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1.1 项目区骨干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和作用荷木灌区是钦州重点灌区之一,灌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方便,灌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高效农业必须要有及时而充足的水利灌溉作保证。灌区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田的正常耕作,灌区工程的作用就是保证供水,在灌区农作物需水时能及时供水,使农作物快速地得到充足的水量。若在输配水系统中任何一处地方出现毁损,就会影响其以下各级渠道的输水,导致其后各级渠道的大量农田灌溉无法得到保证,将严重影响灌区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业减产或失收。目前,灌区各地正在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
2、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这要求灌区要有较好的供水能力和较高的供水保证率,但由于灌区自建成以来,节水改造投资少,渠道防渗率低,工程自然老化及人畜活动破坏,设施陈旧、损毁较严重,加上长期以来,水利作为农村公益事业,收费较低,缺乏必要的维护及更新配套资金,造成工程年久失修,工程隐患和破损日益增多,水量浪费严重,淤积、渗漏、坍塌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灌区的供水能力和供水的可靠性,常出现干渠渠道上游水量浪费严重、下游渠尾无水灌溉的现象,灌区的供水能力和供水可靠性无法满足灌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保障农村用水的要求。目前灌区的灌溉面积远没达到设计灌溉面积,如遇上干旱性季节,则需动用大量的人力物
3、力进行抗旱保苗,农作物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为改善灌区的灌排条件,解决田间灌溉用水问题,必须加大对灌区渠系工程的投入,通过对灌区渠道进行以防渗配套和节水改造为主的渠系工程建设,为灌区农业生产提供水利保障,支持灌区农业持续发展。1.2 灌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现状灌区渠系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大部分渠道未进行防渗衬砌,渠道渗漏损失大,过流能力降低,有些渠段甚至不通水。荷木灌区自建成以来,历经近五十年的运行使用,虽然管理单位每年都进行渠道检查与维护,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造成维修、维护不到位。目前灌区共有干、支、斗渠道24条,总长91.5km,现状实际通水渠
4、道长度仅为40.5km,共有51.0km渠道属自然的土渠状态,未进行过任何形式衬砌的土渠渠道,经过长期运行,渠道冲刷变形严重,宽窄不一,大部分渠道比原设计断面扩宽不少,但由于沿途坍塌、淤积严重,以及局部渠段堤身渗漏水严重,致使渠道的输水效率低下。经2010年典型测流计算,那荷木水库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2,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36。由于建设标准低,渠道断面不够,防渗标准低或没有防渗措施,造成灌区渠道的防渗能力减弱、渗漏损失较大、渠道的过水流量减小,目前各干支渠大部分不能通过设计流量,从根本上削弱了灌区工程的灌溉作用,经常造成渠首放水流量足够而渠尾却无水灌溉的现象。加上各年度的水利冬修进行不
5、彻底及管理不善,造成渠道淤积日益严重,年复一年,致使有些渠道淤积过厚无法通水而荒废。(2)渠道及渠系附属建筑物配套不全或毁坏、破损严重。由于干渠以下渠道配套不完善,附属建筑物不全,大部分斗闸门毁损,造成灌区串灌、漫灌现象较多,水量浪费严重。渠道上的分水闸等启闭设备大部分已损坏失效,闸门启闭失灵,止水橡胶老化脱落,闸板边角缺损,部分闸门框架钢筋出露锈蚀,严重影响用水调度,浪费水资源,增加了工程的管理难度。主渠道上随意设置斗口现象比较普遍,大多为群众图方便灌溉自行开设,这类斗口无闸门控制,渠道用水调度及管理十分困难,串灌漫灌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灌区渠系建筑物大多已老化残旧,严重影响了灌区进行科学合理
6、地调配供水量,实际过水流量只能达到设计的50-70%,灌区渠系附属建筑物现状已不能满足灌区运行管理的需要。(3)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管理薄弱。工程由于自身质量及老化原因,年年都有部分受损,加固维修工程量大,仅靠水费收入和职工力量难以维持。由于水价偏低并难收,导致管理费用不足,使得部分灌区管理措施无法实施,有部分工程设施遭到人为破坏,工程难以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历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安排一些农水项目维修,但由于每年的配套维修任务多,资金缺口很大,只能处理影响通水的坍塌、损坏渠段,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日积月累,灌区灌溉效益日益下降,灌溉面积逐年减少。目前灌区除在各干渠首留有测
7、流桥外没有其他任何量水设施,信息化建设更是空白。由于在灌水方式上大都沿袭传统的大水漫灌、深水淹灌,串灌、串排,造成灌区水资源严重浪费和土肥流失;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也造成能源的浪费,提高了灌溉成本;由于无量水设施,用水无法计量,水费按亩均摊,不利于提高农民节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灌区工程存在上述的问题,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直接导致近年来灌溉面积逐渐减少,灌区内部分耕地因无水灌溉而被迫改种旱作物,或变为产量较低的“望天田”,工程的灌溉效益逐年下降。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项目区内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所有者
8、主体缺位、部分工程管护责任不明、工程老化失修、经营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等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到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特别是近几年,项目区出现了秋冬春季连续干旱气候现象,更加突出暴露了项目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利灌溉设施滞后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开展重点县建设,国家加大对已实行体制改革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以民办公助的形式支持受益群众搞好水利维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防灾抗灾能力,以满足农业生产灌溉需要,达到高产、稳产和经济增长的目的,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项目区渠系工程多年运行,年久失修,农业生产灌溉无保证,供水能力降低,致使灌溉面积逐
9、年下降,部分区域甚至末级渠系不通水,使耕地大部分由保水田变成望天田,严重制约着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对项目区进行维修建设与渠系改造,恢复和改善工程的灌溉效益,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对项目区开展重点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对项目区开展重点县建设,改造农田水利工程,可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新增供水能力363万m3,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3万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06.4万元,受益人口1.38万人,项目区受益农民人均增收296
10、.81元。因此,对项目区开展重点县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的需要。(2)项目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通过硬化渠系工程,渠道断面规整,渠内水流顺畅,渠内的杂物、垃圾淤积和死水面积将显著减少,对渠道环境起到美化作用,对提高灌区水源的水质、保障灌区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减少渠道水量的渗漏损失,可防止耕地沼泽化,对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土壤和水环境平衡具有明显的作用。项目的实施可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灌溉面积,灌溉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这对灌区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原来的旱地、荒地将开发成水田、蔗园等,有利于灌区环境的绿化和水土保持,从而促进灌区的生态繁衍进入良性循环。同时,灌溉
11、条件的改善使灌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充足,原来荒坡荒地的植被得到改善,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灌区内的小气候,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灌区的生态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这表明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是显著的。因此,对项目区开展重点县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3)项目建设是灌区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的需要。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种植结构工程,也是各级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德政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要求灌区水利工程有充足的输水能力和较高的供水保证率。目前那荷木灌区历经了多年的运行使用,灌区干支渠道设施老化严重,灌区供水能力和供水保
12、证率受到较大的影响。如果干支渠系供水条件还无法满足,直接制约灌区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建设效益,从而挫伤农民生产和产业调整的积极性。因此,为解决渠系正常通水问题,必须尽快对灌区渠系工程进行改造,以保证灌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用水,促进灌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4)项目建设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全国新增IOoO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3年),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当前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随着
13、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增产制约因素增多,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粮食余缺空间有限,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建立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能力要上台阶,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提高粮食生产水平,重视节水灌溉和生态保护,还要完善政策,增加政府投资,调动农业企业和农民增加粮食生产投入的积极性。荷木灌区目前农业基础设施整体仍较薄弱,必须通过对灌区
14、干支渠系进行续建改造,完善灌区灌溉体系,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以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确保粮食安全。(5)项目建设是减少旱、涝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灌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水灾和旱灾。两者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最大,损失也最严重,从影响来说“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1水灾一般仅是沿河流两岸低洼地局部受灾,而旱灾则波及面甚广,往往造成大面积颗粒无收或严重减产,因此,灌区旱灾一般都比水灾造成的损失严重,也比较频繁,是造成灌区农业减产的重要原因。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战略性。由于荷木灌区自投入运行至今已有多年,经过长
15、期运行后,崩塌、损毁、渗漏、淤积等问题日益严重,供水能力和保证率远远达不到灌区用水要求,因此灌区农业生产非常容易受到旱灾威胁。因此,为提高灌区供水保障能力,保障灌区农业灌溉、农村饮水、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用水需求,必须尽快进行项目改造建设,提高灌区抗灾能力,确保农业稳产增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6)项目建设是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体现。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同时提出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2
16、023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因此,对荷木灌区进行改造就是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的客观要求。1.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1.1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县委县政府将钦灵灌区荷木灌片西干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示范片工程列为2012年政府为农村办实事工程。1.1.2 群众积极性高通过已实施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群众看到