宝钗、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探春,以及黛玉的Y聂紫鹃、探春的Y鬟翠墨、宝玉的Y鬟袭人、晴雯等。这么多人物,如何确定主要人物呢?细细揣摩后我们会发现,文中描
4、写宝玉用的笔墨最多,不仅前前后后反复提到,还有详细的语言、动作描写,而其他人物则写得比较简略,有的甚至只提到了名字,因此,本文的主要人物非宝玉莫属。这也是我们在阅读古典名著时确定主要人物的一个小方法。在阅读时,我们还可以借助文章中关于主人公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本文中,宝玉的第一次出场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善良发现风筝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放风筝时,众人把风筝都放起来了,只有宝玉的还没飞起来,“宝玉说Y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
5、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这里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率直、纯真的性格特点。此外,这篇文章作为第七十回的节选,还省略了后面一部分内容。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众人皆仰面暧眼说:“有趣,有趣。”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去。这一段关于黛玉放飞风筝后宝玉担心风筝孤单的语言描写,同样能够感受到宝玉的纯真。同时,这里也暗含了宝玉与黛玉的感情线,他期望自己的风筝能去和
6、黛玉的风筝做个伴。最后,我们来说说“红楼春趣”中的“趣”。这次大观园里放风筝,“趣”在哪里?首先,必是趣在“放晦气”的民俗。放风筝时故意剪断扯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文中多次提到这一民俗,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也有相同的说法。“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众人在放风筝的过程中都有着对美好的向往,仿佛风筝能让人忘记一切烦忧。其次,必是趟在大家准备放风筝和放风筝时的场面。准备放风筝时,小丫头们七手八脚地去拿风筝,还搬高墩,捆剪子股儿,忙里忙慌中透着一股欢乐;“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你去把你们的拿来也放放,“放起来”一系列的语言描写写出了众人放
7、风筝时的兴奋心情,大家笑着、闹着,好不欢喜;众人的风筝都飞起来了,独有宝玉的风筝飞到房子那么高便落下来了,众人都笑他,他急得流汗又跺脚,这些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更是为这画面添了许多乐趣;风筝飞上了天空,飘飘摇摇随风而去,众人仰面观看,回味无穷,直至有人来请吃饭,才渐渐散去。原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描写: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圆,见天上也有一个凤;a,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像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
8、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众人拍手哄然一笑,说:“倒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忒促狭了些。”众人放飞风筝已是热闹之至,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后来三个风筝绞在一起,三下一齐收线,结果风筝线断,飘飘摇摇飞去,更是让这画面热闹非凡,颇有“春趣”。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学者认为,文章虽然写的是放风筝,但每一个风筝都是有深刻寓意的。作者曹雪芹安排了不同的人放不同的风筝:宝玉放的是美人风筝,宝钗放的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探春放的是凤凰风筝等等,不同的风筝是“红楼人物各自人生
9、命运的一种象征”。此外,作为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中给出了本节课要落实的重点:能大致读懂文章,读后和同学交流,宝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所谓“大致读懂文章”,其实就是对于课文中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语句,如“剪子股儿”“鞭子”等,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猜一猜,也可联系生活中看过的电视书籍、生活经验,知道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就可以,无需反复琢磨。而交流主人公留下的印象,其实就是借助文章中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品味人物性格特点,这也是我们阅读古典名著时可运用的一个重要方法。课后的阅读链接选自林庚的风筝,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放风筝的经历以及旧时北平放风筝的盛况,和红楼春趣相同,他也提到了放风筝有放晦
10、气的意思。其实,用放风筝来祈求健康,驱除病魔,在隋唐时期就有记载,在我国,风筝可谓是历史悠久,放风筝也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和阅读提示的要求,本课的学习目标确立如下:1 .认识“恰、屉”等11个生字,会读多音字“喇”。2 .默读课文,用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意思的阅读方法大致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众人放风筝的热闹场景。3 .能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宝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走近红楼1 .揭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红楼春趣。看到这个题目,“红楼”,你想到了什么?(2)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
11、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题目是编者在编写课文时加上的。你对红楼梦有哪些了解呢?2 .简介红楼梦: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3 .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241764),名霆,字梦沅,号雪芹。他的曾祖曹玺之妻孙氏,当过康熙乳母,后被康熙封为一品太夫人;祖父曹寅文学修养很高,是康熙的亲信;父辈曹颗、曹相继任袭父职,三代四人前后共做了58年的江宁(今南京市)织造。康熙帝南巡时,曾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12、曹寅亲自主持接驾四次。所以曹家在江南是个地位十分显赫的封建官僚大家庭。雍正即位后,曹家遭冷落,雍正五年末、六年初,被下旨抄家,曹家从此败落。而此时的曹雪芹尚在幼年。因此,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而在红楼梦中被他隐去的时代,其实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生活的时代,在小说中处处可见曹雪芹及其所处时代的影子。4 .“春趣”又作何理解呢?到底是怎样的趣事呢?今天我们就通过红楼春趣这个故事走近红楼梦,走近故事中的人物。【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对红楼梦的地位、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大概的了解,激发兴趣的同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初读浅思1 .明确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13、请同学们先默读阅读提示,看看它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预设:能大致读懂文章,读后和同学交流,宝玉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初读文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3 .反馈字词,指导阅读方法:(1)这些字词你都会读了吗?恰似窗屉子忌讳高墩宽敞剪子股儿矍子黛玉嫣红宝钗晴雯袭人(2)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喇”,组词豁喇喇。(3)作为一篇古典名著,其中不乏出现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比如“窗屉子、剪子股儿、翌子”,读文章时看到这些词语,你是怎么处理的呢?预设:读到“窗屉子”时,我猜测它很有可能和窗户有关,我在电视上看过古代的窗户,这个可能是窗上的木框子。读到“剪子股儿”时,我联系
14、上下文知道丫头们是在准备放风筝,所以我猜测它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读到“星子”时,我也猜到了它与风筝有关,后来我还去网上查找了资料验证我的猜测,知道了它是绕丝纱线等的工具。小结:第一次读课文读到这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时,我们不用反复琢磨,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也可通过联系生活中看过的电视、书籍和我们的生活经验,去猜一猜词语的大致意思,这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4 .大致了解文章内容:课文讲述了宝玉和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回顾我们前几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大致梳理出文章主要内容?预设: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我们可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文章的主要内
15、容。梳理后可知,文章第1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众人拾到了大老爷院里嫣红姑娘放的大蝴蝶风筝,便也想着去放风筝;第25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经过主要写了众人取风筝、放风筝的过程,结果是大家最后都把风筝放飞了。小结:课文短短5个自然段,便描绘出了一幅热闹的“红楼春趣图”。【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借助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为感悟人物形象、感受春趣做铺垫。】三、红楼人物漫谈1 .梳理人物:(1)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都提到了哪些人?预设:宝玉(贾政和王夫人之子,贾母的孙子)、黛玉(宝玉的表妹)、宝钗(宝玉的表姐)、探春(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宝琴(薛宝钗的堂妹),以及黛玉的丫鬟紫鹃、探春的丫鬟翠墨、宝玉的丫鬟晴雯、袭人等。(2)小组讨论:这么多人物中,你觉得谁是主角?为什么?预设:贾宝玉。文中描写宝玉用的笔墨最多,不仅前前后后反复提到,还有详细的语言、动作描写,而其他人物则写得比较简略,有的甚至只提到了名字,因此,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